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生產新能源汽車所需的晶片成倍增加,因此市場研究機構IDTechEx預測,車輛電動化趨勢會在2021年帶來74美元的額外半導體需求。然而汽車業者得與其他受到疫情驅動的應用領域如雲端運算與智慧型手機競爭,大多數車廠已經被迫減產。
2020年8英寸晶圓產能應用佔比 國際電子商情製圖資料來源:SUMCO
據瞭解,晶片是汽車製造業重要元件,新能源汽車的晶片使用數量又比燃油車多出一倍多。在晶片供應持續吃緊的狀況下,也難以阻擋消費者的購車熱情,今年全球電動車(EV)銷售量可望達到預期的500萬輛。
然而,市場對半導體強勁的需求未曾有衰減的跡象以及晶圓代工業者無法提高產量,又進一步延遲了關鍵EV零元件的交貨;IDTechEx舉例指出,目前微控制器(MCU)的交貨期已經延長到44周。(延伸閱讀:車用MCU缺貨,今年銷量預計不減反升23%)
幸運的是,電力電子元件的供應狀況看來沒那麼可怕,而該類元件佔據EV動力傳動系統約三分之一的比例。
各種車輛的半導體內容比例。(圖片來源:Infineon Technologies, IDTechEx)
面臨晶片缺貨的窘境,汽車製造商們的減產決定都優先確保利潤更高的暢銷車型的生產。
24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資訊彙總
儘管如此,由於品牌市場定位面向受眾各有不同,財報表現喜憂參半。
福特(Ford)不久前宣佈將在EV與電池生產上投入114億美元資金;而該公司於4月時曾表示,因為晶片供應鏈中斷,今年汽車銷售量會減少110萬輛。
日本車廠豐田(Toyota)在疫情爆發初期強化了供應鏈渡過難關,之後儘管試圖由混合動力車輛轉向全電動汽車,還是被迫減少了汽車產量。
在此同時,EV領導業者特斯拉(Tesla)則聲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晶片缺貨的問題;根據IDTechEx轉述,Tesla是透過採用新微控制器設計以及找到了替代的MCU供應商。
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興EV車廠鎖定利基市場,從中國的小型“城市車”,到豪華房車與休旅車(SUV)。小型城市車的數量規模有加大趨勢,也可能因此加劇目前晶片短缺的問題;豪華車型的數量雖然較少,但會是彰顯車主身分地位的高利潤市場。
在這些新興EV車廠中,美國業者Lucid Group不久前宣佈其位於亞歷桑納州的“先進量產工廠”啟用,將生產Lucid Air房車;該公司號稱已經取得超過1萬3,000張訂單,預計在10月就開始出貨。Lucid Air車型配備的112-kwh電池組,號稱單次充電行駛距離可達520英哩(約839公里)。
這些車廠因應供應鏈變化挑戰的案例,讓市場研究機構預測EV市場將會持續成長。IDTechEx指出,Ford認為2021年第二季晶片供應鏈中斷的狀況已經“觸底”。
不過市場分析師也指出,2022年是否情況會逐步改善,主要得看居家辦公應用領域的晶片需求是否減少,而非晶圓代工業者是否增加產能。
原文釋出於ESMC姊妹媒體 EE Times 編譯:Judith Cheng責編:Elaine Lin
參考原文:EV Makers Se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By George Leopold,EE Times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