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一下什麼是“抗肩”?所謂的“抗肩”就是在楷書中,橫的狀態並不是水平的,而是跟水平方向有一個夾角,如下圖,橫與水平線都有一定夾角:
那麼古人為什麼不把橫寫成水平的,為什麼非要出現這個所謂的“抗肩”呢?是刻意這樣去寫還是另有原因呢?當代很多教書法的人認為這是古人刻意為之,在教學生書寫的時候還去強調這個“抗肩”應該有多大角度等等。之所以出現這種觀點,是由於當代流行的五指執筆法,以及抓住筆桿僵死不動等錯誤的書寫方法導致的。
如果我們換一種靈活的執筆方法使得筆桿能靈活轉動的話,所謂的“抗肩”問題就不稱其為一個問題,而且在正確的書寫的指導下書寫的時候每一筆“抗肩”所形成的角度是自然產生的,並不需要刻意去測量。按照本人所著《晉唐筆法》一書中所述,用靈活的三指雙鉤執筆法,
三指雙鉤斜執筆的正檢視
使筆桿在書寫過程中能靈活轉動,以執筆點為軸進行轉動書寫的時候,毛筆就有點像一支略微傾斜的“圓規”的運動腳。要寫的字必然出現在右手的左前方,下圖的圓圈就是毛筆的書寫範圍。這時候我們寫出的橫線必然是斜向上傾斜的,就如同這個圓的內切線,
用這個姿勢我們手裡拿的是任何筆寫出來的橫都是向上傾斜的,這就是“抗肩”的來源。因此可以倒推出古人的執筆和運筆方法跟現代人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確實存在一個現代人不瞭解的古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