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烽火”的“雪中”!
書中有“陳芝豹”一人!
看後多少有些“意難平”!
“北涼苦,最苦是白衣!”
白馬銀槍梅子酒,縱橫天下誰敵手……
“烽火”在“雪中”的人物多少都借鑑了一些歷史原型。
“碧眼張鉅鹿”或由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而來,“碧眼”對應三國“紫髯碧眼”孫權。
“北涼都護褚祿山”對應唐時安祿山。
諸如此類……
“陳芝豹”也是由多個歷史原型糅合而成。
原型之一便是南梁名將陳慶之!
三國演義開篇即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實不欺人!
司馬炎“三國歸晉”後,先是“八王之亂”,又歷“五胡亂華”……
東晉亡後,進入南北朝的紛亂時期,分南朝北朝!
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則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南齊武帝永明二年(484年),陳慶之出生!
就在這年,“竟陵王”蕭子良開建西邸,廣招文士,蕭衍和範雲、蕭琛、任昉、王融、謝朓、沈約、陸倕七人一同交遊於蕭子良門下,被稱為“竟陵八友”。
蕭衍即是後來的南梁王朝建立者,南梁武帝!
陳慶之的出身,史料中沒有記載,但梁武帝後來在褒獎他的詔書中曾用“本非將種,又非豪家”。
應該就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南北朝時最重門第,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首看家世。
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龍生龍,鳳生鳳……
混得好不好,先要看生得好不好……
平民出身的陳慶之自然是沒什麼出路,小小年紀便到了蕭衍府上做僕從。
做僕人能學些什麼呢?
啥也學不到……
史載陳慶之“射不穿札,馬非所便”。
射箭給個小木片都射不透,騎馬也不怎麼行……
幹啥啥不行,學啥啥不會。
就當一輩子僕人嗎?
那不行!人還是要有夢想的!
得找個機會出人頭地才行。
蕭衍就是現成的機會。
陳慶之應該是專門研究過蕭衍這個人的。
梁武帝蕭衍是個全才!
《梁書》中記載
“高祖固天攸縱,聰明稽古,道亞生知,學為博物,允文允武,多藝多才。”
真不是吹捧,不信的可以自己瞭解一下。
陳慶之研究完發現蕭衍的愛好實在是太多,而且水平之高想拍馬屁都跟不上趟!
現在再學那些“經史子集”之類的,按自己的學習水平估計也不行……
《聖經》中說:“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門。”
陳慶之找到了自己擅長蕭衍又喜歡的東西。
下棋!
陳慶之對下棋是有天分的,水平如何不知道。
但從後來梁武帝跟他下了幾十年棋看應該是不錯的。
圍棋不是五子棋!
圍棋一道,費神費力。
梁武帝天縱奇才,下棋能通宵不睡覺,別人熬不住呀!
陪蕭衍下棋的人都不行……
通宵?
棋還未下完就瞌睡了……
陳慶之熬得住。
下再久都沒事,精神飽滿!
並且是隨叫隨到,哪怕是半夜呢,只要蕭衍想下棋。
立時就能開始,不瞌睡!
果然拍馬屁也是要下血本的……
《南史.陳慶之傳》中提及
“幼隨從梁武帝。帝性好棋,每從夜至旦不輟,等輩皆寐,唯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
知己難求啊!
蕭衍很高興!
陳慶之就此得到蕭衍賞識。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中興二年(502年)蕭衍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
年僅十八歲的陳慶之被任命主書,是個掌管文書的文官。
出身貧寒的陳慶之當了官。
但陳慶之志不在此。
好男兒志在戰場!
陳慶之認為自己應該上戰場,為國建功!
但沒用,梁武帝認為他就是個文官。
也就下棋用的上……
此時的陳慶之仗義疏財,常思為國效力!
機會多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棋品如人品,棋場亦如戰場!
跟陳慶之下了幾十年的棋了。
梁武帝覺得陳慶之領兵應該也行!
