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國改革開放以後的經濟發展的規律,沿海省份經濟發展迅猛,GDP表現在全國都能排上號的,援引我國2020年GDP資料,沿海省份廣東、江蘇、山東佔據前三甲,其他沿海省份的GDP表現都不錯。
但是,廣西是一個例外,從地理角度來說,廣西是一個標準的沿海省份,海岸線長達1595公里,擁有條件不錯的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等港口。有了港口就能向海圖強,可廣西卻很特殊:2020年的GDP為2.2萬億元,位列全國第21名。
從名次上來看,不及河南(5.5萬億)、陝西(2.6萬億)、雲南(2.5萬億)、湖北(4.3萬億)、湖南(4.2萬億)等內陸兄弟省份。最為關鍵的是,廣西靠近GDP狂魔廣東省,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同是“廣字輩”,為何廣西就是發展不起來?
何謂發展?在筆者看來,要麼是進步特別快,要麼是體量大且穩定。廣西曆年GDP表現不盡人意,發展不起來也並非三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筆者結合廣西曆史、地理、文化、經濟等多角度,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緣由。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兩廣是一個高頻詞彙,先秦之前,兩廣之地盡為百越之地,分屬南越、西甌、駱越等部族,包括現在的廣西、廣東、海南島,可以說,2000年前,兩廣是一家。
自秦朝至北宋亡千餘年,兩廣地區遠離中原經濟區,經濟發展程度都是在同一層次,且開發程度極低,談到嶺南基本上就要與死亡掛鉤了。
但是,北宋的功績在於將兩廣納入中央版圖,第一次出現了廣西、廣東。公元971年,宋太祖趙匡胤發起南漢滅國戰爭,後將南漢故地分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廣西。然而,北宋一代兩廣地區發展不景氣,基本上是用於貶謫犯人。
北宋末年,蘇軾被貶到嶺南後,無不悲傷地在《儋耳》中寫道:殘年飽飯東坡老,一壑能專萬事灰。蘇軾寫的輕巧,活的那是真不容易:全家有9口人死在了海南島,包括蘇軾的小兒子蘇遁,夭折的時候才兩歲。
蘇軾之弟蘇轍在《勉子瞻詩乾子二首》(《欒城集卷十三》)中,對蘇軾在嶺南的生活有過描述:一從三界遊,久被百物侵。
1101年8月,蘇軾病故。1127年,北宋滅亡。南宋小朝廷雖偏安一隅,卻為兩廣地區帶來了不曾有過的發展機遇:中原地區的難民,帶來了發達的生產技術,最重要的是人口。南宋御土守地無功,可在開發兩廣上居功甚偉。僅以廣州城為例,宋代城建規模就比唐代擴大了兩倍有餘。
最為關鍵的是,南宋前所未有地重視商業,特別是海上貿易。始設於北宋初年的廣州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為南宋小朝廷輸血不少,間接地推動廣東地區發展,廣州是兩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之一。相比之下,廣西海上貿易發展依舊緩慢。廣西的海岸線主要集中在北部灣,並不利於海上貿易轉運。
到了元代,海上貿易中心城市北移至泉州,廣州暫時落寞起來。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設廣東中書行省,省會廣州。洪武九年(1376),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稱行省),省府駐地桂林府。明代兩廣地區行政區劃有一個重大變化,將原屬廣西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歸廣東,令廣西海岸線大為縮短。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廣東省會選址廣州,為後世向海圖強的發展思路奠定了基礎,而廣西省會選址桂林,雖有海岸線、港口城市,可本質上還是傾向於內陸省份。畢竟,省會選址很大程度上決定一省發展。明白了這一點,下文就好理解了。
明朝初期,海上貿易極為發達,暹羅(泰國)、真臘(柬埔寨)、利加、蘇祿國(菲律賓)東王、蘇祿國西王、蘇祿國峒山、渤泥(汶萊)、古裡(今印度卡利庫特)、古麻剌(馬六甲)、彭亨(今馬來西亞彭亨一帶)、爪哇、柯枝(今印度柯欽)、錫蘭山(今斯里蘭卡)、蘇門答臘、榜葛蘭(今孟加拉國及印度西孟加拉邦地區)、天方(今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古裡班卒(今馬六甲海峽一帶)等國的海上貿易,入華第一站就是廣東。
萬曆六年(1578年),葡人可以在每年春夏季的時候,到廣州參加定期貿易。與此同時,葡人開通了通往其都城裡斯本及日本等地的航線。如此一來,廣州—澳門—果阿—里斯本航線,成為中西方貿易的重要航線之一。 至此,從歷史軌跡來看,廣東的海上貿易很發達,廣西卻鮮有記載海上貿易。雖說廣西也在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上,可廣西並沒有形成規模較大的港口城市
