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掙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多少錢
“我們辛苦賺來的錢,除了花掉的那一部分,就是我們留下來的錢。”
很多人認為賺的越多,存的錢就越多,這種想法真的是太簡單了。
不同於富人手中有大量的現金,可隨意支配。
大部分人辛苦賺來的錢,首先要解決家庭固定開支,比如房租/房貸、孩子教育、餐飲、交通等。
扣除掉這些家庭必要開支之後,所留下來的錢,才是家庭攢下來的錢。
據《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的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把近七成資產都押注在了房子上,而大部分的收入又拿去還了房貸。
《2019新中產家庭消費與理財報告》顯示,12.1%的新中產家庭無新增儲蓄,18.1%的新中產家庭新增儲蓄佔年收入比例小於20%。
在高生活成本下,攢錢好像比賺錢更難。
每次支付寶和微信賬單一出,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我怎麼花了這麼多錢!
網路上甚至還誕生了一個奇葩的詞,叫做“賬單懵”,意思是看到年度賬單後的震懵。
而好不容易攢下些錢,很多家庭卻沒有進行合理的理財規劃,導致急用錢的時候,手裡根本沒現金。
02
留下來多少錢不重要
重要的是盤活現金流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理財,可是很多家庭對現金流是沒有概念的。
有的家庭喜好高風險投資,期望在股市行情好的時候,大賺一筆,便將錢全部投入股市。
但如果孩子上學急用錢,而正趕上市場行情不好,錢被股市套牢時,將錢拿出來,等於預設被割韭菜,不拿出來,孩子的學費就沒了著落。
很多家庭受房地產暴利驅使,一有錢就買房,房子有很多套,但手上的現金卻不多。
但如果突然公司被裁員,或者突發大病,導致家庭收入中斷,可能會面臨房貸斷供的困境,這時候,房子反而成了家庭的負擔。
家庭資產,多少可以買股票、多少拿來買房都要經過一番仔細的規劃。否則,很容易出現,“我手裡明明有錢,但偏偏要用錢的時候沒辦法用上”的窘境。
03
家庭資產配置
應如何開始?
要想讓家人在不同的年齡段上都能過上想要的生活,需要給家庭做一個詳細的資產配置。
標普公司跟蹤了全球10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經過深入的分析,總結出了“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家庭資產配置思路。
我們可以把錢分別放在這四個籃子裡:
第一個籃子:要花的錢,也就是現金賬戶。
主要預留出3-6個月的日常花銷,以現金或者活期儲存為主,也可以購買一些靈活的貨幣基金,比如餘額寶、零錢通等等。
第二個籃子:保命的錢,說白了就是買保險的錢。
如果遇到大病或者意外,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不會影響家庭財富。
用可控的預算,來對沖不可控的大額支出。
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壽險是家庭保障所必須的四大保險:
意外險:可以有效彌補意外造成的財務損失;
醫療險:應對大額醫療費用的支出;
重疾險:應對鉅額醫療費用,以及無法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
壽險:避免家庭支柱身故,導致收入永久性中斷,無法繼續履行房貸、子女撫養等財務責任。
第三個籃子:生錢的錢,也就是風險賬戶。
比如將錢投資到房產、股票等風險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中,用於資產增值。
第四個籃子:保值增值的錢,也就是長期複利賬戶。
我們大部分的資金,應該放在保值增值賬戶中,年金險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年金險既可以為孩子準備未來的教育金、也可以給自己的存一筆養老的錢。
最重要是,年金險可以調控家庭現金流。
我們的收入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應對收入變化,需要把多餘的錢存起來進行增值,等到以後需要用錢的時候,剛好可以拿出來用。
我們能賺錢的時間只要短短的30年左右,所以要將這些收入合理的分配到各個年齡段,為家庭、為未來做好打算,然後過好當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