普通六年(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失敗,向南梁請降,並要求接應。
梁武帝想到了陳慶之。
這是個基本沒有風險的差事,練練手吧!
四十一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為“武威將軍”,前往徐州受降。
陳慶之挺有領兵天賦。
差事完成的不錯,順利領軍歸來。
陳慶之的表現梁武帝相當滿意。
徐州是南梁的了!
梁武帝決定派自己的次子蕭綜去接管徐州。
陳慶之被任命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率兵兩千送蕭綜入鎮徐州。
徐州重鎮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北魏自然不會拱手讓於南梁。
五月,北魏派“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領兵兩萬來奪徐州。
元延明兵臨城下,派兵修築工事,準備奪城。
陳慶之實在是個猛人!
直接下令攻往對方大營……
兩千對兩萬!
以一敵十,一戰擊潰北魏軍!
不想此時,蕭綜投敵了……
蕭綜是南齊皇帝蕭寶卷的遺腹子。
梁武帝知道後也沒歧視他,當是自己親生的。
此次命蕭綜入鎮徐州,可見重視。
只是!
不是親生的還是靠不住啊!
蕭綜投了北魏,軍心渙散,梁軍敗退。
北魏軍乘勢而追,梁軍損失慘重。
陳慶之斬關夜退,毫無損失!
就此揚名!
(二)
徐州之戰後,梁武帝算是真正認可了陳慶之的軍事才能。
要知道陳慶之這麼猛,早讓他帶兵了……
現在也不晚!
普通七年(526年),陳慶之被授假節、總知軍事,隨安西將軍元樹一同出征壽陽。
嚴格來講,這場“壽陽之戰”其實已經打了兩年了。
早在普通五年(524年),梁武帝就命南梁名將裴邃出師北伐,一度攻至壽陽城外。
卻不料裴邃突然卒于軍中,前功盡棄!
自此取壽陽便成了梁武帝的一塊心病。
讓陳慶之去試試?
一舉攻下壽陽!
此役南梁軍共破城五十二座!
陳慶之雖是偏軍,實在是立下大功。
戰後梁武帝論功行賞。
陳慶之被賜封為“關中侯”!
實在是撿到寶了。
梁武帝真想不到這個跟自己下了幾十年棋的陳慶之竟有如此之能!
驚喜還在後面!
大通元年(527年,梁武帝在位48年,用了七個年號……嫌亂的可以無視,看公元就行……)十月,梁武帝命陳慶之與領軍將軍曹仲宗聯合進攻北魏渦陽(今安徽蒙城)。
魏孝明帝元詡派將軍元昭率軍15萬(有說5萬)增援渦陽。
元昭前軍先至,在距渦陽四十里的駝澗紮營!
形勢對南梁軍有些不利。
此時陳慶之認為
“魏人遠來,皆已疲倦,須挫其氣,出其不意,必無不敗之理”。
於是親率部下二百騎兵攻向魏軍大營 , 大破魏軍前軍,魏軍震恐!
果然是“出其不意”……
二百攻十五萬?
這誰能想到……
陳慶之用兵可稱為“奇”!
此後南梁與北魏在渦陽相峙近一年,互有勝負,士氣日低。
北魏軍又增援兵,在南梁軍背後築壘,南梁軍現腹背受敵之勢!
將軍曹仲宗有退兵再戰之意。
又是陳慶之!
陳慶之一番慷慨言辭,連蒙帶騙,說有梁武帝密詔,打消了曹仲宗撤兵之意。
慶之杖節軍門,曰:“須虜圍合,然後與戰;若欲班師,慶之別有密敕。”
是夜,陳慶之率兵銜枚夜襲!
一舉攻下北魏四壘……
南梁軍士氣大振!
北魏軍震恐,尚餘九壘,皆被南梁軍攻破!
至此,渦陽之戰,南梁軍完勝!
陳慶之功成名就?
