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每天和你一起剖析人性與情感。
01
看了一條提為“清華首個AI虛擬學生正面亮相”的影片熱搜,著實驚到下巴都要掉下來。
影片中,一個面板白皙,樣貌清秀的女孩,坐在高處彈吉他,唱著歌。
清新脫俗的嗓音,有著不錯的穿透力,歌聲動聽而感人。
然而,這個女孩子,卻是一個機器人。
許多網友表示,不相信這是機器人,太逼真了,真想和她做朋友。
這個女孩叫“華智冰”,據有關媒體報道,是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統的一個團隊研發而成的。
據團隊介紹,數字虛擬人“華智冰”擁有持續的學習能力,能夠逐漸“長大”,不斷“學習”資料中隱含的模式,包括文字、視覺、影象、影片等,就像人類能夠不斷從身邊經歷的事中來學習行為模式一樣。
簡單來說,“華智冰”是個機器人,但有可能和人差不多,甚至比一般人的智商更高、學習能力更強。
看著這個美麗聰明的精緻人兒,在感嘆科技發達之餘,不禁大膽假設,若是這樣的機器人正在投產,大量使用,我們這些肉體凡胎的普通人,又何去何從?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AI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很多大的平臺,已經使用了AI人工智慧客服,也就是說,因為某個產品的某些問題,你打電話投訴、諮詢,給你回覆的就是一個機器人,而你自己根本傻傻分不清。
像經過收費站、大超市等場所,都已經有了自動收費裝置,對人的使用量在不斷減少。
未來世界,是否真的會被機器人所取代,無法涉足科技領域的人,是否就真的沒事可做、沒飯可吃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但是,在這樣的一個人工智慧發展越來越迅猛的時代,人類到底才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讓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呢?
在《成長的邊界》這本書中,作者廣納了自我成長、商業、教育、育兒、職業、運動等領域的典型案例,向人們闡述了,在超專業化時代,做一個通才,更容易走向成功。
02
西北大學的心理學家根特納,也是世界級的類比思考專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能夠進行關聯性思考,是人類能主宰地球的原因之一。
什麼是關聯性思考呢?
簡單來說,鍛鍊了“關聯性思考”的能力,在單個領域優秀的你,在面對陌生事情時,也能很快推理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甚至能理解一些別人看不見的東西。
《成長的邊界》這本書中,就是在向大家推廣“類比思維”,“通才”則具備這種將各種知識遷移的能力。
有一個心理學研究結果指出:一個人考量的內部細節越多,他做出的判斷就越極端。
這個結果,具體到過早地發展專業化的人士身上,呈現出來的便是看待事情的思維模式比較單一和狹隘,缺乏看問題、看事物的激情、廣度與客觀性,很容易走進自己的經驗主義中。
在書中,作者大衛•愛潑斯坦引用一些有名的運動員、音樂家的案例進行了闡述。
比如:
一個運動員,可以透過持續不斷的訓練,鍛鍊體能,增強肌肉記憶,也可以透過頻繁的討論、思考和總結,去提前預判對手的戰術,但是,走出這個領域,他便一無所知;
一個音樂家,在經年累月的練習中,他或許能夠體現出超強的記憶力,憑藉幾個音符,便能聽出是哪首曲子,甚至在聽完一首有規律的曲調後,能夠一字不落的複述曲調,但是,他們卻不能輕易的將一首沒有規律的曲調複述出來。
不可否認,一個人能夠在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在過去的時代,的確需要專業化人才。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個人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複合型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為什麼呢?
比如,未來世界中的機器,對專業技巧的使用,人類比不過機器人,當人類給他植入了相關程式後,機器人能做到極致,人是不可能的。
但是,人能夠靈活的融合各類知識,機器人便缺乏這樣的自主能力。
在未來世界,專才的不確定性更高,而擁有跨界能力的通才的重要性越高。
03
如何成為一個通才,作者總結出了五個字:學習,快與慢。
簡單來說,就是給學習過程,設定一個合適的難度,不能超出你的接受度大多,也不能一直停留在讓你能接受的區域。
這樣的方式,看上去比較慢,但是整個流程下來,速度也是驚人的。具體來說,有五個步驟:
一是建立聯絡。當我們學習一個新領域的知識時,如果只是知識的理論,不去實踐和使用,是沒有什麼用的。所以,以學習的時候,可以進行刻意聯絡,將新知識與舊領域進行跨界聯絡。
二是交叉練習。學習到的新知識,最難的就是如何靈活的運用,能夠成為自己的東西。此時,就需要我們學會變換學習內容和情鏡。
三是先測試,後學習。顧名思義,你在想學一種新知識時,要先了解你要學的領域,不要一開始就學習,先要進行測試,看自己對這個領域,已經瞭解了多少。
這樣做的目的,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能夠加深印象,為今後的學習提高效果。
四是設定間隔期。想要記住你讀過的書,最好的辦法,不是記下詳細的筆記,而是看完之後,隔一段時間,再去回憶,做出思維導圖,能記多少算多少,記住的東西,便是你從這本書裡學到的。
設定間隔期,便是給自己一個不去刻意學習的時間,讓知識隱形消化。
作者簡介:吳漾。多平臺簽約作者,女性勵志作家。領略世間情感,解讀人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