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近日,一則影片成為某地作文考題的素材:歷時6天5夜,花費數百元,從上海出發輾轉數十次公交車最終抵達首都北京。“屁股坐爛、拖鞋踏穿”,這位上海高校大二學生唐同學卻表示這趟旅程很值得。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次京滬之間的慢旅行。
想要往返於中國最大的兩個城市之間,已經有太多快捷、舒適的辦法。飛機,2個小時左右即可翱翔天際抵達終點;高鐵,最快4個多小時便能體驗早上吃完炸醬麵、中午吃頓小籠包的生活。在基礎設施領先全球、高鐵建設獨步世界的當下,選擇用公交車串聯起1000多公里的唐同學,讓人不禁生髮出“當代徐霞客”的思古悠情。
和徐霞客“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志願各異其趣,唐同學選擇慢旅行是為了仔細端詳燈火裡的中國。這一路,他歷長江、越黃河,踏訪蘇北灌溉總渠、京杭大運河等常被人“快進經過”的著名水道,見證吳語、江淮官話、冀魯官話、北京官話的犬牙交錯,感悟不同地域山川、風物、人情、民風的各異其趣。這一程,他夜宿國道旁30元一晚的小旅館、遇到好心村民的指點與提醒、親歷公交司機一天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可以說,不到一週的公交“拉練”,為他上了一堂生動、鮮活的地理課和獨特、深刻的人文課。
唐同學用鏡頭記錄下這趟慢旅行,讓我們得以和他一起,觸控大地細節,再思旅行意義。如果說古時候的雲遊四方,往往是文人騷客的尋訪題跡,那麼商業文明勃興後的旅遊業,則向著消遣、造夢的方向進發。特別是伴隨鐵路、航空等全時空交通設施的普及,旅遊業、酒店業深入發展深刻變革,奇觀代替景觀、打卡代替體驗、工業化的服務奉上一份標準化的享受,深深地改變著旅行本身。
今天快節奏的大眾旅行舒適、便利、清潔,卻也常常會在迅疾的空間轉換中讓人有意無意忽略了不少大地上獨特的風景、人世間不同的味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次輾轉、“折騰”、緩慢的公交之旅,卻恰恰提供了一次深入更多人的真實生活、感受熱氣騰騰煙火氣的機會,同時也讓人在不同地域的轉換、與不同人的互動連線中生髮出更多的思考:是什麼,讓貼錢運營的公交車在這片土地上幾乎做到鄉鎮直達;是什麼,支撐著財政收入不高的地區也有通暢、平整的公路;是什麼,讓數十公里的交通僅需支付1-2元的費用,能夠搭載更多人的生計與夢想……
乘坐公交,感受國家之大,區域之豐富,也更深刻地感受這片土地上的速度與溫度。從改革開放初期“要想富先修路”的琅琅上口到“萬水千山最美中國道路”的自信豪邁,被戲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正是一磚一瓦地建造起了全球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網、鐵路網,培育出全球唯一的全部工業門類和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出行便捷、生活便利已然習焉不察,人們不必只追求朝發夕至的出行速度,也可以慢下來用心品味一段“緩慢”的旅行,換一種方式尋找生活的浪漫,用山一程水一程的親眼所見,實實在在地丈量這片可愛的土地。
這正是:
千里慢旅行,談笑凱歌還。
腳下本無路,只要肯登攀。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楊翹楚)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