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患是從堯時代開始的,先是鯀治水,九年不成,被舜流放而死,舜又舉薦鯀的兒子禹治水。堯去世後,禹繼續治水。
2、禹採用疏通的方式治水,過家門而不入,生活簡樸,親力親為。
3、禹開闢了九條山路,疏導了九條大河。這也是九州的由來。
4、禹制定了最早的賦稅,根據不同地域施行不同的賦稅制度。
5、突然感覺,舜的很多功績,離不開禹的工作。
6、舜逝世後,禹即位。禹時代,選定皋陶為繼承人,但是皋陶先於禹逝世,後禹又選擇了益為繼承人。
7、禹逝世後,益也像舜、禹一樣讓位於禹的兒子啟。但是啟很有才能,諸侯此時紛紛朝見啟。自此,禪讓制退出歷史舞臺。
黃帝(公孫軒轅)→顓頊(高陽,黃帝曾孫)→帝嚳(高辛,黃帝曾孫,其祖父與顓頊祖父為兄弟,都是黃帝與嫘祖的兒子)→摯(帝嚳兒子)→帝堯(放勳,帝嚳兒子,摯的弟弟)→帝舜(昌意第七代孫)→帝禹(皇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
夏朝的傳承:
帝禹→帝啟(夏后帝,禹的兒子)→帝太康(啟的兒子)→帝中康(太康的弟弟)→帝相(中康的兒子)→帝少康(相的兒子)→帝予(少康的兒子)→帝槐(予的兒子)→帝芒(槐的兒子)→帝洩(芒的兒子)→帝不降(洩的兒子)→帝扃(不降的弟弟)→帝廑(扃的兒子)→帝孔甲(不降的兒子)→帝皋(孔甲的兒子)→帝發(皋的兒子)→帝履癸,史稱桀(發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