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陳伯鈞、盧德銘、餘灑度等人的領導下,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同時暴動,轟轟烈烈的秋收起義爆發。
很快,老關、醴陵、瀏陽、白沙鎮等地被攻克,13日,起義軍成立了醴陵縣工農革命政府,召開群眾大會,打土豪,分田地,暴動達到高潮,然而接下來的發展,讓所有人始料未及。
首先是鍾文璋率領的1團,因為混入隊伍的邱國軒叛變,在攻打金坪長壽街時,突然從背後發起攻擊,1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槍,團長鍾文璋失蹤,無奈向瀏陽方向轉移。
緊接著是二團,在攻下醴陵後,由於王團王新亞麻痺大意,只顧著籌集糧餉,結果被敵人包圍,部隊損失三分之二兵力,大敗而逃。
然後是三團團長蘇先駿,攻佔東門市後,毛澤東屢次勸告注意周邊敵情,可惜蘇先駿沒聽進去,被趕來的敵人包圍,部隊損失慘重,幸虧毛澤東嚴令撤退,這才保住部分力量,向上坪方向轉移。
此時,起義部隊戰力損失已達四分之三,僅剩的2000餘人,也是人心惶惶,一些革命決心不堅定者和沒有經過系統軍事培訓的普通工農,紛紛逃離。
本來,秋收起義部隊的下一步計劃,是攻打長沙,可眼下的情況,就是佔領一個縣,都有可能被殲滅,於是,毛澤東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在文家市集結。
19日,三個團的首腦在文家市會面,面臨如此嚴峻的局面,依然有人堅持攻打長沙,在全面分析形勢後,毛澤東提出,目前最重要的,是儲存組織的這點武裝力量。
因為形勢緊急,若派人與中央聯絡,一來一回起碼半個月,根本等不了,於是,他對眾人說:“以後追究責任,我毛澤東願意承擔全部責任!”。
9月20日,起義部隊1500餘人從文家市出發,向南進發,向著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發。
這一路上也不順利,9月23日,部隊在江西萍鄉蘆溪鎮遭到朱培德部隊保安特務營伏擊,為掩護部隊,起義軍總指揮盧德銘壯烈犧牲,年僅22歲。
聽聞噩耗的毛澤東,是痛惜不已,嘆息道:“還我盧德銘!給我3個師也不換。”。
雖然心痛,但毛澤東根本沒時間悲傷,因為在起義失敗後,悲觀情緒籠罩全軍,接連有人脫離隊伍,甚至還有一個排,在放哨時帶著武器全部逃走,如何凝聚人心,成了毛澤東首要解決的問題。
便在這時,一個人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他便是在一團擔任連指導員的何挺穎,因為他所在的連隊,沒有一個人脫離隊伍。
何挺穎,陝西南鄭縣人,15歲時考入漢中聯立中學,受新思想薰陶,率先開始寫白話作文,並積極投入反帝愛國運動。
1923年,見當地某些人喪失民族氣節,何挺穎痛心疾首,曾寫下:“散沙枉多四萬萬,熱度只有五分鐘!中國不亡非天理?午夜徘徊心如焚。”,的詩句,表達心中憤慨。
1924年,何挺穎進入上海大同大學,並在1925年,參加了五卅運動,因為表現積極,成為一名共青團員。
1926年夏,何挺穎受組織指派,進入北伐軍,團指導員一職,緊接著,便是在團長盧德銘的率領下,參加秋收起義。
因為何挺穎一直擔任指導員的工作,而且即便是秋收起義失敗,手下仍無一人離開,所以毛澤東決定和他聊聊。
一天上午,毛澤東把何挺穎叫到了自己的住處,開門見山道:“……我們現在,還有八九百人,可是部隊怎麼樣才能不垮掉,散掉呢?”。
聞言,何挺穎沉默了,因為這也是他一路上考慮的問題,良久之後,他才道:“部隊接連打了一些敗仗,我看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支隊伍失去了黨的領導,我看目前,最重要的是黨對隊伍領導權的問題。”。
何挺穎此言一針見血,毛澤東知道自己找對人了,二人在分析了兵力分散、收編不當、麻痺情敵等等問題後,何挺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一個團才有一個支部,連隊一級沒有黨組織,這就抓住士兵……我看要把黨的支部,建立到每個連隊,就是班、排也要有黨的小組……”。
