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購雙遼工廠、始知市場亂象
2003年5月,曹德旺在當地政府的三番五次請求下,根據產業佈局的需要,以破產重組的方式,用一億元買下了位於東北吉林省四平市的國有企業雙遼玻璃廠。
買下廠子後,碰到的難題就是:東北地區的平板玻璃市場價格長期低於生產成本,這也是導致東北地區的玻璃廠家長時間虧損的主要原因。雙遼廠想盈利很難、很難。
俗話說:殺頭買賣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幹。可那段時間,在東北的玻璃市場上,各生產廠家就是這麼幹的,虧本賺吆喝,你低我更低。
於是,曹德旺派人進行了詳細的市場調查,發現:
這些國有廠家,管理混亂,冗員過多,舉債經營,虧損嚴重,極度缺錢。
東北地區每年進入11月份後,氣溫驟降,建築工地無法施工,因此玻璃銷售市場也隨之進入冬季,銷量急劇減少;而浮法玻璃廠因高溫窯爐不能停,還得24小時照常生產。若停了窯爐,再重新啟動,時間得需近月,耗費的人工、電費、燃料等成本比不停產更大。
於是,不斷生產出來的玻璃卻賣不出去,只能先屯著。而另一頭,廠家需要不斷地購買原料,支付工資,以維持生產。極度缺錢的玻璃廠只好用生產出來的玻璃以便宜賣給經銷商,以回籠急需的資金。實在賣不動的話,就用玻璃去換換矽砂、純鹼、重油等原料。這時,有實力的經銷商和原料供應商拿到大量玻璃,因沒市場,也只能屯著,到開春後再賣。他們擔心囤貨風險,所以趁機壓價,於是出廠價越弄越低。
開春後,屯了大量玻璃的眾多商家,因進價低,稍微有點利潤,就往外甩貨,回籠資金,賣價遠低於廠家的成本價,這樣反過來又影響到了廠家的市場定價權。於是,一輪一輪的低價後,廠家、經銷商、原料商們似乎陷入了死迴圈,大家都沒錢賺,苦不堪言。
知道了具體原因後,曹德旺決心開啟這個死結,破解這多年來形成的畸形市場,於是一場精彩絕倫、堪稱市場銷售經典案例的大戲上演。
二、第一齣招,小試身手
由於收購的雙遼玻璃廠因整合、整頓、更新裝置費了些時間,到當年7月份才正式出產玻璃,沒有啥庫存,屬輕裝上陣。
就在這時,曹德旺對外宣佈:從8月份起,福耀雙遼的浮法玻璃出廠價降為800元/噸。這下,東北的其他4家玻璃廠頓時傻眼了,感到好似世界末日來了。
要知道,當時他們的生產成本都要1200左右,這下著急了。
一方面私下威脅曹德旺,一方面向北京打報告,稱產能過剩下,福耀雙遼這種行為純屬擾亂市場的流氓行為,應給予制裁。
三、會上真敢說
北京方面召集各相關方開會,會上曹德旺做了發言,發言內容大概為:在座的東北玻璃廠家,每噸生產成本差不多都在1200元上下,而你們卻只賣1000元,什麼意思?你們國有企業從銀行貸款出來,苦苦支撐,還敢虧著賣,誰給你們的權利和膽子;我作為私企,為啥不能虧著賣,反正這是虧我自己的錢。我還懷疑你們內外勾結詐騙國家的資金呢?
