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敏銳洞察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立足於我國經濟發展和軍隊建設實際,前瞻性提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就是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趨勢,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走以資訊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資訊化的跨越式發展道路,透過深化改革,實現軍隊建設的整體轉型,建設一支能夠打贏未來資訊化戰爭的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
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是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的主導性思想,為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基礎。那麼,這一重要戰略思想的提出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結束後兩極格局終結,世界力量重構,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逐漸形成了“一超多強”格局。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開始主導軍事變革,繼續鞏固霸權地位,在世界範圍內發動戰爭、挑起爭端,企圖稱霸全球。俄、日、英、印等國逐步擴張,大力發展軍事力量,涉足國際事務,追求更高國際地位。在此影響下,國際格局更加複雜,區域性戰爭不止,地區衝突不斷。同時,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不斷掀起反華浪潮,對我實行“和平演變”,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日益嚴峻。
江澤民同志對當時世界局勢的發展變化做出了科學判斷,“總體和平、區域性戰亂,總體緩和、區域性緊張,總體穩定、區域性動盪,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國家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跟上軍事變革的洪流,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世界多極化發展的浪潮中,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二是世界新軍事變革帶來了機遇和挑戰。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使中國開始認識到,世界軍事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現代戰爭開始由機械化向資訊化轉變,高技術武器裝備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區域性戰爭,成為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無法迴避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中央軍委對此高度關注,江澤民同志三次參加關於海灣戰爭的座談會,提出要看清國際形勢的變化,研究將來的戰爭究竟怎樣打,要下大力氣發展國防科技,在武器裝備上要有“殺手鐧”。世界新軍事變革給我們提供了歷史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我軍機械化建設還未完成,又面臨資訊化建設的歷史性難題,改革迫在眉睫,時不我待。江澤民同志深刻指出,“如果我們錯過了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我們只有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快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資訊化的轉變,才能全面提高我軍的威懾和實戰能力,為國家安全、統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199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慶典上受閱的戰略導彈方隊
三是改革開放提供了力量源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我國經濟迅猛發展,體量迅速增大,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和堅實的物質保障。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我國毫不動搖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堅持積極防禦戰略方針,使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大力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面對新的形勢,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提出要加強軍隊的質量建設,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並制定了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確定要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上。在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推動下,我軍適應了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和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了軍隊現代化的程序。
編輯:蔡潤晗
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值班編輯:李沛儒
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