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5月,郭沫若給身在海外的李四光寫去一封來信,請他早日歸國,心繫祖國的李四光收到信後十分激動,他迫不及待要為自己的國家貢獻力量……
心懷祖國的李四光
就在這時,李四光從朋友那裡知道國民黨政府也在找自己,還要求他公開發表宣告拒絕新中國提供的職位,否則就將他扣留並送往臺灣。
然而,李四光沒有向威脅和利誘彎腰,在黑夜中隻身乘輪船離開英國,想方設法擺脫各方面的跟蹤與糾纏,在衝破重重艱難險阻之後終於又回到了祖國。
就在李四光走後的第二天,國民黨駐英大使館就帶著5000美元來找他,遭到李四光夫人許淑彬拒絕。
1950年5月6日,在地質研究所人員的陪同下,李四光乘火車平安到達新中國的首都北京。
其實,新中國成立不久,人民政府曾考慮過要召開第一次全國地質會議,但周總理指示,要等李四光回國以後再開,可這一等就是5個月,其間甚至有人造謠說“李四光去臺灣了”,這話傳到周總理耳朵裡,他馬上說:“我相信他不會去臺灣,現在還沒有回來,一定是遇到什麼困難耽誤了,我們一定等他回來再開會!”
從周總理的這番話中,便可看出李四光在中國地質學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性。
當李四光歷盡艱辛從海外歸來,不僅受到沿途人們熱情的歡迎,周總理還親自到他住的北京飯店進行看望,周總理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交談了3個小時,使李四光夫婦感動不已,更加堅定了他報效祖國的決心。
從伯明翰大學畢業後,李四光就果斷拒絕一家礦山的高薪聘請,接受蔡元培先生的邀請回國,在北京大學地質系擔任教授,而在教學的同時,他也沒有放鬆研究工作。
1926年,在中國地質學會上,李四光第一次對石油地質史的鐵律發出質疑:找油的關鍵不在於是海相地層還是陸相地層,而在於有沒有生油和儲油的條件。
李四光堅信,中國有大面積的沉降帶,有良好的土壤條件,一定能找到石油。不過,美國的一些地質學者對此卻擺出一副輕蔑的態度,因為從西方地質界對東亞構造的認識來看,這塊大陸是發育不良的。
不過,李四光對自己的看法卻很堅定,他說:“從一開始,在地殼運動和地質力學研究方面,我就不願意跟著外國人走。”
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了地質研究所,李四光擔任所長。搞地質研究經常風餐露宿,條件十分艱苦。研究所剛剛成立,還存在經費少,裝置缺的情況,甚至連固定的所址都沒有。
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李四光和他的同事們仍舊咬牙堅持了下來。
1936年,李四光再一次來到黃山考察,並寫出論文“安徽黃山之第四季冰川現象”。後來,德國地質學教授費斯曼來看了黃山,忍不住地讚歎道:“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要知道,此前的地質學界一向將“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視為定論,而這是李四光第一次得到外國科學家的公開承認,但這遠遠不夠。
八年抗戰期間,李四光和他的研究所四處奔波輾轉,最終因為生活的艱辛和工作的勞累,李四光患上了心絞痛和肺結核。
1944年8月,李四光到重慶避難,蔣介石當時也在重慶,聽說李四光來了,便馬上向他發出邀請,請他加入國民黨,並擔任中央大學的校長。
李四光拒絕了蔣介石向自己投來的“橄欖枝”,拒絕的理由很簡單:“我是搞科學研究的,不會當校長!”不過,在拒絕蔣介石之後,李四光就主動到重慶大學講課,並在那裡開設了中國第一個石油專業。
1948年,李四光應邀去英國倫敦,並在第18屆國際地質大會上,作了《新華夏海之起源》的學術報告。
李四光所說的新華夏海是指東亞邊緣的渤海、黃海和日本海,結合他早前的研究,這對勾畫我國石油資源的遠景輪廓意義重大,據此,李四光提出陸相也可以形成石油的新理論。
毛主席問李四光:我們的地底下究竟能不能找到石油?
解放前,李四光並沒有見過毛主席,但毛主席卻很早就聽說過李四光和他的地質力學。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李四光科學生涯的嶄新篇章也被揭開,他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和科聯主席,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祖國的地質事業當中。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次會議上,李四光在會上分析了西歐的情況和存在的矛盾,毛主席很重視他的這個發言,直言:“李四光同志在政協會上的發言講得很好,他是反帝的愛國的”。
1952年,毛主席在百忙之中,特意在會議期間抽空接見了李四光。
見面後,毛主席和藹可親地問:“你那個‘山字型構造’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給我講講?”