不愧是曹德旺,曹大膽,這話都敢講,這下懟得大家啞口無言。
曹德旺然後接著說:大家若想解決這個問題,好辦,那就公開各自成本,咱們一起定個協議,必須保證只能在成本線上賣,否則自動出局,別搞玻璃了。
這下,各懷心思的廠家面面相覷,無人作聲。
參會的管理機構提出:你曹德旺,必須停止在市場上賣800元/噸的這種錯誤行為。
曹德旺也是痛快,說:我雖不是什麼人物,但好歹名聲在外,福耀作為知名企業,吐出去的口水能馬上收回嗎?大家有困難,可以協商,現在我做出讓步,800元這個價格只堅持賣到月底,然後再說。
這場由主管部門召集的會議,大家不歡而散。回去後,還是老樣子,依舊虧本著各賣各的。
四、大膽囤貨
曹德旺這邊也沒閒著,他正下著大棋呢。按照計劃,他迅速籌集資金,確保雙遼廠過冬所需,並出人意料地放出風聲,這個冬天雙遼玻璃廠不賣一片玻璃,將整個冬季市場完全讓給其他的那些企業。
同行們聽到這個訊息後,喜憂參半,不知曹德旺葫蘆裡賣的是啥藥。
前頭講了,北方冬季的玻璃市場很差,但不是不用玻璃,只是少用玻璃,像家居,裝修業等室內作業依然在用。曹德旺在那個冬季把這塊市場讓給其他廠家,他們當然開心了,雖然還是虧本賣,但畢竟可以熬過這個冬天。保證窯爐不停,工資照發。
曹德旺履行諾言,果然整個冬天沒賣一片玻璃,但生產依然不能停,眼看著成品玻璃越積越多,倉庫裝不下,雙遼工廠的負責人周杰急了,趕緊報告曹德旺,追問如何是好?能否賣出一部分,騰些庫容出來,裝後面生產的玻璃。否則只能堆在室外,一旦被雨雪淋溼了,玻璃可是會發黴的。該怎麼辦呢?
曹德旺不急不慢,胸有成竹,告訴周杰說:沒事,繼續開足馬力生產,不賺錢絕對不賣出一片玻璃;庫容不夠,就堆在室外,發黴問題好解決,用枕木像鐵軌一樣排列開,把玻璃一箱一箱堆垛上去,碼好後,頂部用上人字鐵架,然後蓋上帆布,把玻璃嚴嚴實實包好,這樣雨雪就不會淋溼到玻璃,可確保不會發黴。要記住,用枕木墊高,必須至少20公分以上。
畢竟是老玻璃人,庫存、發黴的問題竟如此被曹德旺輕易化解。
五、不顧眾人反對,高價收購通遼工廠
同年12月,曹德旺又收購了離遠雙遼100多公里的內蒙古通遼浮法玻璃廠,原因、理由跟雙遼一樣,也是經營不下去,政府邀請的。這回支付了3億收購款。
對於這個出價,曹德旺的手下紛紛表示不理解。
有雙遼了,又何必再收購近在眼前的通遼廠,畢竟市場就這麼大,而且倆廠的客戶還重疊,這不是自家搞自己嗎?實在要收購,完全可以壓低價格,一億元拿下。
企業家畢竟是企業家,魄力、眼光就是不尋常。看曹德旺當時是如何跟他部下解釋的:
1、在通遼廠最困難時,幫助他們,他們會記住我們的仁義,若以低價收購,則有敲竹槓、乘人之危嫌疑,這有可能會招致他們日後的報復,那以後辦這廠子麻煩就多了,所以稍高點的價錢不是問題
2、通遼廠我們不收購,遲早會被別人收購,甚至是零價格。若這樣落入了別人手上,通遼、雙遼距離這麼近,難免收購人會搗亂,跟我們搶市場,造成惡性競爭,這樣的話,雙遼廠的日子肯定也不好過。
3、通遼、雙遼一起拿下來後,可以利用我們的管理、生產、技術優勢,近距離互相協作,有規模優勢,也許可以壟斷東北的浮法玻璃市場。
這樣一說,大家都豁然開朗,不禁為老闆的高明、遠見所折服。
六、一戰定江山
現在有了兩個玻璃廠,日夜生產個不停,且一片玻璃都沒賣。到了2004年的4月,兩個廠已堆放著16萬噸的玻璃。此時已開春了,建築市場陸續開工,玻璃銷售轉旺,但市場價格依然只有1100元。
雙遼廠的負責人周杰,按接近成本價1200元/噸,開始賣玻璃,,雖質量好,但根本賣不動。眼看著堆積如山的玻璃,廠裡都快沒空地可堆放了,周杰忐忑不安,又向老闆曹德旺報告。
曹德旺倒是很沉得住氣,他自有打算,過了兩天,才給周杰回話,說:周杰,你把東北片區的玻璃經銷商儘可能都請到通遼,我要和他們開個會議,由我這個老推銷員來親自推銷玻璃。
