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的《毛澤東年譜(1893—1949)》記載:
1929年10月11日,農曆重陽節,當時臨江樓庭院中黃菊盛開,汀江兩岸霜花一片,毛澤東觸景生情,填詞《採桑子·重陽》一首: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日後,這首詞不僅進入了中學課本,還被人們傳頌了近百年。
這首詞透過,度重陽,詠菊花,贊秋色,抒發了詩人的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獨具神韻,極富曠古絕倫的藝術魅力。那麼,這首詩究竟是毛主席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呢?
1929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927年,毛澤東上井岡山前,手裡的部隊僅有800餘人,而且剛剛經過秋收起義,幾乎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甚至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如果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現在去進攻長沙,必然是面臨著嚴峻的生死考驗。
當時,在一個極其簡陋的談論會上,大部分都認可共產國際的指示,爭論不休,毛澤東嘴裡叼著一支菸,凝眉思考。怎麼辦?最後大家一起看向了毛澤東。時年毛澤東34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他“啪”的一聲,用手拍在桌子上,指著地圖上的羅霄山脈中段,毅然說道:“實在不行,我們就上山,去當個山大王!”在革命最危急的時候,毛澤東斷然做出這樣一個最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選擇,可以說是極其不易。
但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那就是毛澤東所選擇的井岡山上並不是沒有人,自古以來,井岡山就是兵家重地,可謂易守難攻。幾十年來甚至幾百年來,都有很多土匪在這裡安家,佔山為王,形成的村落並不少,毛澤東選擇上山當“土匪”,就有可能因為和人家搶地盤,產生矛盾,不免又是一場惡戰。
當時,在井岡山的農民武裝隊伍是袁文才的部隊,儘管袁文才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土匪,但袁文才居高臨下,想要把袁文才幹掉,並不是一件易事。況且,袁文才的為人並不壞,據說在幾年前袁文才還經常劫貧濟富,對老百姓都非常好,他們還打過國民黨,如此說來也算是綠林好漢。
但既然要上山,就不能細想這些,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井岡山位於羅霄山脈中段,地處湘贛兩省的交界處,遠遠望去,可謂是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一旦交上火,必然是兩敗俱傷。要知道,當時毛澤東部隊裡不缺槍,袁文才雖然有點老土槍,但他有較好的地勢,這麼一想,大家就僵住了。
打還是不打?毛澤東在一陣哄哄吵吵中,做了一個英明決策:不打!毛澤東深知,幼小的革命力量在中心城市,甚至是縣城裡是絕對站不住腳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蔣介石現在就像是一條瘋狗,縱然毛澤東只能面對現實,如果和袁文才發生了矛盾,日後必然是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這將會讓工農紅軍更難以在井岡山立足。所以毛澤東認為,雖然袁文才和王佐是土匪,但是團結他們才是上上策!
隨後,毛澤東託人給袁文才捎去了一封信,信中的大致意思是,我毛澤東想要結識你們兩位綠林好漢,我們想要上山並不是為了搶地盤,而是想讓你們和我們一起團結起來,共創大業。
袁文才看到毛澤東的信也是大吃一驚,在這樣兵荒馬亂的年代,居然還有這種做法?毛澤東究竟是誠信求和還是先禮後兵?袁文才有點害怕,便讓陳慕平拿主意,陳慕平曾和毛澤東共事過,在毛澤東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過,他說:毛澤東應該是誠心的,他不是那種人。
很快,袁文才給毛澤東設立了一場鴻門宴,讓毛澤東前來赴會。當時設立鴻門宴的是賀敏學(賀子珍的哥哥),袁文才交代:
防人一招不為愚。依我之見,明日由桂春帶一排人埋伏左右,以防不測。
1927年10月6日,在井岡山大蒼的一個小山村裡,毛澤東和袁文才在這裡談判,毛澤東自然也知道這是袁文才在打探自己的誠信,便只帶了幾個人上山談判,得到了袁文才的認可。據當時的知情人回憶:
毛澤東由奢市經茶梓衝過來,一共來了五個人,毛澤東、團長陳浩、營長宛希先,還有下崗的師長餘灑度、勤務員龍開富。他們有的穿大衣,有的穿長衫,毛委員披了件大衣。袁文才見毛委員只帶了幾個人來,心裡放鬆了許多,主動迎了上去,一直把他們帶到林風和家中。
這次談判十分順利,為了慶祝談判順利,毛澤東非常爽快,他說:“為了我們共創大業,我決定送你們一百條槍,全是漢陽造鋼槍,明天就可以來擔。”要知道,當時槍比什麼都值錢,毛澤東的誠意打動了袁文才,袁文才便讓毛澤東留了下來,這也就是在這天,毛澤東遇到了他日後的夫人,賀子珍。
可以說,袁文才的這場“鴻門宴”是極其最後更要的,這是毛澤東“文攻智取”的第一步,也是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的“第一個火星子”,從這裡,毛澤東將革命的火種燃燒到了神州大地的每一處。
然而,命運帶給毛澤東的考驗才剛剛開始,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6月下旬,在龍巖召開的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紅四軍內部關於建軍原則和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等問題發生意見分歧。
也就是在這時,毛澤東的很多正確主張不被大多數同志所接受,他也沒有再能當上前委書記,禍不單行的是,當時毛澤東又身患疾病,除了工作上的壓力,身體上也面臨著諸多壓力,當時毛澤東和賀子珍已經結婚,賀子珍曾回憶,當時毛澤東患病很嚴重,甚至需要坐著擔架被人抬著走。在他調養養病的時候,他住在了汀江岸邊的臨江樓,第二天,便是重陽節。
毛主席一氣呵成:《採桑子·重陽》
1929年10月,毛澤東住在汀江岸邊的臨江樓上,於現在來看,可以說是一座半新式的別墅,樓的主人是一個棧業老闆。這一天,傅柏翠和毛澤東一起登高遠眺,傅柏翠告訴毛澤東,明天就是重陽節了。
傅柏翠曾任紅四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政委、黨代表,這天和毛澤東彙報完工作後,傅柏翠看著遠處感嘆:那遠處的叢叢小菊真好看,看來馬上就秋天了。
毛澤東興致勃勃地說:“前幾天從永定來,見到路上處處有野菊,沙地有,旱地有,溼地有,宅旁有,山坡有,密林也有。小小的一朵朵黃花,金燦燦,像星斗。閩西野菊多,秋天景色格外濃。這些菊都叫什麼名字?”
傅柏翠說:“長在沙地、旱地、宅邊的叫山黃菊;長在山谷中、溼地上的有彭烘菊、千里光;長在草坡、田埂上的有山柳菊。閩西野菊品種太多了,講不完。”
毛澤東點點頭,站在高處心裡全是感慨,他說:“這上杭城邊,不久前是兩軍大戰的沙場,野菊也爭芳鬥豔,你說這些野菊花叫什麼?”
傅柏翠雖然讀過書,但並不敢意會毛澤東的意思,毛澤東微笑地告訴傅柏翠:“你說我叫它戰地黃花怎麼樣?”傅柏翠開口大笑:“毛委員您說的這個名字非常準確。”毛澤東向來是喜歡詩詞歌賦的,便問傅柏翠,從古到今,你喜歡誰的菊花詩?傅柏翠搖搖頭,雖然讀過書,但是古人的詩詞確實讀得不多。
傅柏翠說:“我記得陶淵明寫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詞,對不對?”
“陶淵明這些詩出來後,菊花和高士隱者們結下深緣,成為孤標傲世的象徵。陶淵明追求真樸自然,他有條件這樣做;飢寒交迫的種田人、工人,就無法做到,他們要解決餓肚子問題,不可能嚮往不能解決溫飽的虛幻的精神生活。”
傅柏翠聽了毛澤東的話非常有感觸,實際上毛澤東並不欣賞陶淵明那種閒淡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沒有心思去過那種生活,在毛澤東的眼中,儘管那只是菊花,也是戰地的菊花,所以毛澤東又說:岑參的‘強欲登樓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這詩有奇氣,自然樸素逼真,展現一幅畫圖:流血遍野、刀刃相交的兩軍鏖戰的城鄉,叢叢菊花依然在路邊開放。情韻無限,但不免又給人寂寞惆悵之感。”
交談中,毛澤東望向了遠處,秋高氣爽,從1927年到現在,雖然只有兩年的時間,卻經歷了很多很多,他說:“今天九月初八?”傅柏翠回應:“是的,明天就是重陽節。”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毛澤東親自背誦了一首詞。
不一會,傅柏翠說,22天前,朱德率領紅軍秘密達到上杭城外,19日晚發起攻城,經過一場激烈戰鬥,全殲守城之敵,俘虜1000多人,繳槍1000多支。他還說,上杭城自古就是易守難攻,沒有想到紅軍一夜之間便創造了奇蹟。
毛澤東搖搖頭:“我們勝利,不是因為攻城人馬比石達開的人馬多,也不是城裡守敵弱,而在於懂得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攻打上杭城,你和縣委同志不是發動了全縣區鄉赤衛隊和農會會員數千人,配合紅軍攻城嗎?還有城裡群眾為我們通風報信。”
