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在中西方關係轉暖的大背景下,中德軍事技術交流也漸入佳境。對於這個老牌軍事強國來說追求精工品質才是王道,不僅可以提供各式武器裝備,而且效能都可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相對此時的中國軍工已經“閉門造車”多年,不是軍工學習研製能力差,實在是受薄弱的工業基礎和外部技術封鎖太久,無法在有限資源上實現自我突破。
你有產品我有需求大家一拍即合,中德在裝備引進和技術交流上相當頻繁,包括參與第一代專用武直投標的Bo 105輕型多用途直升機,軍用版敗於法制小羚羊、民用版本少時引進用於海上運輸、飛行救護等方面。也包括“狂風”戰鬥轟炸機,在“飛豹”還不能順利完工時期,中國代表團曾多次造訪德國,對“狂風”戰鬥機讚賞有加考慮引進生產線,不過200億美元的高價直接倒逼中國軍工前進。
進入70年代中後期,基於出去走走看看再學習的原則,中國代表團頻頻造訪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對此時最先進的豹2坦克是看了又看愛不釋手。德國人相當熱情地接待了中國代表團,同時激請中方人員對豹2進行了實車測評,良好的人機操作介面及快速反應能力等諸多先進指標,立刻震撼了中國同行。而且該車裝備的120毫米大威力火炮,以及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等火控系統,更是讓以心算加經驗鎖定目標的中國坦克兵大為羨慕。
作為西方最強大的工業結晶之一,豹2戰鬥全重55噸,最大公路速度72公里/小時,最大行程550公里。裝備一門120毫米滑膛炮,配備數字式計算機、鐳射測距、熱成像夜瞄裝置等,另外還包括複合裝甲、三防裝置、自動滅火裝置等,是當時北約對抗蘇聯裝甲洪流的最佳武器。
心動不如行動,原定引進豹2生產線但卻面臨高昂的費用,在當時相當緊張的經費下基本不可能。再加上當時在引進外國武器裝備時,堅持少量購買吸收仿製的基本原則不變,這種情況下不論是買方還是賣方可施展空間都比較有效。為了打動中國朋友,同時考慮到國內市場並不大,因此德國表示轉讓全套技術資料和生產線也非不可能。
考慮到現實因素,德國給出了相當優惠的組合套餐,包括前面提到的轉讓技術及生產線。也對出售現成豹2坦克進行讓利大降價,原定250萬美元的單價在充分考慮中國經濟情況後,德國人給出“兄弟加朋友”的友誼價180萬美元。可能是見識過中國外購基本原則(比如購買8架小羚羊讓法國人差點抑鬱),少量採購吸引引進,因此這個價格不能只購買一輛或少量。
討價還價後這種結果按道理已經算不錯,只不過當時人均GDP不足西方一個零頭的中國,顯然無法承受這樣的高價對此德國人表示很無奈。而且中國還得考慮百萬大軍未來需求量太大,如果純引進方獲裝備豹2主戰坦克,這種高成本在當時經濟條件下無法長期大批裝備。
既然外購無望解決大批次裝備問題,軍工研製生產體系開始轉入正軌,重新組織起第二代坦克論證工作。雖然和德國大單沒談成,整車沒錢買那就折中一下買重要部件,利用德國發動機和相關技術研製一款具有西方血統的主戰坦克。於是決定以豹2主戰坦克為原型進行研製,考慮到北方鋼鐵洪流的現實威脅,將假想敵設定為T-72主戰坦克,並確定原型樣車代號WZ-1224。
設計指標直接參照豹2,包括戰鬥全重45噸,900-1000馬力發動機,最大行駛速度65公里/小時。裝備一門採用自動裝彈機的120毫米滑膛炮,以計算機為中心的綜合火控系統,以及三防、滅火抑爆功能、夜戰能力(紅外夜視)、潛渡功能等。但雙方關係還不錯德國提供了MB8V331TC41柴油發動機,作為坦克心臟直接影響到成敗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1979年,首輛WZ-1224樣車出廠,這款融入西方最新科技成果的坦克,可以說是完全對標豹2而生。裝備德國生產的8V331柴油發動機(919馬力),同樣配套一門48倍徑大口徑120毫米火炮,還應用了大量新技術。這款當時西化程度最高的坦克,從外型結構到內部技術特徵已完全擺脫蘇式風格,比如蘇式坦克標準化地鑄造炮塔改為焊接炮塔。內部空間大、人機效能好,行走裝置也有了新變化可以加掛橡膠履帶,加掛複合裝甲防護能力大增。
外觀完美新式技術應用很多,在接下來三年時間內進行了200摩托小時試驗,透過1557公里試車,驗證了8V331柴油發動機優良的效能。不過8V331屬於民用發動機,測試發現與其相配套冷卻系統消耗功率太大,機械傳動系統也不符合未來液力綜合傳動的要求。再加上使用大量新技術,沒有經過前期磨合測試過程還是發現較多問題,在經過綜合性能評估和試驗兵種 ,WZ-1224坦克最終完成歷史使命下馬。
有了經驗總結,後續還研製了WZ-1226和WZ-1226F2兩款過渡期主戰坦克,同樣採用大口徑120毫米滑膛炮。前者採用西德8V165發動機,後者則採用國產12150發動機改型,功率都能達到1000馬力。進一步驗證各種新技術後,兩款坦克同樣完成歷史使用,它們在研製中獲得到成果最後都融合到80式主戰坦克中。
打造成型的80式主戰坦克,先後推出自用及外貿版本,透過自主創新和西方技術整合,國產二代主戰坦克快速成功。雖然中國與史上最強坦克之一失之交臂,但在“吸收引進關鍵技術、開發自主國產坦克”的策略下,包括後來引進的105MML7坦克炮、德制MB8V型柴油機和輔助啟動系統,以及德制變速箱系統等。這些都成為了國產第三代主戰坦克的基礎,也是在這些先進子系統上進行吸收衍生出國產精華,直接奠定了中國坦克現代化的真正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