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注“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十一黃金週,外出旅遊是很多人的假期關鍵詞。總檯央廣中國之聲特別報道“黃金週換崗體驗”,今天來到蒼山洱海旁的雲南大理。
“不快樂就一路向西去大理”,在這裡,腳步會不由地慢下來。
這些年,不少人都選擇了放棄大城市的忙碌生活,到大理經營民宿,一邊養家餬口,一邊享受生活。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願望?在大理經營民宿,現實真的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嗎?
記者體驗民宿老闆
“要多和客人聊天,培養回頭客”
何建文在大理經營著三家民宿,十幾間房,背靠蒼山,面朝洱海。三家民宿中,有兩家是親戚搬家後交給他打理的,還有一家是幫朋友照看。這幾天記者跟著何建文,體驗客棧老闆。
記者跟著何建文驅車10公里去給客人打山泉水,來這裡打水的車排滿了不大的停車場,每個停車位的身後,就是早已改造成水龍頭的泉水開關。如此接泉水,很便利,又覺得似乎少了些蒼山洱海間的詩意。“5塊錢泉水隨便接,帶小推車的1塊錢,扛著桶進來的只要5毛。”
幾桶水裝好,纏住封口,開車回去。何建文說,這次他們打的水能夠喝兩三天。打回來的水,存在門口的水缸裡,何建文給每位客人都準備了一瓶燒好的山泉水,等他們回來直接帶回房間,剩下的,留著沏茶用。
房間衛生找專業的保潔來做,打掃一間要20塊錢。疫情前客人來往頻繁,床單被罩等就交給專業的公司清洗,拖鞋、牙刷都有專門的供應商,早餐客人在民宿所在的小區食堂吃。國慶假期頭幾天的房早已預訂一空。
何建文的這三家民宿中有兩家一樓都是大大的茶臺,在他看來,民宿和酒店的不同,在於民宿要多和客人聊天,聊得投機,回頭客也就來了。
“您有新訂單啦!”何建文的手機上裝著8個商旅APP,一旦有一個響起,產生了訂單,他就得把相應的房間在另外7個APP裡關掉。
這兩天住在民宿裡的客人,基本會在10月3日離開,黃金週後半段的生意,何建文也不著急,也許有人到了大理當天,才會來訂房。傍晚,住宿的客人回來了,記者跟著何建文給客人沏茶。從深圳來的瑜伽老師、從昆明來的退休阿姨,大家天南海北聊了起來。
受疫情影響大,經營有壓力時,何建文也做過預售卡,透過朋友圈賣出去。他認為與其在平臺上交廣告費、打價格戰,不如多花時間和客人們交心,培養回頭客,透過人脈有了更多本地客源,經營也會更放心。
國慶期間,隨時可能會有客人上門,何建文經常開著大門。偶爾有事,不在家裡,房間密碼就會直接發給客人。
民宿老闆:放棄大城市生活來大理
頭一年的體驗是新鮮的
何建文是本地人,經營民宿沒有貸款或是租金的壓力。和他相比,從廣州來的岑玉選擇把客棧開在蒼山腳下,與當地村民合作,租下撂荒的土地,從民宿到場地租賃再到園藝,她都有涉獵。記者就跟著她安排除草、管理客人三餐。
岑玉說:“現在帶著農民一起在做,總共算下來應該有差不多40間了,配合民宿的休閒環境,還有露營帳篷活動場地,場地要整理,因為雨季草太多了。”
每天就是除草、打草。
2015年,岑玉放棄了在廣州的教師工作來到大理,像很多放棄大城市生活來大理的人一樣,頭一年的體驗是新鮮的。雖然客棧越做越大,但她慢慢發現,無論在哪裡,生活都會追著你,生活的瑣碎,依然逃不掉。
對岑玉而言,現在的這家民宿更像是實現自己理想的一張門票。但能否就這樣永遠留下來?岑玉說,不一定,說不定下一個“大理”還在未來等著她:“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很踏實。可能覺得這裡該乾的事情我都體驗的差不多了,想做的事情也做的差不多了,也許就有新的願望產生。”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ID:zgzs001)
監製/徐冰 主編/孫雪
總檯央廣記者/任夢巖
編輯/武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