還差得遠……
“封神”之戰即將登場!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被胡太后鴆殺。
“梁郡公”爾朱榮(他的部將有個叫高歡的,高歡有個孫子,就是後來的“蘭陵王”高長恭)以為孝明帝報仇為由,率軍南下,擁立“長樂王”元子攸即位,即北魏孝莊帝。
爾朱榮得權後大肆屠殺北魏王公百官。
亂世之中,保命要緊……
當時的北魏“北海王”元顥為保命逃到南梁,並請梁武帝出兵助其稱帝!
梁武帝本來是不想管這攤子爛事的……
北魏內亂,南梁此時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梁武帝雖是天縱奇才,奇才也有不懂的!
梁武帝不懂經濟!
自普通四年(523年)起,梁武帝實行了一種“神奇”的貨幣政策。
“盡罷銅錢,更鑄鐵錢”。
不用銅錢了,改用鐵錢……
鐵比銅便宜多了,民間盜鑄私鑄鐵錢紛紛出現。
假幣太多了!
“通貨膨脹”,南梁正在“經濟危機”!
此時的梁武帝真沒心思搭理北魏……
但是北魏堂堂一個王公到此求助,不管的話以後誰還來降?
做做樣子吧!
為表重視,梁武帝封元顥為“魏王”,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領兵7000。
護送元顥北歸洛陽稱帝……
“魏王”也封你了,兵也給你了,由我南梁勇將陳慶之統軍!
稱帝去吧……
元顥不是傻子!
就這?去洛陽稱帝?
出兵不久,元顥先在梁國城(今河南睢陽)稱了帝,然後不走了。
在哪兒稱帝不是稱,就這7000人?我不去洛陽……
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委任他自行戰鬥!
你去打吧!打下來我再去!
按說表面功夫也到位了,差不多就該撤了……
陳慶之說“不”,很有自信!
7000人就夠了!
伐北魏!
攻洛陽!
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北魏其時叛亂四起,爾朱榮此時正忙著四處平亂。
只是7000人實在少些了吧?
先攻滎陽!
滎陽城堅,又有守軍七萬,一時難下。
元顥稱帝北魏也是不能容忍,又增援軍!
加上城內守軍,魏軍號稱30萬,欲合圍陳慶之!
陳慶之不怕!
這才到哪兒?再來30萬也行!
南梁軍怕……
不是人人都如陳慶之!
南梁軍中多有惶恐之意,軍心不定!
慶之乃解鞍秣馬,宣喻眾曰:“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陣外合,慶之率騎三千背城逆戰,大破之”
陳慶之又是一番慷慨陳詞……
史載陳慶之
“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實在是“善撫”!
慷慨陳詞之後,陳慶之親自擂鼓攻城!
一通鼓,破滎陽!
……
北魏二十萬援軍到時,滎陽城已屬南梁……
陳慶之就沒打算守城!
領三千精騎,出城攻敵!
“奇!”……
北魏二十萬軍一擊而潰……
殺上癮的陳慶之直逼虎牢關!
虎牢關守將不敢交戰,棄城而逃……
太猛了!受不了……
洛陽的魏孝莊帝元子攸有點懵。
什麼情況?
還是先撤吧……
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
陳慶之攻入洛陽!
元顥在睢陽看傻了……
這都能行?
去洛陽吧!
北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洛陽。
元顥改元大赦,封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
陳慶之自安徽銍縣(今安徽濉溪縣附近)至攻陷洛陽,共用四個半月!
攻三十二城!
野戰四十七場!
全勝!
其時,洛陽城中傳童謠:
名師大將莫自牢,
千軍萬馬避白袍!
“白袍”指陳慶之徵戰之時與7000部下皆穿白袍,故有“白袍軍”之稱!
陳慶之就此“封神”!!!
(三)
“封神”?
這是現在網上的說法。
當時肯定無此一說……
就算有!
北魏的爾朱榮也不會承認陳慶之“一戰封神”。
“我在忙著平亂,你把我家偷了?”……
“什麼“白袍軍”?讓我來!”
北魏天柱將軍爾朱榮帶著從洛陽出逃的北魏孝莊帝,揮師洛陽,大軍號稱百萬!
