來源: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
發源於敕木山麓的鶴溪河,自南向北蜿蜒穿過景寧,沿途山高水險,曾是一道難以越過的天塹。
如今,單是在縣城段五六千米的鶴溪河上,便佇立著永定橋、鶴苑橋、景商橋、寨山橋、府前橋、晉仙橋、永安橋、廊橋、鳳凰橋。每當夜幕降臨,一座座橋上亮起璀璨的明燈,流光溢彩地點綴著整座城市的繽紛夜景,醒目直觀地呈現出四通八達的城市格局。
有著千年畲族文化底蘊的景寧,以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聞名,而巍然聳立的一座座橋,則跨越了地理的鴻溝,將兩岸廣袤的土地和燦爛的文化緊密相連,拉近了通行的距離,也打開了交流與發展的嶄新空間。
歷久彌新的時空記憶
夏日傍晚,涼風微微吹過,晚飯過後,景寧縣城裡的人們迎來了一天中最休閒的時光。他們或在永安橋、晉仙橋、府前橋的涼亭裡坐著,聽一聽民間樂隊的演奏;或沿著鶴溪河邊走邊看,觀賞掩映在兩岸綠水青山間的畲鄉風景。
“再晚些時候,兩岸各處的燈光亮起,真是美不勝收。”市民雷榮平的家,正對著鶴溪廊橋的山坡,2014年鶴溪廊橋竣工後,他便將自家老宅改造成了農家樂,接待往來的遊客。站在雷榮平的家門口向外看,鶴溪廊橋霓虹點綴,鳳凰燈、馬鞍牆、虎頭門窗古色古香,充滿畲族風情。
同在2014年,府前橋建成並投入使用,在這座全長71.5米、寬17.5米的橋上,設有橋頭堡和觀景平臺,在當時堪稱“城市新地標”。
而此前被拆除的老府前橋,對景寧人來說,充滿了鄉愁記憶。它地處縣城中心,橋頭西面就是老客運中心,人流車流非常密集,也讓景寧人對“橋”形成了最樸素的概念——交通要道。
在原址新建的府前橋,擴建成雙向車道,兩側建起了精美的綠化帶,栽種名貴羅漢松和常綠花草,橋身還建了兩座高大的橋樓,秦磚漢瓦,古風古韻,飛簷翹角,質樸莊嚴。
“過去誰也想不到,橋能這麼漂亮。”據雷榮平回憶,幾十年前,對岸是大片的菜地,當時鶴溪河水淺,村民在河上支起木板當橋,每天過河種地,老府前橋建成後,交通條件極大改善,種地的人越來越少,進城謀發展的人越來越多,“現在,橋變得氣派了,縣城的面貌也完全變了樣,就像大夥兒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鶴溪河橋系改造於2013年啟動並陸續建成,與濱水綠化帶結合,形成畲鄉獨具特色的鶴溪濱水風景線。鶴溪河橋系改造建設是近年來景寧打造“城是一個景、景是一座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形象風貌的縮影。
“這些年來,景寧城一直在變——縣城內,八座廊橋,造型各異;全城建築統一外立面,換上畲族‘新衣’;22公里長的‘畲鄉綠道’串起了城鄉融合的幸福路。坐落於景寧外舍新城的畲鄉古城,是建在城市裡的古樸風景。”景寧畲族自治縣建設局城鄉建設管理科科長徐麗霞說。自此,景寧完成了由“鶴溪老城”時代向“一新一老一副一環”,即外舍新區、鶴溪老城、澄照副城、環敕木山風情旅遊省級度假區組團佈局的新跨越。
鶴溪河上,一座座橋歷久彌新,承載著幾代畲鄉人民的記憶,見證著景寧這座城的拔節成長。
時代發展的鮮明烙印
橋,是時代發展的鮮明印記。在畲鄉景寧,一座座橋橫跨鶴溪河,它們讓人們的出行更加順暢、快捷,城鄉生活因此而更加美好。
2019年1月10日,備受矚目的寨山橋重建工程正式落成,上萬名畲漢群眾相聚在鶴溪河畔,一同見證寨山橋的“涅槃重生”。
始建於1967年的寨山橋是一座雙曲拱橋,承載著景寧縣城的交通重任。隨著時代發展,老橋已經不能滿足現實需求。2017年底,寨山橋重建工程破土動工,新橋長64.2米,廊橋高10米,還設有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綠化帶等,在改善交通功能的基礎上,營造出舒適美觀的交通環境。
“這座橋在建築設計上一改以往的橋樑風格,將橋面設定成雙層風雨連廊,分鋼結構和仿古木質結構,是一座集‘交通通行’和‘景觀休閒’功能於一體的水上景觀橋。”徐麗霞介紹,重建後的寨山橋提升了城市橋樑景觀、城市風貌,同時連線了鶴溪中路、浮丘路,成為景寧至壽寧、泰順、文成等公路的重要橋樑。
這幾年來,景寧不僅新造改建了寨山橋、畲鄉廊橋、鳳凰橋、府前橋,還對永定橋、晉仙橋、永安橋、鶴苑橋等鶴溪河上的橋系實施了改造提升,並將畲族圖騰元素、廊橋建築元素相互融入其中,凸顯畲鄉特色。
