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波
1962年10月18日,主席召開會議,剛坐下就問:這場仗,究竟能不能打贏?
坐在一旁的張國華中將握緊拳頭,十分自信地說:沒有問題,打得贏!
(一)印軍旅長被俘,感嘆:你們24小時內摧毀一個精英旅,世所罕見
1962年初,對印自衛反擊戰爆發之前,囂張狂妄的印軍多次在邊境挑起戰火,打死打傷我邊防官兵,並在我方境內非法設立哨所。
1962年10月12日,印軍2萬人在尼赫魯的指示下,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對我邊境發動進攻。我軍此時嚴陣以待,等待著北京的命令。主席決定“以戰止戰”,下達了反擊的命令。打擊敵人的時候終於到來了!此時的邊界一線,我軍只有3個連隊不到500人駐紮,而印度僅先頭抵達的主力旅,就有6000多人。
之後印度又多次增兵,在戰爭爆發前已有22000人的部隊陳兵邊境,而我軍開赴中印邊境的部隊,人數大約為18000人。雖然在人數上只是略少於印軍,但在補給方面,由於高原地形險惡,氣候變化多端,我軍的後勤補給運輸困難,遠不如印軍。在補給上,主要依賴當地藏族同胞用犛牛運送彈藥補給,而印度方面得到美蘇兩個大國的支援,這也是印度如此傲慢的原因之一。
10月20日,解放軍開赴邊境戰場。在克節朗戰役中,我軍在張國華將軍的指揮下,按照計劃,將從兩翼突擊,向敵軍左翼作主要突擊,同時迂迴到側後,採取分割敵人,各個殲滅的戰法,首先殲滅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然後殲滅來自達旺的印度援軍。
印軍第七旅旅長達爾維面對我軍猛烈的炮火攻擊,準備率印軍負隅頑抗,我軍157團主力如神兵天降,繞到印軍敵後方,襲擊了第七旅司令部。很快,我軍攻佔了旅指揮部,達爾維率散兵倉促逃走。沒了指揮官的印軍,像無頭蒼蠅一般慌亂逃跑,這些散兵遊勇一般的印軍很快就被157團打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在潰敗逃跑中,印軍驚訝地發現,無論是後方,還是左右兩側,到處都有我軍的攻擊。在此之前,印軍習慣於正面對正面的陣地戰。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有這種迂迴而“不講理”的打法。
原來,我軍早已繞過印軍控制的交通線,穿過一望無際的雪原和茂密森林,到達了敵人的側面和後方。當年紅軍越雪山、過草地,經受了艱苦惡劣的自然環境考驗,而今英雄的人民軍隊面對喜馬拉雅的複雜地形、惡劣氣候,迎難而上、痛擊敵人。敵人成群結隊地向印度逃跑,而我軍則勒緊口袋,封鎖敵人。
最後,我軍徹底殲滅了印軍第七旅,除了少數逃走的印軍外,數千名印軍包括第7旅旅長達爾維被我軍俘虜,成為我軍的階下囚。在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裡,我軍擊敗了印度所謂的“王牌精英部隊”,取得重大勝利。達爾維被俘後感嘆:“你們在24小時內摧毀了一個精英旅,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戰鬥打得如此順利,甚至連張國華都有些不敢相信:“我當兵33年,這樣容易取得的勝利,還是頭一次。”
(二)敵人非但不投降,反而膽敢向我軍進攻
我軍初戰告捷,於是準備見好就收,爭取和談。10月24日我方發表宣告,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境問題,並提議中印雙方從戰前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
然而,尼赫魯不願意接受印軍被我軍打著狼狽而逃的事實,認為這只是印軍一時的粗心大意,輕視對手造成的,認為自己手中還有牌可打。因此,印軍並沒有撤軍,而是在全國各地調兵遣將,調整部署,向中印邊境增派軍隊、運輸糧食和運送武器。
既然尼赫魯想打,那就奉陪到底,打到他們服為止!11月18日,面對著捲土重來的印軍,我軍55師在西山口展開攻勢,11師的1500人迅速跟上,欲南北夾擊包圍盤踞當地的印軍62旅、65旅。
在極短的時間內,敵人的兩個旅面臨包圍,被我軍“甕中捉鱉”,隨即被擊潰。隨後,我軍迅速集結部隊,追擊潰敗而逃的印軍。在追擊途中與印軍48旅相遇併發生激烈的交火,隨後又在短時間內擊潰了印軍。
我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印軍節節敗退。隨著氣溫越來越高,地形越來越平坦,許多士兵脫掉棉衣,興高采烈地追擊敵人。印軍在我軍強大攻勢下,成了驚弓之鳥。
尼赫魯宣佈,要在邊境重要城鎮蒂斯普爾實施焦土政策,印兵在橋樑、工廠、公路和其他地方放置炸藥,炸燬整座城市,以破壞我軍進軍路線,延緩我軍行軍的速度。整個新德里陷入恐慌,印度民眾開始搶奪生活物資。印度組織民眾到處築起路障和堡壘,新德里整個城裡籠罩著一股世界末日的恐怖氛圍。
(三)我軍全部歸還印軍武器,印軍為什麼沒有感恩戴德
1962年的11月21日,中印雙方交戰歷經一個月後,我軍取得全面勝利。然而就在此時,主席下達了主動撤軍的命令,我軍聞令而動,從印度邊境撤軍,退回到麥克馬洪線,還從實控線繼續後撤20公里,與印軍脫離了接觸。
僅1個月的時間,我軍以犧牲722人的代價,全殲印軍3個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斃傷印軍4885人,俘印軍3968人,同時還繳獲了印軍火炮300多門,飛機5架,坦克10輛和軍車400多輛。
然而在這場戰爭中,卻發生了讓我軍幹部戰士不理解的一幕。當時我軍已取得全面勝利,大敗印軍,在佔盡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上級卻下令釋放印度俘虜,如數歸還武器裝備。
我軍把所有武器一件不留地都歸還給了印軍。在槍支方面,每20支槍捆成一捆,擺放整齊;把繳獲印軍的汽車和坦克裝滿了油,重新刷上油漆,甚至裝滿了炮彈,我軍還把每件武器都擦得乾乾淨淨。
起初,我軍許多戰士想不通。經過宣傳教育,戰士們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除了政治上的原因,還有實際的考量,幹部戰士說:我們只有自己的槍沒了子彈,才會去撿印軍的槍,因為印軍的槍實在太落後了!很多都是二戰時遺留下來的舊武器,老掉牙,對我們來說毫無使用價值。換句話說,印軍的武器是他們從英軍那裡撿來的,我們怎麼可能用“三手貨”?