周杰聽了,也滿腹狐疑,東北市場就這個屌樣,老闆親自出馬,管用嗎?估計要翻車,但老闆的話就是聖旨,不能不聽,他只有執行這個份。
曹德旺在會議的前一天就出發了,先到雙遼工廠,查看了室外、室內到處堆放的玻璃。很好,如他預料的一樣,沒有發黴,估計照這樣碼放,再過兩三年也不會發黴,很是開心。
到了通遼,曹德旺首先安慰了廠裡的銷售人員,畢竟他們這段時間來,壓力太大了,市場沒做起來,愧對老闆啊。
第二天,會議如期開始,鑑於曹德旺的名氣,來開會的經銷商不少,但大家都是抱著看熱鬧來的,想瞧瞧曹德旺到底能折騰出什麼戲碼來,畢竟屯了近20萬噸的玻璃,不可能一直不賣。
會上曹德旺開誠佈公,聲情並茂做了講話,主要內容有:
1、擺明立場,明確經銷商與廠家是利益共同體,一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關係,是一家人,不能搞對立。
2、您們這些經銷商辛辛苦苦,不就是圖個錢嗎,市場做壞了,大家都有責任。我曹德旺和福耀玻璃有錢,幾千萬、幾億都虧得起,您們虧得起嗎?不要再利用過去的落後手段,利用冬儲存玻璃,夏秋兩季放入市場搗亂。利用時間差擾亂市場正常價格,倒逼工廠無法提價贏利,連年虧損,這樣惡性迴圈,以至於工廠倒閉破產清算,最後大家都沒法吃玻璃這口飯。
3、定價權要還給市場,還給企業。企業會根據成本,根據需求來定價。經銷商最大利潤在於製造商每天漲價,因為製造商漲價,經銷商的庫存價值就漲了,最怕的事情是跌價。大家要統一戰線。工廠負責提高質量生產,經銷商負責賣,只有大家做到共贏,這門生意方能持久,方有前途。
4、感謝大家來開會,這次沒有禮品發,就開出2萬噸玻璃,按1400元/噸賣給大家,算是福利,剩餘的庫存要漲價後再賣,且實行一週一個報價,保證價格只有上漲沒有下跌。希望大家能跟上。
曹德旺剛話音未落,會場就走了一大半人。東北人,直性子,應該理解。
你曹德旺你這不是胡鬧嗎,才不稀罕你家玻璃呢,你自己屯著等發黴吧。有一部分人立馬趕到瀋陽玻璃廠預定玻璃,可是他們傻眼了,瀋陽這邊沒多少庫存,根本訂不到貨。
繼續開會的人不多,其中有長春的李義軍、趙科、延吉的包喜才等人,他們這些人浸淫玻璃行業多年,知道按現下規矩賣玻璃,不是長久之計,覺得曹德旺講的頗有道理。
但他們懷疑曹德旺屯了幾個月的玻璃是否發黴了,然後賣給他們,曹德旺說了絕對保質保量沒問題。有人不信,特意跑到會場外的堆場看,的確沒有想象中的發黴,包裝整齊完好。
但他們依然半信半疑,擔心曹德旺以後會不會降價甩賣20萬噸的庫存。
曹德旺給他們打包票說:絕對放心,只會漲價,絕不降價,畢竟生成成本擺在那裡,大家都是生意人,都是想賺錢。
李憶軍、趙科、包喜才等人想,那就信曹德旺這一回吧,帶頭下了訂單,陸續有人跟上,但量都不大。
那波跑到瀋陽沒訂到貨的人,又跑回通遼找曹德旺,商量便宜點賣一部分玻璃給他們,曹德旺就是不鬆口,堅持要賣1400元,並且告訴他們,接下來,肯定要漲價。
這些經銷商迫於自家快沒玻璃賣了,也看到李憶軍、趙科、包喜才這些實力派下訂單了,於是紛紛下單。就這樣,在這場會後的3天內,2萬噸玻璃賣個精光。
接下來,曹德旺以防萬一,將玻璃的定價權收歸他個人,要求下屬必須嚴格執行他制定的價格政策。
隨著曹德旺的玻璃出廠價格慢慢上調,其他廠家也樂於跟進,他們按低於曹德旺價格的10%賣貨,畢竟質量、售後不如人家。
到了當年生意最紅火的秋季,玻璃每噸漲到了1950元,曹德旺的雙遼、通遼兩個廠不僅清掉了庫存,還賺得盆滿缽滿,而其他廠家、經銷商也獲利不小。
經此一役,曹德旺名利雙收,榮譽東北,至此之後,東北玻璃市場得以良性發展,受到了全國玻璃協會的高度評價。
曹德旺之所以能夠漂亮地打贏這場東北戰役,您認為靠的是什麼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