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一批運動員因為代言的問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先是全約會剛剛結束的時候胡明軒簽約阿迪,又是十一期間趙睿、沈梓捷、張鎮麟三位耐克的代言人為耐克拍攝廣告(三人都是在新疆棉事件之前跟耐克籤的代言合同),緊接著中國三人女籃國家隊成員楊舒予簽約耐克。然後是真的抵制這些品牌的人也好,別有用心的人也好,紛紛在網路上開始攻擊這些運動員。
當然,在攻擊之餘,也有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地替他們辯解,想盡一些辦法來證明他們做得沒有錯,何必呢,你們替他找的理由,你們自己信嗎?需要找一些歪理來證明這件事是對的,那這件事情還對得了嗎?經常看我文章或者影片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向來不是一個攻擊型的媒體人,反而很喜歡在網上保護我們的運動員。
但是這一次,我是真的不會替他們辯解,錯了就是錯了,沒什麼好說的。最起碼連我這個一窮二白的人,家裡都堆積了一堆再也沒有辦法穿出去的衣服和鞋子,那他們作為國家隊成員,妥妥的公眾人物,這事還有什麼好說的?說得嚴肅一點,他們代表的並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我怎麼記得我懟過這句話呢?)。
但是最近在一檔籃球類綜藝節目中聽到了一句話,我忽然有一點釋然了。節目中,互相對決的曹芳和萬聖偉噴起了垃圾話,其中曹芳說了一句“徐傑賺得還沒我多呢!”。這句話讓我覺得有些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曹芳說得沒錯,徐傑作為一個年輕球員,之前一直拿著新秀合同,就算加上獎金什麼的,確實也沒有曹芳多。
實話實說,對於徐傑來說,我一直覺得部分廣東球迷把他吹得有點高,居然把他跟趙睿和胡明軒拉到了一個檔次。徐傑的綜合能力距離他們確實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他的能力真的是比曹芳高出了至少五個檔次。賺得還沒有曹芳多,確實很難讓人平衡。但是目前CBA就是這種體制,沒有辦法,既然你想走上職業球員的道路,就只能賺這麼多。
一個運動員的巔峰期也就是那麼幾年,那對於一些品牌商來說,也只有這幾年他們才具有商業價值,這個“他們”指的還是那些頗具實力、流量很高的運動員。大部分的運動員在整個運動生涯也只能賺到一箇中上層白領的年薪而已,我說的還是CBA的男運動員,WCBA的女運動員賺得更少。那我們到底是該笑貧還是笑娼?總不能兩頭都笑吧。
所以我現在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多少有了一點改變。這些運動員確實是錯了,不需要去辯解,也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可以辯解,但是我不再會去出言批評他們。因為所謂的道德底線,指的是我自己的底線,我並不能用這個底線去要求任何人。而且,我總不能既笑貧又笑娼吧,一面說著運動員賺得有點少,又指責他們去賺錢。
而且我們說,胡明軒、趙睿、沈梓捷、張鎮麟、楊舒予等人他們確實是錯了,但是我們似乎不應該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結到他們身上。當然我這句話不是替他們辯解,他們確實是錯了。但是我們說,一個行業的氛圍不是一天形成的,這個行業裡不僅僅只有運動員的存在。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裡,有這麼多運動員或是簽約這些品牌,或是為這些品牌拍攝廣告,我們怎麼可以只去指責運動員。
最近兩天,CBA公佈了本賽季可以穿競品球鞋的球員,分別是易建聯、郭艾倫、阿布都和吳前。其他的球員都必須穿CBA的簽約品牌李寧,而他們四人是可以穿他們自己代言的品牌的,因為他們簽約的品牌專門花錢給他們買了腳的。易建聯代言的是耐克、郭艾倫代言的是AJ、阿布都代言的是匡威、吳前代言的是喬丹。
這裡面可能有朋友會注意到,四個人之中只有吳前代言的品牌沒有涉及到新疆棉,而且還是一個國產品牌。但是實話實說,喬丹在國產品牌中並不是頂級品牌,至少在我看來除了CBA的簽約品牌李寧之外,至少安踏和匹克應該都排在喬丹的前面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目前李寧、安踏、匹克國內籃球體育品牌的三大巨頭已經很久沒有簽下國內球員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李寧最後一個簽約的國內運動員是前幾天剛剛退役的賀天舉,安踏簽約的最後一個國內運動員是已經過氣很久的老將李曉旭,至於匹克似乎並沒有簽過國內籃球運動員。但是這三大品牌卻是扔出了大把的現金簽下了若干在NBA中籍籍無名的運動員,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們想去走國際路線,但其實這三大品牌銷量最高的還是在國內啊。
要知道,這三個品牌有一些代言還是在央視封殺NBA期間,找NBA球員籤的。但是我在網路上並沒有看到多少網友在噴他們、在詆譭他們。那他們在NBA高層發表不當言論、央視封殺NBA的時期,找NBA的球員代言就是對的嗎?而且他們籤NBA的球員是為了美國市場嗎?還不是為了吸引國內看NBA的年輕消費者。
而且你寧可去籤一個我們需要用百科才能查出來他的資料的球員,大把的現金砸進去,也不願意簽下咱們物美價廉的CBA頂尖球員嗎?怎麼我們CBA的球星流量比那些NBA的飲水機球員還要差嗎?甚至匹克在上賽季剛剛結束之後,找到了不知道下個賽季還在不在CBA打的遼寧男籃外援梅奧簽下代言,那你為什麼不去找新科FMVP胡明軒呢?
其實我們說,我們國內這麼多球員,能夠吸引到那麼多國際品牌的代言,耐克簽約的易建聯、周琦、王哲林、趙睿、張鎮麟、沈梓捷等,阿迪簽約的胡明軒、翟曉川,彪馬簽約的趙繼偉,匡威簽約的阿布都,他們配不上我們的國產品牌嗎?他們在國內的流量和曝光度應該遠遠高於本諾·尤德里、馬奎斯·布雷克利、蔡斯·巴丁格之流吧。
就像我說的,一個優秀運動員具備商業價值的時間也就那麼幾年,但是即便他們做到了國內頂尖,都沒有辦法吸引到國內的主流籃球品牌。那他們該怎麼辦?到底要錢還是要臉?我相信如果他們也跟吳前一樣能夠拿到國內品牌的代言,他們也會要臉的。但是既然國內的幾大品牌都把目光瞄準了國外的話,那其中一部分人,為了要錢,也只能不要臉了畢竟他們也賺不到幾年代言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