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建立了北宋政權以後,隨即便開始四處征戰。他先是把後周殘餘的勢力徹底殲滅,跟著又馬不停蹄地為統一全國奮戰。
他採取了“先南後北”的策略,將南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逐一擊破。這段時期,遼國依舊在北面對中原虎視眈眈,趙匡胤在南征的同時,也不忘加強對北面的防禦。
經過了幾年的征戰,趙匡胤終於成功地結束了中原地區自安史之亂以來長達兩百年的混亂局勢。在這個過程中,謀士趙普不斷向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在趙匡胤的統一大業中,趙普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完成統一之後,擺在趙匡胤面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分裂割據的局面在北宋再度出現。為此,趙匡胤再次向趙普徵求意見。
趙普認為,藩鎮割據始於唐朝,貫穿整個五代時期,其根源就是君主的勢力太弱,而臣子的勢力過強,要想從根本上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只要將臣子的權力收歸君主所有就可以了。在所有權力之中,兵權是最為關鍵的。於是,趙匡胤便首先著眼於收回兵權。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階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了一口氣,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
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迴旋餘地,當時宋太祖已牢牢控制著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
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制的加強,以後宋太祖還兌現了與禁軍高階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的女兒則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此番任免後,宋太祖當年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從此也不再授人。石守信雖然保留著“侍衛都指揮使”的頭銜,卻已沒有任何實權。
另一方面宋太祖又派李漢超鎮守關南、馬仁瑀鎮守瀛州、韓令坤鎮守常山、賀惟忠鎮守易州、何繼筠鎮守棣州、郭進鎮守西山、武守琪鎮守晉陽、李謙溥鎮守隰州、李繼勳鎮守昭義、趙贊鎮守延州、姚內斌鎮守慶州、董遵誨鎮守環州、王彥升鎮守原州、馮繼業鎮守靈武,“管榷之利,悉以與之,其貿易則免徵稅。故邊臣皆富於財,以養死士,以募諜者,敵人情狀,山川道路,罔不睹而周知之。故十餘年無西、北之尤也”。
後人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就是這個道理,只不過趙匡胤沒有透過暴力奪權而已。
此後,趙匡胤又實施了系列舉措把行政大權、司法大權、財政大權全都收歸中央所有,從唐末就開始出現的割據局面北宋畫上了終止符。整個宋朝總共延續了漫長的三百年,在此期間,地方割據再未在國內露過頭。
作為一名君主,趙匡胤非常有作為。他對農業生產高度重視,並大力興修水利。他關心人民疾苦,大大減輕了百姓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在他統治時期,北宋政局穩定,經濟、文化有所恢復。
趙匡胤非常尊崇文人,與自唐末開始的武夫專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趙匡胤堅持以文治國,他崇尚儒學,改革科舉制度,不斷提拔有才能的讀書人做官。
宋朝是文人的樂土,宋朝的文化也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過度的重文輕武也為國家埋下了隱患,導致北宋後來長期積弱。不過,總體而言,宋太祖趙匡胤確實是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