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養生、調理”,也就是說除了吃藥,還要配合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中醫所特有的穴位按摩、針灸、艾灸等。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種“長壽米”,配合按摩三個穴位,簡簡單單養生,就可以健脾祛溼養胃。
祛溼米:薏米
薏米最為人稱道的,當數它清熱祛溼的功效了。 薏米祛溼,是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溼邪排出後,脾胃自然好起來。
★ 薏米祛溼呢,炒一下效果更好。
我們取乾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炒好後裝入密封的容器內儲存。每天晚上抓一把放保溫杯裡,開水沖泡,第二天早上喝即可。
健胃米:玉米
中醫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經、腎經、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健脾滲溼、平肝利膽的功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開胃的功效,《本草綱目》認為其“調中開胃”的功效。胃口不好的人,比如老年人、兒童、久病在床的人,平時適合多吃點玉米。既能開胃健脾,又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一舉兩得。
健脾祛溼的穴位
1. 血海穴
屈膝大腿的內側或者是髕底內側,往上兩寸位置,股四頭肌的內側有一個隆起的地方。我們可以坐在椅子上,繃直雙腿,膝蓋內側會出現個凹陷位置,隆起的肌肉就是血海穴了。該穴位可以有效減輕月經不調及閉經、治療氣逆腹脹及溼疹、面板瘙癢及貧血等。
2. 豐隆穴
該穴位在我們的小腿前外側及外踝尖的上8寸位置,脛骨前緣的二橫指位置。溼會生痰,該穴位可以化痰溼、清神志。按摩豐隆穴可以緩解痰溼胸腹痛及嘔吐、便秘及眩暈、煩心、面浮腫和四肢腫等。
3. 陰陵泉穴
正坐或仰臥,陰陵泉穴就在我們的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脛骨後緣及腓腸間。體內有溼易感外,陰陵泉穴進行刮痧,可以內化溼邪,清利溼熱及健脾理氣,還可以益腎調經及通經活絡,治療腹脹、洩瀉、水腫及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