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關係為什麼“鐵”之四
作者:桅杆
1971年11月,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在印度優勢兵力的突然進攻面前,東巴9萬守軍難以招架,西巴又遠水解不了近渴。戰至12月中旬,東巴守軍陷入絕境,只得於12月16日全體投降,印軍在東巴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西巴戰場,由於巴方明顯準備不足,只得動用空軍,對印度發動突襲和空戰,只發生了小規模的地面作戰行動。由於東巴戰事已經結束,印度遂於12月17日宣佈,在西巴“單方面停火”。對巴基斯坦來說,此時已無力迴天,只得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議。第三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
早在東巴內部動盪期間,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就意識到,這是肢解巴基斯坦的天賜良機。對印度來說,這次行動具有決戰性質:勝則可以一舉肢解巴基斯坦,一勞永逸地消除這個宿敵的威脅,實現其稱霸南亞的目標;而一旦失敗,結果將與中印戰爭一樣顏面盡失。英迪拉表現得異常冷靜和老練,並沒有急於採取軍事行動,而是吸取1962年中印戰爭慘敗的教訓,精心策劃和準備,伺機而動。這一次,印度在外交、軍事等方面的一系列操作相當成功,不僅一戰搞定了東巴,在國際社會也沒有產生多少負面影響,更沒有引來大國干涉。
印度透過發動第三次印巴戰爭,在不到1個月時間裡,巴基斯坦即被一分為二,完美實現了肢解宿敵的戰略目標。佔全巴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地區獨立為孟加拉國。與1962年中印戰爭相比,英迪拉·甘地在處理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的表現,遠勝其父親尼赫魯。從肢解東巴這一事例可以看出:當時的印度人是具有戰略思維的,也具有戰略執行力。直到今天,我們對這個鄰居也不能一味調侃,更不能小視。
此戰,巴基斯坦遭到沉重打擊,元氣大傷,兩國實力從此不在同一個檔次上。導致這個結果的直接原因,當然是印度的突然進攻,但追根溯源,問題還是出在巴基斯坦內部,在於沒有處理好東巴和西巴之間的矛盾,被印度逮住了機會,鑽了空子。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的演變,基本上都是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
巴基斯坦建國之前,其歷史是印度次大陸歷史的一部分,本人在相關文章已經有過介紹。這裡只表述新中國建立後的中巴關係及演變。
國與國的關係,實質上是國家利益的具體體現。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巴關係經歷了一個從搖擺、敵對、盟友到特殊友好的曲折過程。對巴基斯坦而言,由於在印巴競爭中處於明顯劣勢,尋求大國幫助或保護是其最重要的訴求。1950年1月5日,巴基斯坦透過其駐蘇聯大使致電周總理,宣佈承認新中國。這種模糊的表達方式比較罕見,且直到1951年5月21日,兩國才正式建交。這背後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建國不久即與印度成為死敵,為尋求大國保護,在美蘇之間搖擺。
新中國當時採取“一邊倒”,與蘇聯結盟,與美國對抗。上世紀50年代,在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國與印度有過一段蜜月期。而印度是巴基斯坦的死敵。因此,在這段時間,雙方關係關係由搖擺轉向敵對,巴基斯坦完全倒向西方,加入敵對陣營,頻頻對中國發難。其目的很明確,是向西方遞交“投名狀”,是為了換取美國的支援,最終是為了對抗印度。
但印度分量要重得多,是美國和蘇聯都爭相巴結的物件。因此,美國雖然視巴基斯坦為盟友,也提供了經濟援助。但在巴基斯坦最關注的國家安全、克什米爾和對抗印度問題上,美國對巴方的訴求不予理會。巴方明顯感覺美國的支援和幫助是有條件和有限度的,在安全問題上尋求美國保護是不現實的,因而不得不考慮其他選擇。1959年以後,中印開始交惡。1961年3月,巴基斯坦主動向中國發出友好資訊,提出談判解決兩國邊界問題的建議。但當時雙方解決邊界問題的條件尚未成熟,中國對巴方的示好非常謹慎,至1962年2月才有所回應。這個問題在下文會說到。
1961年12月,印度悍然出動軍隊,強行佔領了葡萄牙在印度次大陸西海岸的殖民地果阿。
葡萄牙是美國在北約的小兄弟,美國卻對此不管不問。這讓巴基斯坦國內對美國徹底失去了信心,加之中印之間矛盾加劇,巴基斯坦決心聯合中國對抗印度。正如常言說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中巴關係及演變繞不開印度。1961年12月,巴基斯坦向中國發出一個更加明確的友好訊號:在當年的聯大上,一改其長期以來追隨美國的立場,由反對轉而支援新中國恢復合法席位。1962年10月,中印邊界戰爭爆發後,巴基斯坦看到的是這樣兩個景象:
一是美國立即加大對死敵印度的軍事援助,同時還要求巴基斯坦“保證印巴邊界安全”。這簡直是對巴基斯坦的羞辱,讓巴方有種被出賣的感覺。藉助美國的大量軍援,印度在戰後迅速將軍隊規模擴充到22個師。這對巴基斯坦構成了巨大威脅,導致其國內反美情緒高漲。
二是中國軍隊的出色表現,將印軍王牌部隊打得落花流水。這讓巴基斯坦民眾非常解恨,甚至比中國人更解恨。透過中印邊界戰爭,巴基斯坦從官方到民眾,對中國的好感迅速上升。一邊是美國的出賣,一邊是印度日益增加的威脅,巴基斯坦當時最好的出路就是聯合中國。
1962年11月印軍大潰敗,國內一片驚慌,不得不給婦女派發武器自衛
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中國與美國對抗,與蘇聯論戰,在國際上比較孤立,也需要盟友來共同對付印度。在這個大背景下,兩國關係迅速走近,在國際上相互支援,並加強了軍事合作。可以說,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成為中巴關係的分水嶺,從敵對轉向結盟。1965年3月,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訪華期間,中方曾向巴方作出以下承諾:一是如果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國肯定會支援你們,就看你們需要中國做什麼了;二是印度軍隊侵佔中國領土,中國軍隊也可以進入印度,如果印度進攻巴基斯坦,中國就可以抄印度的後路去德里。這些承諾表明,中國與巴基斯坦已經是事實上的軍事同盟關係。不久之後,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中巴關係經受了一次嚴峻的考驗。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