毛澤東越說感慨越多,第二天,他站在臨江樓上,又一次看到了那堅強的菊花,一氣呵成了一首詞,那便是著名的《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創作於逆境中的作品,流傳近百年
為了深層次瞭解這首詞,我們透過分句的形式,向大家講述這首詞的意義。
《採桑子·重陽》是毛澤東身處逆境時寫的感懷之作。大病初癒的毛澤東心情複雜、百感交集。起句“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短暫,而自然界的發展變化則比較緩慢,好像不容易衰老。實際上,這句詞毛主席引用了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一句,李賀也寫了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毛澤東反其意而用之,用“天難老”襯托“人生易老”。
關於這點,毛主席在1964年1月,曾對外國記者解釋過,他說:“與人間比,天是不老的。其實天也有發生、發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機界,如細菌、動物。自然界、人類社會,一樣有發生和滅亡的過程。”
很顯然,毛主席是在用這樣一句話來表示,一切的事情發展都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過程,接下來兩句說“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意思就是說,每年都會過重陽節,今年的重陽節又到了,看起來充滿了一點感傷,感傷時間過得快,試想,當年毛澤東身處逆境,他的內心有抱負也有對人生的感嘆,不免有點感傷,但突然話鋒一轉,他說“戰地黃花分外香!”這句詞把毛主席真正的用意表現出來了,那就是今年的重陽節有不同的意義,甚至有對紅軍取得攻城勝利的喜悅之情。
實際上,這首詞的初稿寫作“但看黃花不用傷”,後來在1963年12月出版社才定稿為“戰地黃花分外香”,其實初稿的意思更能反映出毛主席當年寫詩的狀態,但意境不如定稿,但都表現了毛主席超高的樂觀主義精神,雖然日子一年一年地過,但眼前還是好的。
毛澤東筆下的戰地菊花與革命戰爭聯絡在一起,經受丹心熱血撫育,因而更加芳香四溢。據《文匯報》記載,1996年曾刊發過一篇文章,其中就記述了毛澤東和舒同的一次談話。
1932年春,漳州戰役結束後,在打掃戰場的時候,毛澤東握著舒同的手說:“早就知道你了,看過你的文章,見過你的字。”舒同趕緊和毛澤東握手,然後毛澤東邊走邊從地上撿起來一個子彈殼說:“看,戰地黃花啊”舒同會意一笑,他為毛澤東如此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如此神妙的結句所觸動。”
在舒同的印象中,毛澤東樂觀主義精神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感受到毛澤東身上超高的氣魄。
我們再看這首詞,毛澤東在下闋寫道:“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意思就是一年一度的秋風猛烈地吹來,雖然和春天相比,略輸一籌,沒有春回大地的萬紫千紅,沒有大地回春的奼紫嫣紅,但卻百花凋零,盪滌了塵世間的一切塵土,這是威力巨大的。
最後,毛主席用一句“寥廓江天萬里霜”,實際上這是對秋天的詮釋,表現了毛主席對戰鬥勝利的溫馨心境, 讓整首詞看起來十分的舒服,瞬間沒有對人生的感慨之意,甚至說都是自信。先抑後揚,境界變得更加開闊,更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激越豁達的活力。
這也正是毛主席詩詞的魅力所在,遙想在革命戰爭年代,大大小小的戰爭該有多少,但毛主席從來不悲觀,他的詩詞給了戰士們無限的動力。比如那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從頭越”,當年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這是第一個大勝仗,那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後面的事情誰也想不到,但毛主席的胸襟十分開闊,這些都不要緊,我們打勝了一場,後面就還會勝!
在當時萬馬齊喑情況下,是毛主席用他的思想給予了紅軍光明的道路,這首《採桑子·重陽》儘管是借物抒懷,但卻是一首可以流傳千古的好詞,甚至,讀完這首詞,不管你處於什麼樣的逆境,有什麼樣的消極情緒,都會變得積極樂觀、豁達昂揚,這便是這首詞的魅力。
我們縱觀毛主席一生的詩詞,在他革命的歲月裡,有二十多首詞都是寫秋天的,這也足以說明毛主席熱愛秋天,對秋天有著特殊的感情。毛主席以特有的胸懷、氣魄和藝術眼光,譜寫了一曲革命人生的壯美頌歌。一如他在《採桑子·重陽》中寫的這句: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