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豐臺區融媒體中心
與豐臺區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共同推出有聲欄目《豐臺史話》,
每週為您講述
發生在豐臺的紅色故事……
豐臺史話
京西南的創新發展
本期《豐臺史話》我們來講述《京西南的創新發展:鐵路與豐臺鎮的不解之緣(一)》。
從清末第一個火車站的誕生到現代化的亞洲第一大火車站的問世,豐臺與鐵路有著太多的中國“之最”及“第一”。從晚清算起,歷經一百餘年,豐臺始終是中國北方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現有京九、京廣、京滬、京哈、豐沙、南環、京原等七條重要鐵路線在豐臺交匯,另有鐵路專用線 53 條。豐臺之於北京鐵路交通樞紐的地位不言而喻。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火車總站就與豐臺有關。早在 1888 年,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就提出修建天津至通縣的鐵路作為“濱海徵兵運械之路”的建議,因朝廷內的保守勢力將鐵路“駭為妖物”,修築計劃遲遲沒有實現。1895 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受喪權辱國的刺激以及面對全國上下掀起的救國圖存的浪潮,清政府於是將視線重新轉移到鐵路事業上,便複議了李鴻章修建津通鐵路的奏摺,並決定將最初設定的終點,由通縣移到盧溝橋。1895 年津盧鐵路(天津至盧溝橋)全線開工,並於年底修至豐臺,1896 年,津盧鐵路由豐臺站延至馬家堡車站,中國第一座火車總站由此誕生。這個歷經百年春秋的車站,最引人矚目的,則是見證了慈禧太后西巡迴京的時刻。
1900 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倉皇逃往西安。1901 年,清政府同英、法、美、日、德等 11 個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條約簽訂後,慈禧太后得知帝國主義勢力仍然承認以她為首的清王朝,便長舒了一口氣,在西安待了一年的她,開始著手準備迴鑾事宜。慈禧太后到達保定後,決定從此改坐火車回京。為確保良辰吉日抵京,大隊人馬冒著嚴寒,點著火把,順利在保定啟程,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也同車護駕回京,車行不及一日,即到達馬家堡車站。此時的車站雖遭毀壞,但經英國人修復後仍可使用。官員們為了迎接太后,還在車站搭建了一個綵牌樓。這趟火車體驗給慈禧太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03 年,慈禧前往西陵祭祖,也是從馬家堡火車站上的車。可見,馬家堡火車站當年的規格和等級是非常高的。此後,因鐵路改線等原因,馬家堡火車站逐漸衰落廢棄。昔日的馬家堡火車站站址在馬家堡村東北隅,即今馬家堡路與南三環相交處往南約 100 米路東,據豐臺地方文史專家高世良考證:當時的馬家堡火車站由英國人監造,為西洋建築風格;它有東西兩個站臺,東站臺上建有一座宏偉的三層樓房,因而此地原名洋樓臺,西站臺比東站臺略小;東站臺遺址在今馬家堡路 80 號院 3 號樓東北角,原水泥站臺上,蓋了居民住房,西站臺舊址在今南三環路南空軍汽車修理廠一帶。上世紀 50 年代末期,馬家堡火車站尚有廢棄的一段窄軌的舊鐵道,後被拆除。
預知後事如何?
請持續關注我們哦!
資訊來源:北京豐臺官方微信
北京市豐臺區文化和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