毛主席博學多聞,還如此關心地質科學的發展,竟然連地質力學中“山字型結構”這樣專門的概念都注意到了,李四光心裡不禁升起一股感動。
隨後,李四光為毛主席作了詳細的解釋:在力的作用下,大地形成的“山字型構造”究竟是怎麼回事。
1953年,新中國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又恰好趕上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黨中央領導同志專門在中南海,就中國石油發展問題,徵詢了李四光的看法。
而在這之前,國外的一些所謂專家和權威偏執地認定中國是一個貧油國家,肯定找不到石油。
毛主席十分關心我國的石油問題,這天,他特地邀請正擔任地質部長的李四光,請他到中南海一趟,除了毛主席外,周總理和朱德總司令那天也在場。
當週總理見李四光迎面走來時,馬上站起身來,握住他的手說:“請!請!李老!”
緊接著,毛主席也向前走了兩步,他握住李四光的手說道:“李老,又是好多日子沒有見啦,你的精神不錯嘛!”
大家坐下後,周總理首先講了我國石油生產的嚴峻形勢。
隨後,毛主席也直入主題,開門見山地對李四光說:
“在我們的地底下究竟能不能找到石油?要進行建設,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有石油都轉不動。現在要認真研究一下,天然石油的遠景究竟如何?我們是唯物主義者,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嘛,如果確實在我們的土地上缺乏天然石油資源,我們就大力發展人造石油,或是先從自己的油母頁岩中加以提取,可別耽誤了!”
毛主席的話語中透露著急切,李四光根據自己對地質力學多年來的研究,信心十足地保證說:“主席,總理,我國的地質條件很好,天然石油的蘊藏量應當是豐富的,問題在於我們的勘查工作要跟上去,我主張開展石油普查工作。”
聽到這裡,一旁的周總理哈哈大笑起來,他笑容滿面地說:“看來我們的地質部長很樂觀啊!”
毛主席對李四光的回答也很滿意,當即就做了有關開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戰略決策。
5月3日,周恩來在一次國務院會議上講到:
“石油在我們工業中是最薄弱的一環,首先是勘探的情況都不明。地質部長很樂觀,突然對我們說,地下貯藏很大,很有希望,我們很擁護他的意見,現在需要去工作,所以要有一個單獨的石油工業部,開始部門雖不很大,但有專門的人搞就行。”
後來,根據李四光的地質學理論,我國地質科學工作者和石油科學工作者一起,開展了廣泛的普查勘探工作。
在1955年後的幾年時間裡,我們先後勘探到幾百個可能的儲油構造。
1958年6月,一個天大的好訊息傳來:規模大、產量高的大慶油田被探明!
對此,地質部馬上做出行動,他們將部隊轉移到渤海灣和黃河下游的沖積平原,在這之後,大港油田、勝利油田和其他油田相繼建成,隨後,地質部又轉移到其他平原、盆地和淺海海域繼續作戰。
在李四光的具體領導下,我國地質工作取得巨大成績,就此打破“中國貧油”的定論!
1959年9月26日,在石油部門和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工人努力下,大慶油田出油了,“中國貧油”的帽子被摘掉,陸相生油理論也獲得勝利。
大慶油田出油,全國大慶!
此後,毛主席對石油部負責人讚譽有加,與此同時,卻似乎忽視了地質科學家們為此做出的貢獻……
找到石油後,毛主席說:你們兩家功勞都很大
何長工是當時的地質部黨組書記,考慮到這是關乎全地質部幾十萬人的名譽問題,為此,他和地質部高層給中央寫了一份報告,說明地質部科學家對大慶油田發展的貢獻。
顯然,這份報告在後來是起了作用的。
從那之後,不管是毛主席還是其他中央領導,在以後的各種公開場合談話時,不再只是單一地表揚石油部和石油工人了,而是多了一個李四光。
1964年元旦下午,李四光突然接到毛主席辦公室打來的電話,電話裡說:“主席請李老晚上7時30分到懷仁堂一起看現代豫劇《朝陽溝》”。
接到電話後,李四光心裡十分激動,匆匆收拾好就去中南海了,在晚上演出開始之前就先到了懷仁堂休息廳。過了一會兒,毛主席也來了,並親切地同李四光握手。
毛主席和李四光兩人坐在一起,一邊看戲一邊談話,尤其是講到我國發現石油的事情時,毛主席興致也格外的高,他高興地說:“你們兩家(地質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的功勞啊!”
