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騰訊這家企業,首先,我們先帶著以下三個問題進行思考:
1.為何騰訊能夠稱為中國網際網路市值最高、使用者數量最多、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他的成功是一場必然還是偶然?
2.為何騰訊遭到巨大的模仿與抄襲的質疑,這種指控是怎樣產生的?
3.中國與外國的網際網路有什麼相同與異同之處?為何國外沒有像騰訊一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其相關的運營經驗可以被移植到國外嗎?對我們今後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又有什麼啟示?
QQ
帶著以上三個問題,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騰訊早年的發家史。
早年騰訊的起家,是依靠QQ這一款聊天軟體。其實早在QQ之前,國外已經出現了由以色列人開發、後來被美國線上( AOL )收購的ICQ。但是從來沒有實現過盈利。所以,馬化騰必須做對一些事情,其中很多是美國人沒有做過的。
做對的事情之一: 騰訊對ICQ的模仿建立在微創新的基礎上。透過不斷地微小的微創新,來不斷地滿足使用者需求,最終搶佔市場。QQ早年就能把資訊留存從客戶端轉移到伺服器端,從而適應了當時中國的上網環境,要知道,當年群眾上網,大多數還是到網咖去,因此,資訊留存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還先後發明了斷點傳輸、群聊、截圖等新穎的功能。
從騰訊的案例中可見,中國網際網路從業者在應用性創新上的能力和速度並不遜色於任何國際同行,這一特徵與電子產品、汽車、醫藥、機械裝備等領域發生的景象完全不同。
做對的事情之二:使用者體驗至上。除了技術的微創新之外,網際網路的商業應用還受到一個地區的網路環境、使用者習慣、支付體系、國家政策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因此,本土企業往往有更大的優勢。騰訊很早就提出了“使用者體驗”的概念,它富有創意地推出了“會員服務”、虛擬道具。
做對的事情之三:騰訊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尋求資本市場的支援。當年著名的風投公司,IDG、盈科、MIH等風投公司,在騰訊的早期發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資本輸血作用。騰訊也是第二二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做對的事情之四:立足於中國當下的本土環境,進行本土化運營。除了技術的微創新之外,網際網路的商業應用還受到一個地區的網路環境、使用者習慣、支付體系、國家政策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因此,本土企業往往有更大的優勢。騰訊很早就提出了“使用者體驗”的概念,它富有創意地推出了“會員服務”、虛擬商品、各類遊戲道具等等。至今,歡樂鬥地主的歡樂豆等道具,還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大火服務道具。
最後,騰訊的成長,能帶給大家帶來什麼啟示呢?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不同答案。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