此時陳慶之的日子並不好過!
元顥其人沒什麼大志向,進了洛陽之後日日沉溺酒色。
每天多處於“接著奏樂接著舞”的狀態!
入主洛陽之後,又收了不少降兵。
有點飄……
對陳慶之也是多有猜忌之心!
陳慶之見事情不妙,主動要求去黃河北岸的北中郎城駐守。
走遠點吧,離得近了要出事兒!
爾朱榮領兵百萬,聲勢浩蕩!
曾經被陳慶之攻下的小城又都紛紛反叛。
都是牆頭草,哪邊風大哪邊倒!
黃河北岸只剩下陳慶之的北中城孤城一座。
攻城吧!
爾朱榮殺向北中城!
“三日十一戰”!
打不下來……
被陳慶之殺傷甚重!
服了!不打了……
《南史》慶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戰,傷殺甚眾。
繞路!我也去“偷家”吧!
爾朱榮繞過北中城,直接渡黃河攻陷洛陽,元顥也被殺,一共當了65天皇帝!
元顥也死了,打下的城池也都被爾朱榮收回。
陳慶之也得撤了……
爾朱榮親自帶兵來追。
陳慶之是撤退,不是潰逃!
北魏軍沒討到什麼便宜!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北魏軍戰不過白袍軍,大自然可以……
陳慶之行軍過程突遇山洪,7000白袍軍全軍覆沒!
《南史》值蒿高山水洪溢,軍人死散。慶之乃落鬚髮為沙門,間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潛送出汝陰。
陳慶之本人也是十分狼狽,頭髮剃了,扮成和尚才得以跑回建康。
回到建康的陳慶之被梁武帝封右衛將軍,永興侯,邑一千五百戶,統管南梁數州軍事。
在此期間,北魏偶有來犯,皆被陳慶之擊退。
如此數次,也就不敢來犯了……
北魏安分了,南梁國內倒是不太平!
梁武帝其人雖是文武雙全,多才多藝。
但好像聰明人都要迷上宗教之類神神秘秘的東西,就像牛頓後期迷戀神學……
梁武帝迷上了佛學!
一生四次出家為僧……
沒什麼用處!
梁武帝後來餓死的……
皇帝都這樣,國內也是妖風四起。
有個叫“僧強”的“妖僧”自稱天子,當地土豪蔡伯龍也起兵呼應。
人數一度達到三萬之眾!
攻陷北徐州,濟陰太守楊起文棄城而逃,鍾離太守單希寶被害!
梁武帝一度很緊張,這是得罪哪路菩薩了嗎?
陳慶之奉詔前往圍剿!
沒有難度的戰鬥……
陳慶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
後面實在沒什麼好寫的了……
有也是類似這樣沒有難度的戰鬥!
再寫下去有湊字數之嫌,百家號不給推薦!
值得一提的是陳慶之不止打仗行,治理地方也有一套!
史載陳慶之任職期間
江湘諸州並得休息。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倉廩充實。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
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
梁武帝追贈其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
諡曰“武”!
詔令義興郡發500人為其會喪……
縱覽陳慶之一生。
文武雙全,中年上陣,大器晚成!
征戰十五年未有一敗!
“戰神”兩字該配得上!
毛主席晚年再讀《南史·陳慶之傳》時,也是
“熱血沸騰,擲書而起”
並圈點滿幅,批註:
“再讀此傳,為之嚮往!”
附:
由於陳慶之的戰績實在太過逆天,必須得補幾句,當時南梁和北魏的史書基本上就是互相貶低,同一事,兩方記載可能完全不同,《魏書》在軍隊數量上偏偏記載甚少……
為文章效果,就按多的寫,不過陳慶之7000人攻洛陽雙方都有記載,陳慶之兵“不出一萬”,有疑點的就是北魏方面的軍隊到底有多少,幾千動輒大破幾十萬確有疑處。
但就是減十倍,幾千破幾萬也非易事,陳慶之“戰神”之名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