隨著鶴溪河橋系改造的全面完成,一代人的記憶留在了老橋,新一代人的記憶從新橋開始。穿城而過的鶴溪河上,這九座橋成為景寧城市建設進入新時代的標誌性建築——
從雲景高速出口進入景寧縣城,不過一百多米就是鳳凰橋。這座公路橋橋面寬大,雕刻著鳳凰、魚、花等圖案,頗具畲族韻味。
鳳凰橋以北的鶴美橋雖不通車,卻是千峽湖與鶴溪河的連線橋,在這裡可以欣賞千峽湖的美景;鶴美橋也是連線畲鄉綠道的橋,是畲鄉人民強身健體的通道。
鳳凰橋以南,是畲鄉廊橋。這座仿古廊橋橋身兩側圍起楦木欄板,加上錯落有致的長條木凳,以及廊簷下懸掛著的宮燈,橋兩頭的長亭,古色古香、嫻靜雅緻。而廊橋外的霓虹螢幕,則是畲鄉夜晚最亮麗的地方。
……
清晨,站在鶴溪河的橋上,映入眼簾的有在河畔邊揮灑自如的晨練者,有在路上歡聲笑語的莘莘學子,抑或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以及山間日出而作的勤勞人民,無不展現著新時代畲鄉一派生機勃勃、繁榮富強的景象。
畲鄉風情的詩意表達
從雲景高速公路出口進入景寧縣城,放眼望去,一路鳳凰燈柱林立,畲族綵帶飛舞;灰色的琉璃瓦頂、精緻的挑角飛簷,在小縣城內如漣漪般盪漾開來,隨處可見。在穿城而過的鶴溪河上,一座座橋樑兼具廊橋建築、傳統民居與畲族圖騰等元素,每座橋都形態各異,白天雄姿英發,夜晚流光溢彩,散發出獨特的“畲風畲韻”。
“以前客人來景寧,都喜歡到鄉村去。現在不少客人來,同樣喜歡在縣城觀光。”景寧詩畫畲山旅行社負責人羅承說。
橋,是詩意的建築,它既是實用的,更是美麗的。在畲鄉,橋的詩意表達不僅在於橋的造型設計,而是透過一座座橋的連線,延伸到了詩畫畲鄉的每一個畲寨,勾連出獨特的畲族文化底蘊。
透過寨山橋來到澄照鄉金坵村,這裡是一處典型的畲漢群眾聚居的特色村落,村內畲族風情蘊藏豐富,婚俗演繹活潑風趣,畲族文物保留眾多,是景寧環敕木山旅遊度假區的重要節點。
每到週末,金坵村沿清潭飛瀑蜿蜒的遊步道上就遊人如織,稍遠處,彩虹滑道沿封金山而下,落入一大片花海中,吸引不少人節假日前來“打卡”。
“幾十年前,金坵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和外界相連。村民以種稻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那時候做夢也想不到,我們村會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村’。”金坵村黨總支書記蘭文忠告訴記者,村裡和旅遊公司合作,由村民本色出演,走進田間向遊客展示封金山婚俗,並透過農曆“三月三”吃烏飯、辦歌會等方式,營造濃郁的畲鄉氛圍。如今,金坵村年遊客量超過2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近30萬元。
環敕木山一帶遍佈著大大小小几十個畲族村落,常年生活著佔景寧全縣畲族人口一半多的畲族百姓。如今,這條路又被人們稱為“浙南最美畲族風情線”。
行走在環敕木山旅遊度假區裡,從茶文化產業、畲族風俗體驗,到民宿經濟、農耕文化創意、康養度假等新業態,各種產業要素紛至沓來,並在連片集聚過程中產生更大的動能。
“在這片風情度假區裡,目前惠明禪茶文化產業園、餘山百鳥朝鳳旅遊綜合體、金坵畲族風情康養度假綜合體這三大專案落地,投資總額超過20億元。這個彰顯畲族風情的風情度假區,繪就著景寧人民心目中的‘富村山居圖’,也將帶動形成景寧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的‘全景圖’。”環敕木山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範帶建立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條鶴溪河,九座畲族風情橋,將畲族文化勾勒展示,構成了景寧整座詩畫畲鄉的獨特氣質,展示著一幅幅畲漢人民共建共美共富的美麗畫卷。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沈雋 徐麗雅
本文來自【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