那麼對於我軍歸還武器的做法,印軍是否感恩戴德呢?答案是完全否定的,有印軍士兵事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印度方面雖然按照中國通知,正式接收了交還的軍用武器和物資,這對他們來說分外恥辱,他們滿懷怨恨,指責中國的這一舉動是個“宣傳的伎倆”。
(四)印軍俘虜被釋放,竟然都捨不得離開中國戰俘營
還有一件趣事,當時很多印軍俘虜被釋放時,竟然都捨不得離開中國戰俘營。這就很奇怪了,按說印軍士兵應該高興地回家啊,怎麼會依依不捨地大哭起來,像與親人分別一般?
在押送印度俘虜的路上,由於乾糧和水非常有限,解放軍把自己的食物乾糧都分給印軍士兵,自己卻餓著肚子。押送的路上,邦迪拉地區正是糧食豐收的季節,而我軍正處於糧食短缺狀態。然而,為了滿足印度俘虜一日三餐的需求,解放軍卻未收割當地一粒糧食。
我軍還制訂和實施戰俘政策,考慮到印度的傳統風俗和節日,對印軍俘虜實行優待政策、儘量滿足他們一切的生活要求。規定:要保證俘虜們吃好、住好、穿暖、睡好。許多解放軍戰士向被俘的印度士兵贈送香菸給他們抽。除此之外,每天下午還會組織俘虜進行娛樂活動等。
在交接俘虜時,我軍醫生還向印方介紹了印軍傷員的詳細情況,特別囑咐他們要好好照顧傷員。俘虜上車之後,望著我軍戰士和曾經關押他們的戰俘營,很多人雙眼嘩嘩流淚,捨不得回去。有的印軍戰俘說:“你們什麼時候來印度,我們將熱情款待你們。”看到中方將印軍所有俘虜和繳獲裝備歸還印度,印度總理尼赫魯非常吃驚,質疑道:“這很可能是一個陰謀!”
(五)坦克軍車如數歸還印軍,而且還全部加滿油,有何深意?
中方為什麼對印自衛反擊取得重大勝利時,沒有乘勝追擊,卻與印方談判?主席為何命令釋放印軍俘虜、歸還印軍裝備?還給印軍擦拭槍械並如數歸還,坦克軍車加滿油又有何深意?
第一,中印戰爭是一場軍事仗,更是一場政治仗。其目的不是徹底打垮印軍,而是想震懾對方,讓印度人知道,中方的忍讓是有底線的。是要讓印度人明白一點,中方絕非軟弱可欺。肆意侵犯中國,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
第二,是為了表達爭取和平的最大誠意。同時也間接地告訴印方,我軍並不稀罕繳獲的這些裝備物資。如果印度要繼續與我軍交戰,我軍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奉陪到底。
第三,當時已是11月份,馬上將大雪封山。而我軍回撤的路程較遠,途中到處是雪山達坂,道路結冰,人員和裝備的機動和運送都會面臨極大的困難,早些撤回是明智務實之舉。
而且,要把印軍的裝備武器全部運回內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印軍這些“二手貨”武器並沒有多大的價值,我軍自然不會做沒價值的“虧本生意”。而且返還武器給印軍,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戰,讓印度人無地自容。
第四,為了顯示我軍的強大和遊刃有餘。歸還給印方的軍車都加滿了油,這絕不是窮大方,而是為了向印度示威。加滿油,說明我軍戰爭儲備豐富,足以和印軍打持久戰。如果還要打,我軍將奉陪到底!
1962年中印反擊戰,中國取得重大勝利,極大地打擊了印度氣焰。印度在這場戰爭中慘敗,留下了曠日持久的心理陰影,讓印度人知道中國是不好惹的,惹怒了也是不好辦的。此後,印度的軍費一直居高不下,帶來了沉重負擔。曾一度自滿得意的尼赫魯,兩年後鬱鬱而終。
可以說,這場邊境反擊戰不僅打退了敵人,更打痛了敵人,打出了邊境數十年的和平。1962年對印反擊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氣勢,向全世界展現了大國氣度,贏得多數國家的支援。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