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約公元前1128—約公元前1015),名呂尚,後世尊稱太公望、姜太公。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被尊為“百家宗師”。他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被封於齊地,建都營丘(今山東省淄博市),是齊文化的奠基者。
中國歷史上關於姜子牙的傳說很多,在歸周之前,有傳說他為逃避殷紂暴政隱於海濱;有說他曾事紂,因紂無道而離去,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歸周文王;有說他曾屠牛於殷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還有說其曾賣飲於孟津(今河南盂津以北)等等。在古代典籍《藝文類聚》中,則又說他曾“隱居遼東三十年”。
商朝末年,遼東尚未建立郡縣,故遼東一詞當為遼河以東之意。《藝文類聚》是唐高祖李淵下令編修的類書,成書於唐代,唐時稱遼陽為遼東,以此推論姜子牙隱居之地當為遼陽地區。
《藝文類聚》原文如下:“呂尚,冀州人,生而內智,豫知存亡。避紂亂,隱遼東三十年。西適,隱於南山,釣於卞溪,三年不獲魚。問曰:“可以止矣?”尚曰:“非爾所及也。”果得大鯉,有兵鈐在腹中,服澤芝、地衣、石髓,二百年而告亡。葬之無屍,唯有《玉鈐》六篇,在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