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褶皺裡,這個叫“崗巴”的地方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貫穿全境的耶汝藏布水系,蔓延成一隻手掌的形狀,托起了崛起中的崗巴縣城。曾幾何時,崗巴軍民誓死捍衛祖國領土完整,在這裡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駐守在這裡的是陸軍邊防某團崗巴邊防營。
該營駐地平均海拔4800多米,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每年8級以上大風200多天。長期以來,部隊官兵紮根雪域高原,忠實履職盡責,先後9次獲得全國全軍表彰、5次被授予榮譽稱號,湧現出5名一等功臣、44名二等功臣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2016年8月,習近平簽署中央軍委命令,授予該營“高原戍邊模範營”榮譽稱號。
一
崗巴邊防營政治教導員李鑫說:“我們崗巴邊防營官兵身在崗巴,對錶‘北京’,時時刻刻把忠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黨旗所指,兵心所至,“跟著走”是全營官兵的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對於下士盧飛而言,“跟著走”的忠誠信仰包含雙重意味:一是“跟著爺爺的足跡再守邊防”。受爺爺影響,盧飛從小嚮往軍營,2019年9月,帶著家人的殷切希望,他來到了爺爺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二則是“聽黨話,跟黨走”,作為連隊的學習尖兵,盧飛將營隊的光榮歷史和黨的理論相結合,用官兵耳熟能詳的小故事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在看齊追隨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
《人民的名義》詮釋共產黨人的特權是“為了有資格背炸藥包”。在距離崗巴縣城30公里的5592觀察哨,戍守在那裡的崗巴邊防營官兵說,共產黨員的特權是“為了能留在5592”。
5592觀察哨建哨之初,新兵範浩源主動申請第一批上哨,面對“無食物、無水源、無帳篷”的“三無”哨位,範浩源和戰友們連續幾個月吃的是硬幹糧、喝的是冰化水、住的是地窩子、睡的是沙石地,生活執勤環境極端惡劣,卻不曾有一人退卻。
100多天的堅守中,範浩源主動寫下入黨申請書,輪換時第一時間交給連隊黨支部。“為什麼要入黨?”黨支部書記和他談話時問。“我被輪換下來了,可黨員還留在哨位。”範浩源堅定地回答,“我也想要這樣的‘特權’。”
在平均海拔超過4800米的生命禁區,忠誠始終連著犧牲和奉獻。“即使倒下,頭也要朝著邊關的方向。”在崗巴邊防營的記載中,有據可查被追認為烈士的官兵就有33位,4位來隊探親家屬曾被高原疾病奪去生命。
陸軍953醫院醫護人員在給崗巴營官兵巡診時,做過這樣的診斷統計:由於缺氧和缺維生素,崗巴邊防營80%的官兵血色素嚴重超標,100%的官兵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心臟移位等高原疾病……
即便如此,崗巴邊防營官兵始終以堅守極地為榮,先後有上百人主動放棄到低海拔地區工作,10餘名戰士讀完軍校後主動申請重回崗巴邊防營。
二
對於生活在崗巴的邊防官兵來說,特殊的邊情時刻提醒他們,這裡是邊防一線。
“哨是國的眼,兵是哨的眸。”杜忠師是崗巴邊防營昌龍邊防連最老的兵,他見證了5592觀察哨從無到有的全過程。作為連隊觀偵骨幹,杜忠師曾代表團裡參加軍分割槽組織的“十百千工程”比武競賽,他以絕對優勢摘取了觀察報知與指示目標課目金牌。
在杜忠師記錄的哨所“觀察日誌”中,密密麻麻寫著5592觀察哨建哨以來的觀偵情況,日誌也記錄了不少官兵日常執行任務的感人故事。
2020年春節,中士魏興多和戰友擔任潛伏任務,在海拔5500多米的山口雪地一趴就是兩個小時,他們瞪大眼睛死死盯住通道,直至凍僵失去知覺,最後還是戰友們將他們從雪堆裡刨了出來。
連隊四級軍士長彭紹偉因執行任務患上重度雪盲,至今左眼黃斑裂孔。當時,幾經規勸他才同意下山接受治療,“條件”是治療結束後還要回到觀察哨。
