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loft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個字:爽!
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裡,鋼筋水泥築起一棟棟高樓,人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地與居住地之間,但就算被工作佔據大部分時間的年輕人,依然不甘平凡,拒絕乏味與拘束。
於是他們從房開始,在不變的生活中尋找萬變,把目標逐漸看向loft。
可以隨心所欲去規劃自己想要的空間,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已成為時下最受年輕人青睞的生活方式之一。
但最早,loft是“廢棄”的代名詞!
loft 在牛津詞典上的解釋是“在屋頂之下、存放東西的閣樓”。它最早出現在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紐約SOHO區,這是一大片廢棄的廠房建築,除了寬敞、結實之外毫無美感,甚至可以用蕭條來形容。
當時,這些沒人看上的建築被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利用起來,最開始將挑空的部分設計成工作區,區域性搭建的閣樓用來居住。
用花布遮住破損的地方、將牆壁塗上豔麗的色彩、原本的照明裝置改造後繼續使用,就這樣廢物利用,將破舊的廠房分隔出了居住、工作、社交、娛樂等空間。
他們在這裡構建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開辦作品展、創作行為藝術……就這樣慢慢地,這些廠房變成了最具個性、最前衛、以及最受年輕人青睞的地方。
loft就這樣因此誕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成為風靡全球的新藝術時尚,直到現在,loft已然變成一種新派的家居格局和生活方式。
複式、開放、挑高,似乎每一個點都觸動著愛好者的神經。
為了寫這篇文章,採訪了身邊loft的資深愛好者。
“loft吸引你們的到底是什麼?”
“那是一種在有限空間下的無限自由”
loft,一層裝生活一層裝夢想
///
車水馬流的城市,我們總在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來撫慰疲憊不倦的身心。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的夢想不大,擁有自己的小窩,身邊有愛的人,打造自己的小精緻,再隨性而灑脫的生活……”
這大概是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吧!
其實追求loft,就如同:有人住高樓,有人住底房;有人歸鄉野,有人總在路上,沒有唯一答案。
1
自由、隨性是它的代名詞
可以隨心所欲創造自己夢想中的生活,這是loft帶給年輕人最具個性化的一點。
不同於一般戶型早已區分好客廳、臥室、衛生間格局,loft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包容。
一個大空間,屋主可以跟隨自己的喜好去劃分格局。
在時尚寵兒曼哈頓,聚集著一群潮流青年,他們喜歡飛揚的生命力,當然也鍾愛loft。
日常,樓下是生活起居,樓上就開始“工作狂魔”模式,一到週末,又變成大型轟趴空間。不受約束,不被定義,loft的生活如同他們向世界的吶喊,活躍在整個曼哈頓的上空。
擁有超高人氣的家居博主kim,把位於北京的60㎡loft,打造成了符合自己生活規律的“不將就”家。沒有特定風格,沒有標準佈局,用自己喜愛的一切填滿整個空間,“生活嘛,就是得自己開心!”
還有人拋開傳統電視,直接在客廳安裝超大投影熒幕,享受在家如同電影院的觀影氛圍;再來段新褲子的搖滾,不自覺就會搖擺起來。
沒有牆壁隔絕空間,人與人之間交流更加便捷。樓下享受追劇的日子,樓上依然可以開啟工作狂魔的模式,一聲“開飯了”,便可瞬間聚集在一起。
遇見下雨天的週末,在閣樓打造一個小小的休閒區,擺個小茶几,幾張懶人沙發,馬上又變成三兩好友的週末午後下午茶絕佳地。
2
時尚、多變是它的格調
因為擁有獨特的格局,在裝修上風格也會更加大膽。一些不敢輕易嘗試的古典、老舊、前衛都可展現得淋漓盡致。
有人把牆刷成想要的顏色,不用刻意去搭配所有空間,甚至可以保留一部分老痕跡;
想要“詩與遠方”的人,往往就嚮往土耳其的loft,超大的玻璃窗,無敵的森林景色,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美好。
在日本,空間較小的loft,直接以白色粉刷牆面,加入木質傢俱,日系loft就這樣輕鬆打造完成;
在歐洲,還有更任性的裝扮,直接將木頭搬回來改造成裝飾,與紅磚牆面完美融合,極具個性的工業混搭風,就是年輕人表達自己態度的證明;
漫畫博主將對海賊王的熱愛融入進了整個裝修,各種塗鴉與牆畫,彷彿馬上要和路飛一樣,開啟一場新的冒險。
這就是loft,隨性、大膽、不被約束、不被定義!
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經開始幻想,屬於自己的loft空間?
一層裝著生活,一層裝著夢想,讓穿梭在鬧市與歸家的我們,倚窗遠眺時,也仍然能感受到跨過山海般的不羈與自由。
家,不就應該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