演出結束後,毛主席又主動拉著李四光一起登臺,同演員合影留念。
經此一事,李四光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頓時感覺自己獲得了更加年輕的生命力。
同年12月3日,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周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建設的大慶油田,是根據我國地質專家獨創的石油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現的。”
會議召開期間,一天,李四光在眾多人大代表中被一名服務員叫住:“請您到北京廳去一下!”
於是,李四光一頭霧水地走進北京廳,進去後發現毛主席也在裡面,便覺得是服務員轉告錯了,馬上道歉說:“主席,對不起,我走錯了門!”
就在這時,毛主席健步朝李四光走來,一邊告訴他沒有走錯門,一邊很是幽默地說:“李四光,你的太極拳打得不錯啊!”
毛主席這話說得突然,李四光一時沒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便回答說:“身體不好,剛學會一點。”
聽罷,毛主席哈哈大笑起來,然後笑著解釋說:“我是說你地質力學的太極拳啊!”
這時,李四光才恍然大悟,這是毛主席對他和廣大石油工作者的高度評價,讚揚他們用新華夏構造體系找到了石油!
的確,毛主席的讚揚激勵著李四光努力為祖國找到更多石油而不斷貢獻著力量。
毛主席:我很想看看你寫的東西
1966年11月,李四光在一份手稿中曾經自豪地寫道:“現在,可以這樣說了,依靠天然石油發展我國的石油工業,是靠得住的,是大有可為的。”
1969年5月19日,毛主席在接見全國各地的群眾代表時,走到李四光身邊後馬上拉住他的手,俯身湊到耳邊關切地詢問他身體好不好,工作怎麼樣。
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毛主席向代表們揮手致意,就這樣,毛主席拉著李四光的手一前一後地從代表們面前走過,進入休息室。
進入休息室後,毛主席請李四光在自己身邊坐下,問道:“軍代表在工作中聽不聽取你的意見?”
李四光思索了一下,然後說:“有時候徵求我的意見。”
而這樣的回答,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深思,其中有一份是他對於中國地質學的思考。
那天,毛主席和李四光談話的內容十分廣泛,談到古今中外科學家關於太陽系起源的種種說法時,毛主席說:“我看康德·拉普拉斯講得還有點道理,我不大相信斯密特的說法。”
兩個人談了足足有一個多小時,臨別時毛主席對李四光說:“我很想看看你寫的東西。”
李四光牢牢記著毛主席的這句話,回到家之後,這位已經患病,年近八十的科學家,由他口述,秘書記錄,日以繼夜地趕寫出《天文 地質 古生物資料摘要》,一共七卷文集。
後來,李四光把這些送給了毛主席、周總理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
1969年,也就是在李四光逝世的前兩年,他仍然在研究我國發展石油的十年遠景問題,並留下了以下寶貴的遺言:
(一)華北平原和江漢平原還值得進一步工作。在松遼-華北(包括渤海)-江漢-北部灣這個帶上,我們還可以繼續有所發現。
(二)要突破古生代油區。四川盆地很有希望,貴州南部值得探索,塔里木盆地見油是個很大的鼓舞。
(三)要迅速開展海洋地質工作。海上石油的遠景在東海。
(四)陝甘寧盆地是有油的。
(五)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值得開發,西藏的石油很有希望。
(六)茂名-雷州半島-北部灣地區,是值得做工作的。
(七)蘇北地區很值得注意。這裡,很可能是黃海在晚近地質時代伸進來的地區。
事實證明,根據李四光的科學論斷和預測,經過20多年來地質學家們的工作,已經在內陸或海洋有所突破,我國的石油開發已展現出廣闊的遠景。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如果你去過辛亥革命紀念館,如果你看過其中李四光的簡歷,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還是我從小學課本上認識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嗎?其中這樣寫道:
鄂軍都督府領導人之一李四光。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字仲拱。湖北黃岡人。1904年以官費留學日本,次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回國。武昌起義後,被委任為鄂軍都督府理財部參議,後出任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臺後再赴英國留學。後從事地質教學與研究。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能想到,我們所熟知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竟是這樣文武雙全的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