由於駐地空氣含氧量低,在崗巴,徒手站立就相當於在平原地區負重25公斤,醫學上控制甚至禁止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劇烈運動。但崗巴邊防營官兵戍守著超過200公里的邊防線,每年要執行1000多次邊防巡邏任務。
有一次,執勤歸來,上等兵安刀知九手提作戰靴一瘸一拐地向衛生所走去,軍襪上隱約可見的血跡已經凍成了冰碴。
軍醫蜂雪雁小心翼翼用鑷子和剪刀將安刀知九的襪子和凍得發紫的腳剝離開,在軍襪被剝離的瞬間,一枚腳指甲掉落在托盤上。
安刀知九是在去曲登尼瑪巡邏途中受的傷,由於任務緊急,加上天候惡劣,來不及處理傷情他就繼續踏上了巡邏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提起腳指甲“光榮犧牲”的事情,安刀知九微笑著說。
在崗巴邊防營,官兵們儲存著300多雙磨破的作戰靴。下士周鑫入伍3年,穿壞8雙作戰靴。戰靴壞得快,不是戰士們不夠愛惜,而是因為連隊防區內的巡邏路格外崎嶇險峻。
周鑫軍事素質突出,入伍第一年就從同年兵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參加巡邏的新兵。
那次任務,暴雪遮天蔽日,周鑫跟隨巡邏隊伍在風雪中殺出一條“血路”。但由於缺乏巡邏經驗,周鑫一路走得踉踉蹌蹌,30公里深一腳淺一腳走下來,全新的戰靴幾乎報廢。
像這樣的故事,連長王旭隨口就能說出很多:列兵單建鴻主動請纓參加巡邏,路上出現嚴重高原反應,幾近昏厥,急救過來後,重新踏上征途堅持完成了巡邏任務;下士田海生負重登山,突發高原肺水腫幾乎休克,被迫下山接受治療,3天后就重回戰位;上士李俊帶隊巡邏,遭遇險情差點滑下山澗,右臂受傷流血,他簡單包紮後笑著說:“傷疤才是軍人最美的勳章!”
三
子夜時分,幾聲急促的哨聲劃破夜空,崗巴邊防營炮兵連官兵迅速起床,發動裝備快速機動,到達預定陣地後立即展開進入待發射狀態。
這是連隊組織的“假想敵”襲擊演練,類似演練是他們每週五的規定動作,但每一次演練的想定都不一樣。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崗巴邊防營官兵時刻處於枕戈待旦的狀態。營長尹強說,“這裡沒有假想敵,只有真對手。我們必須拉緊精武強能弦、引滿備戰打仗弓!”
有一次,在海拔超過5000米的學果弄地域,營隊在團的編成內擔負火力打擊任務。在友鄰單位密切協同下,指揮班揹負數十公斤的器材衝上海拔5700米的山頭開設觀察所,以提前規定時限10分鐘的時間傳回了射擊資料,佔領發射陣地的炮班以絕對的速度優勢實施精確打擊,完成了火力覆蓋任務。
“敢打必勝,我們就是要做尖刀上的刀尖!”崗巴邊防營的官兵們說。
做“刀尖”的本事和自信從何而來?看看崗巴邊防營榮譽室裡金燦燦的30塊軍區以上單位頒發的獎牌,以及那本寫滿近百名立功受獎官兵名字的功臣名錄就一清二楚了。
在去年團崗位練兵比武競賽中,崗巴邊防營藏族戰士西熱尼瑪以18分27秒的成績拔得武裝五公里越野的頭籌,他手榴彈投擲距離75米、精度射擊50環的成績雙雙重新整理了團紀錄,成為當之無愧的“武狀元”。
此外,營隊還摘取了觀察與報知、按圖行進、戰術基礎動作等課目2個單項第一、3個單項第二,最終獲得綜合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自改革調整以來,全營官兵從嚴從難鍛造過硬打贏本領,他們把野外生存訓練放在冰峰深谷地帶,把緊急出動路線設在雪線山脊,把“三實”訓練選在風雪天,在險境困境中摔打磨礪官兵,讓訓練不斷向實戰化靠攏。
2017年8月,新型車載速射迫擊炮列裝崗巴邊防營,因為沒有使用經驗和參考資料,官兵們對機動性更強、射擊精度更高的資訊化裝備有點手足無措。
為此,全營立即抽調官兵對實裝操作、氣象觀測、引數設定等問題逐一進行攻關。只有高中學歷的炮長呂玉寒鉚在車炮場,潛心研究新型車載速射迫擊炮操作指揮系統,僅用1個月時間就全面掌握瞭解了新裝備的各項技戰術效能,並總結出一套高效的使用規範流程。
中士賈益濤把防區內近幾年的氣象水文資料全部抄記下來,針對高原氣象條件多變的實際研究變化規律,他和戰友幾乎每天都在可能出現敵情的山口和通道採集各項射擊資料,最終形成了一個可隨時根據任務需求實時調整的火力控制網。
新型車載速射迫擊炮首次實彈射擊,呂玉寒帶領全班一馬當先,在指揮班的配合下實現了首發命中的好成績。打勝仗的強烈渴望,激發出官兵的無限動力,各類新裝備僅3個月時間就順利融入戰鬥序列,不到一年就完全形成了作戰能力。
晏良 宋小理 馮亞坤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