對於何挺穎的建議,毛澤東深以為然:“一個人要有靈魂,一個隊伍也要有軍魂,我們的魂魄,就是各個黨的支部,一定要把支部建到連隊一級。”。
因為毛澤東和何挺穎的這次談話,這才有了著名的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中,毛澤東干了3件事兒,第一,資遣一部分不願留隊的人員;第二,就是與何挺穎討論的結果,將黨組織建設到連一級上面;第三,則是建立士兵委員會,規定長官不打士兵,官兵平等待遇。
改編完成後,雖然人數減少,縮編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但留下的,大部分是堅定的革命者,實力反而增強,同時,也保證了組織對這支軍隊的絕對領導,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
而幫助毛澤出謀劃策的何挺穎,則擔任了第一團黨代表,1928年4月,朱毛會師後,井岡山的部隊擴大到4個團,何挺穎先後擔任31團、32團黨代表。
8月,由於“左”的影響,井岡山上的紅軍經歷了“八月失敗”,為挽救紅軍,毛澤東親率31團三營前往迎接紅軍大隊,朱雲卿、袁文才、何挺穎等人留下,守衛井岡山,便在這時,湘軍吳尚、贛軍王均集結四個團,進犯井岡山。
在這危難時刻,袁文才、何挺穎等人臨危不亂,一面發動軍民削竹釘、搬石塊、壘木頭、修戰壕,建工事,準備迎接戰鬥,一面由袁文才領導,帶著紅軍一個營及暴動隊、赤衛隊日夜襲擾、牽制敵人。
8月30日,為了搶功,湘軍3個團直撲黃洋界,隨著何挺穎一聲令下,守山軍民發動反擊,湘軍慌不擇路,鑽進路邊草叢,結果,踩到紅軍佈下的竹釘上,痛的吱哇亂叫,緊接著,守山軍民搬起石頭,朝著湘軍猛砸……
軍民一心,一上午打退敵軍三波進攻,湘軍無奈退去,但取得勝利的袁文才、何挺穎等人,並未就此鬆懈,而是讓人抓緊時間修補工事,並將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抬上了黃洋界。
下午,湘軍又發起了進攻,但此時的湘軍已經沒了銳氣,紅軍便吹起了衝鋒號,雖然迫擊炮前兩發都是啞炮,但第三發,成功擊中湘軍指揮所。
見狀,湘軍大亂,而紅軍則發起了猛烈衝鋒,百姓們也敲鑼打鼓放爆竹,為紅軍造勢,湘軍還以為紅軍大隊部迴歸,落荒而逃……
黃洋界保衛戰,何挺穎、袁文才等人,以一個營的兵力,擊潰敵軍4個團,讓毛澤東欣喜不已,揮筆寫下《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黃洋界保衛戰,也讓毛澤東、朱德等人看到了何挺穎的指揮才能,這年年底,為加強新四軍主力二十八團的建設,何挺穎擔任28團黨代表兼黨委書記,與他搭檔的,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開國元帥林彪。
1929年1月,朱毛挺近贛南,作為紅軍主力的28團一同前往,1月24日,在贛州大餘縣,紅軍與反動派發生激戰,大戰前夕,何挺穎一面擦槍,一面鼓舞士氣,要對今天的敵人,切實的揍他一下!
可惜的是,奔赴前線作戰的何挺穎,卻在這場戰鬥中不幸身負重傷,訊息傳到毛澤東耳中,毛澤東立即讓陳毅轉告林彪,要好好照顧何挺穎。
遺憾的是,在部隊從大餘轉移途中,何挺穎從馬上摔了下來,本就重傷的他,不幸犧牲,年僅24歲,這讓毛澤東痛惜不已。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此時兒的何挺穎,已經犧牲20餘年,當時井岡山上與他共事兒的陳毅、林彪等人,都已威震一方,而何挺穎因為犧牲太早,鮮為人知。
好在一點,主席並未忘記他,1951年,他親筆寫信給漢中地方政府,詢問何挺穎親屬狀況,1954年,還在百忙中,對何挺穎親屬提供的《紅四軍司令部佈告》做了鑑定,並回信回覆他的親屬的詢問。
1991年,在何挺穎老家南鄭,建起了何挺穎紀念碑,這位英雄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