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了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中央採取切實措施,健全黨規黨法,整頓黨的作風。
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透過《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並向全社會公佈。《準則》總結了歷史上黨內政治生活的經驗教訓,把黨章的有關規定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具體化,提出12個方面的要求;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堅持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專斷;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堅持黨性,根絕派性;要講真話,言行一致;發揚黨內民主,正確對待不同意見;保障黨員的權利不受侵犯;選舉要充分體現選舉人的意志;同錯誤傾向和壞人壞事作鬥爭;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同志;接受黨和群眾的監督,不準搞特權;努力學習,做到又紅又專。
隨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一年之內召開三次座談會,推動《準則》的貫徹施行。陳雲在1980年11月中央紀委召開的座談會期間尖銳地指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要求黨的各級組織提高認識,努力加強黨風建設。《準則》的公佈和施行,對於恢復和健全黨內民主、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嚴肅黨的紀律、促進黨的團結,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解決黨記憶體在的突出問題,根據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整黨的決定》,1983年10月至1987年5月,全黨分期分批開展了以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為基本任務的全面整黨。經過整黨,提高了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幹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覺性,查處了一批黨員幹部嚴重違法亂紀的案件,清理了“文化大革命”時期追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造反起家、幫派思想嚴重、打砸搶分子等“三種人”。這次整黨,對解決“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黨內思想、作風、組織不純和紀律鬆弛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設四個現代化,需要一大批年富力強的各級領導幹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敏銳地提醒全黨同志,要注意培養、選拔合格的接班人,實現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使黨的事業能夠後繼有人,不斷前進。按照“四化”標準,黨中央加快了選拔中青年幹部的步伐。一大批年富力強、有知識、懂業務、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幹部脫穎而出,擔負重任。1985年9月,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對中央領導層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整,中央領導層在年輕化方面前進了一大步,有力推動了幹部新老交替和幹部隊伍結構的改善,保證了幹部隊伍接力不斷和黨的事業持續向前。
問
1985年提出的幹部隊伍“四化”標準是什麼?
答
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供稿 | 李怡雪
(第八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