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四川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成都市、綿陽市、南充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瀘州市。瀘州市是四川省18個地級市之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下轄了3個區、4個縣,總人口達到了420多萬人。那麼,瀘州市7個區縣的區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四川省。四川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糧食大省,同時也是我國西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四川省下轄了18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總計21個地級區劃。四川省的總人口,達到了8300多萬,與東南地區的江蘇省基本相當。四川省的地質結構複雜,但成都平原的土地肥沃,糧食產量很高,例如水稻、油菜等農作物。
瀘州市屬於四川省18個地級市之一,下轄了3個區、4個縣,總計7個區縣,總人口420多萬。不得不說,瀘州市的位置非常重要,屬於長江中上游地區第二大集裝箱碼頭、四川省的第三大航空港。同時,瀘州市屬於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在川渝城市群的規劃中,瀘州市的作用很大。
四川省和重慶市聯合打造的川渝城市群,極有可能成為我國第4大城市群。四川省的地質結構非常複雜,屬於盆地結構,標準的易守難攻,因此出現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在古代歷史上,一旦中原王朝的統治崩潰。四川地區容易出現割據政權,例如蜀漢、成漢、前蜀、後蜀等等。因此,出現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說法。
宋朝統治的初期,歷經幾次戰役,才鎮壓了西川王小波農民起義。在此以後,宋朝對巴蜀之地並不放心。宋朝把巴蜀之地,劃分為益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梓州路,簡稱川峽四路。在元朝之前,歷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當然,為了加強對各地的管理,歷代王朝設計了各種方案,例如漢朝13州、唐朝15道、宋朝23路等等。
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裡,先後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大理國、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不過,隨著疆域面積的迅速擴大,元朝也有頭疼的時候。因為,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面對全國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一臉懵。
各地的人口資料、耕地畝數、農作物產量情況,完全不一樣。以耕地為例,由於各地的地質結構和氣候差異巨大,各地的耕地分為了丘陵地地、水澆地、旱地等10多個型別,每一個型別又分成了上中下3個等級。各地的農作物,則分為了水稻、大豆、高粱、小麥等等。“套馬的漢子”對這麼複雜的情況,顯然沒有心理準備。
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本無法滿足管理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都存在自己的問題。最後,元朝在宋朝23路的經驗上,結合了金國行尚書檯的框架結構,進一步調整,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四川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等等。當時,各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於4級區劃。
當時,瀘州等地隸屬於四川行省重慶路管理。不得不說,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幾次。但是,各個行省的問題很多。首先,各省的區劃不合理,地方管理難度很大。第二,各地的機構設計粗獷,效率非常低。到了元朝統治的末期,行省制度幾乎崩潰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根據元朝行省的結構,結合明朝的需要,進一步調整的區劃。
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時期,明朝遷都以後,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其中,我國大部分省份的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基本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江西省等等。當時,四川省的區劃進一步完善。與元朝時期的四川行省相比,明朝的四川省更加合理,比元朝的市場行省小了半圈。其中,瀘州下轄了江安縣、納溪縣、合江縣等3個縣。
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在明朝15個省級區劃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為大清內陸18個省。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時間裡,清朝的外部威脅基本消除。1722年,45歲的雍正皇帝上臺以後,主要精力放在了清朝內部。不得不說,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心腹年羹堯,曾經擔任了四川提督。
為了討好雍正皇帝的智囊鄔思道,年羹堯專門獻上了幾瓶百年的老酒,把雍正皇帝羨慕得夠嗆。統治皇帝在推行西南改土歸流的過程中,自己的鐵桿心腹,雲貴桂三省總督鄂爾泰,把四川省的烏蒙府、烏撒府、東川府、遵義府等地,劃入了雲南省、貴州省管理。
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當時,四川省內的大小軍閥混戰10多年。由於各地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各地群眾需要休養生息。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由於四川省地質結構的複雜性,為了更好的管理。四川省被臨時劃分為川北、川南、川東、川西4個行署區。行署區屬於50年代初期的一種區劃,除了四川的4個行署區,還有旅大行署區、陝北行署區等等。
進入50年代,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同時,很多專案也在四川各地設立。過分複雜的區劃,不利於四川的發展。1952年,4個行署區重新合併為四川省。四川省內劃分了各個專區,例如達縣專區、綿陽專區等等。瀘縣專區設立以後,下轄了瀘州縣級市和瀘縣、合江縣、古藺縣、敘永縣、古宋縣、納溪縣、富順縣、隆昌縣等8個縣。
總計9個市縣,管轄範圍並不算小。在1960年的區劃調整中,瀘縣專區被撤銷,下轄的9個市縣,全部劃入了宜賓專區管理。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都更名為地區以後,宜賓專區更名為宜賓地區管理。8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我國各省下轄的地區,陸續調整為地級市。與此同時,一些縣級市,晉升為地級市。
1983年3月,瀘州縣級市被提升為地級市。此外,宜賓地區下轄的瀘縣、納溪縣、合江縣,也劃入了瀘州市管理。1985年1月,瀘州市的市區設立了市中區。1985年6月,宜賓地區的古藺縣、敘永縣,劃入了瀘州市管理。此時,瀘州市下轄了1個區、5個縣,總計6個區縣。隨著瀘州市的持續發展,城區人口持續增加,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
原來的規劃不夠用了,1995年12月,瀘州市的市中區,更名為江陽區。同時,納溪縣被撤銷,設立了納溪區。此外,瀘州市設立了龍馬潭區。截至這個時候,瀘州市下轄了3個區、4個縣,總計7個區縣,分別是: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當然,瀘州市近年來,設立了幾個產業園區和工業區。不過,這幾個區的情況特殊,一般不會計算在內。按照瀘州市的規劃,未來會成為四川省的水陸、航空樞紐基地之一。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後說一點,作者沒有其他賬號,請大家注意。最近,抄襲者太過分,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