清承明制,廣東、廣西仍為行省,進一步發展了始設於景泰三年(1452年)的兩廣總督。1644年(清順治元年),始設廣東總督,兼轄廣西,總督府駐地廣州。自此廣西分分合合,直至1734年(雍正十二年),廣西政務隸廣東總督管轄,正式定名兩廣總督。1746年(乾隆十一年),兩廣總督府遷駐廣州。期間,歷史的小翅膀撲打了一下:1685年,廣州十三行正式誕生。
大家要記住,總督府定廣州是一個關鍵節點。緊接著到了1757年,乾隆撤銷僅保留廣州十三行,原設沿海各海關一律裁撤,直至1842年鴉片戰爭,廣州十三行作為中國唯一的對外商貿視窗,獨攬中外貿易長達八十五年,白銀嘩嘩的流向中國,廣州的繁榮是同時期大城市所無法比擬的。
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不敵英國,簽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割讓香港給了英國。自鴉片戰爭至新中國成立百餘年間,廣州迎來了畸形繁榮的發展時期。期間,廣西地區在清朝滅亡之後,省會一直遊離於南寧、桂林之間。195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會正式遷往南寧。
筆者為大家介紹了自北宋至建國兩廣發展史,可以歸結為兩大點:其一,海上貿易;海上貿易本質上是一種經濟活動,反哺地域文化的形成,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廣州的崛起之路,始於海上貿易。明清兩代,廣州的海上貿易很發達,帶動了廣州的發展繁榮,就是乾隆閉關鎖國的悠悠歲月裡,廣州既能領粵地風氣之先,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風水寶地。廣西則不一樣,海上貿易不發達,就算存在有限的海上貿易,也難逃廣州的“虹吸效應”。
久而久之,廣西就成了一個擁有海岸線的內陸省份,更多地表現為保守的小農思想。兩相對比就能明白,廣西的發展思路沒有廣東靈活,在思想上就落後一大步。
其二,省會:明清廣州省會、清代總督府設定在廣州府,這就決定了,廣東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在政策上傾向於廣州,形成了一個強省會效應,為後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到了民國時期,廣州的現代化程度是難以想象的,足以媲美上海。
但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會不一樣,長期深居內陸,既無法形成強省會又無法給對沿海城市政策扶持。結果,廣西的局面很被動:內陸發展不給力,沿海城市沒動力。
其三,桂系、粵系兩大軍閥的差別經營,探討廣西的發展乏力問題,繞不開桂系。陸榮廷、李宗仁、白崇禧三任桂系首領,對廣西發展有功,但作用是有限的,無法解決廣西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充其量也只是小修小補。
黃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干將,雖提出了“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可也制定了相矛盾的自衛、自治、自給的 “三自”政策,本質上還是為了擴充地盤,透支了本就民力貧瘠的廣西。
粵系與桂系一樣,本質上還是一個熱衷於擴充地盤的軍閥。不可否認的是,陳濟棠、李濟深、陳炯明治粵有功。但是,桂粵之間戰爭頻頻,吃虧受傷的總是廣西。反觀民國時期的廣東家大業大底子厚,經得起軍閥混戰荼毒。
基於此,建國後的廣西、廣東經濟差距很大。1989年,廣東GDP更是超越江蘇,躍居全國第一,一直到今天都是穩坐頭一把交椅。在筆者看來,廣西在建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發展不景氣,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其一,資源依賴性發展模式與尷尬的出海口;廣西礦產資源豐富,礦種多達145種,佔全國的45.8%。我國45種國民經濟發展支柱性礦藏中,廣西流佔了35種。
廣西礦產資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資源分佈集中度高,便於集約化、規模化、科技化開發。按理來說,廣西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展應該不錯。事實情況是,廣西工業發展並不理想,與兄弟省份相比,無法將礦產資源深加工變現。
就算是存在有限的礦產資源深加工,可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廣西雖然有出海口,可是並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
A.桂境河流多屬西江水系,一路流向廣東,並沒有流向北部灣。這就決定了,港口貿易所依賴的水上運輸條件先天不足,貨物週轉存在客觀困難;
B.廣西多山多丘陵且為喀斯特地貌,交通基礎設施不行,承載力不夠。因而,廣西貨物為了尋找出海口,不得不繞道廣東。
