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正在熱映,那些在皚皚冰雪之下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戰士讓很多人久久不能釋懷,而真實的抗美援朝戰場遠比電影場景更痛!
91歲的太倉老兵仇永生,是這場悲壯戰役的親歷者,在戰役中榮立三等功,71年前那一幕幕戰爭場景至今依然能激起仇永生心中的滿腔熱血。
零下40℃穿著1斤半薄棉服 緊急北上抗美援朝
時年20歲的仇永生,是第九兵團20軍89師267團政工組的一名組員。與他同時入伍的,還有另外六名太倉人。
仇永生回憶道:“我們發的是南方部隊的薄棉服,一套衣服使用1斤半棉花,部隊原計劃先到東北梅河口改裝,北上時朝鮮戰場戰事有變,我們接到命令,不換裝,緊急入朝。”
這場戰鬥中,仇永生受領了一個重要任務:送重傷員到後方。“我們臨時組了一支9人小隊,奉命護送9名無法行走的重傷員,前往直線距離90公里外的兵團後方。”仇永生說,小隊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部隊物資緊缺,沒有運輸工具,還幾近斷糧。
作為小隊的副組長,仇永生帶著會說一點朝鮮語的東北民工,到戰場附近的朝鮮村莊尋找物資。在熱情的朝鮮老鄉們的幫助下,他們湊到了6輛牛車、4輛爬犁,還借到了180斤糧食。
“借來的糧食是用炒熟的高粱、玉米磨成的粉,吃的時候抓一把就著水或者雪,就是一頓飯。”
準備就緒後,小隊拉著重傷員,向著後方前行。白天,美軍的飛機一直在頭頂上盤旋。小隊只能藉著樹林隱蔽,晝伏夜行,艱難前進。
睡覺的時候,大家抱在一起用體溫互相取暖,熬過了一個又一個極寒的日子。
“到達前川的時候,後勤告訴我們,前方大部隊已經斷糧,他們正愁著如何把糧食運去前方。我們這支小隊來得正是時候,有牛車,有人手,可以把糧食運到前線。”仇永生說,用這6輛牛車和4輛爬犁,小隊運回了4000斤糧食。而當時的前方部隊,已經連凍地蛋(土豆)都吃完了。
苦戰20余天 向你們致敬
拉回4000斤糧食的這段經歷,在仇永生口中緩緩道來,旁觀者聽來驚心動魄。
“我是一個小兵,做的只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功績不足一提,偉大的是全體志願軍戰士。”
“我們也付出了慘烈的代價,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有連隊全員以戰鬥隊形凍死在陣地上,成為悲壯的‘冰雕連’。子彈打光了,我們的戰士就用肉搏的方式,咬掉敵人的耳朵,拖住敵人的腳步,和敵人戰鬥到最後一刻。”
◆“同去朝鮮的7個太倉人,回來的只有4人。”
◆“太倉戰友鄭挺,在雪地裡伏擊敵人,受傷後凍了一夜,雙腿截肢。”
◆“太倉女兵王維潔,在長津湖戰役榮獲三等功,後來在朝鮮犧牲。”
◆“太倉戰友湯鼎文,在朝鮮戰場上失蹤,屍骨仍未找到。”
更讓仇永生難以忘懷的,還有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年僅18歲的太倉女兵王維潔。“她是我們部隊裡的戰地‘小百靈’,除了唱歌、跳舞鼓舞士氣,還負責安置傷員。”仇永生說,王維潔在長津湖戰役中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冷了就用雪往手上搓,臉、手、腳都凍爛了,棉被卻讓給了傷員們。王維潔最終因病倒在了三八線附近,長眠於異國他鄉。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說道:“我們把該打的仗打完,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仗了。”在仇永生老人的娓娓講述中,我們看到了,71年前,那場血與火的生死大搏殺中,千千萬萬名“最可愛的人”,如何用非凡的勇氣與毅力,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浩然之歌,用血肉之軀,守護了萬家團圓。
人民不會忘記!
責編:鄧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