此外,北部灣與珠三角最大的區別在於,珠三角緊靠港澳,而北部灣呢?越南的經濟並不景氣,類似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階段。特別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珠三角飛速發展的時候,而北部灣因十年中越戰爭而高度緊張,並不利於發展經濟。進入九十年代,越南的主要任務是從戰後陰影中走出來。
其二,人才流失嚴重,廣西的教育存在短板,突出表現為受教育水平不高且人群體量大、缺乏一流高校。據筆者瞭解,廣西欠發達地區,一個家庭都有四五個孩子,接受完義務教育之後便輟學外出打工,首選地就是珠三角地區。眾所周知,知識改變命運,可廣西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犧牲接受教育的機會。
廣西也有不少高校,廣西大學、廣西師大、廣西醫科大、桂林電子科大、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師大等高校口碑都不錯。然而,廣西的發展空間不夠,難以留住人才。
2020年,廣西高校畢業生27.4萬人。但是,廣西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低、就業機會少、生活成本高,也很難留住人才,反哺廣西經濟發展。
其三,“大南寧”一枝獨秀;省會城市在一省之內享有優先發展權,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廣西首府南寧也不例外。自改革開放之後,南寧一直是廣西的重點發展物件。
資料圖|南寧2015年—2019年GDP資料
如上圖所示,南寧GDP連續5年走高,2020年GDP為4726.34億。同時期的廣西GDP資料如下所示:2015年 1.5萬億、南寧佔比22.67%;2016年 1.6萬億、南寧佔比約23.12%;2017年1.8萬億、南寧佔比約22.28%;2018年2萬億、南寧佔比約20%;2019年 2.1萬億、南寧佔比約21.42%;2020年2.2萬億、南寧佔比約21.36%。
從南寧佔比來看,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強首府”。首都一枝獨秀,就意味著其他地級市GDP表現不佳。下圖為2020年廣西全區各市GDP排名:
由上圖可知,南寧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大南寧”。南寧雖大可也很尷尬,不靠近出海口,經濟發展空間受限,無法像廣州一樣向海圖強。
其四,有富鄰居也有窮親戚;眾所周知,廣東GDP沒什麼說的,可GDP分佈嚴重失衡,特別是與廣西接壤的粵西地區並不發達。下圖為2020年GDP各市資料:
與廣西接壤的清遠、肇慶、雲浮、茂名、諶江GDP資料並不理想,排名最靠前的茂名為3279.31,且茂名市中心遠離桂東諸縣,難以形成中心城市效應來帶動桂東發展。其他4個與廣西接壤的廣東城市,也是同樣的問題。不僅如此,粵西地區屬於廣東欠發達地區,與珠三角相比差距懸殊。
廣西人為了謀生,只能繞開欠發達地區直接去珠三角。援引2018年資料,廣西在粵務工人員總量超過530萬人,佔廣西全區外出務工人員的半數之多,並以每年還有10萬以上的新增勞動力到廣東務工.。廣西人本就不多,勞動力輸出制約了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廣西發展的癥結在於:工業不發達和勞動力外流兩者惡性迴圈。廣西發展固然存在困難,可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祖國從來沒有忘記廣西。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西部大開發登上歷史舞臺,涉及省份如下圖所示:
看到沒?西部大開發諸省,就包括了廣西。以西部大開發重點專案北部灣經濟區為例,涵蓋了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以及玉林、崇左兩個市物流區,明顯就是為了發展海上貿易。上文說到,南寧地處內陸沒出海口,北部灣經濟區將其納入,一則能夠利用GDP體量大的優勢,二則可以依託經濟區尋找海上突破口。
為此,廣西秉承“想要富先修路”的致富原則,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以“兩橋”(龍門大橋、大風江大橋)為例,這是“北欽防”一體化重大基礎設施支撐專案,可與南寧優勢互補,實現良性經濟互動,進而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唯一的沿海區域,也是東盟與我國的重要海上通道,這就為廣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平臺。東盟諸兄雖然經濟不給力,可市場潛力巨大,北部灣經濟區成為兩廣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早晚的事情。
從長遠角度來看,廣西必然是要發展的,不可能持續低迷下去。縱觀廣西發展史,千餘年都沒有解決的發展難題,新中國僅用七十多年,就打通了廣西海上貿易的薄弱環節,真正實現了向海圖強。還是那句話,社會主義能救中國,也能救廣西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