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元年,登基不久的憲宗皇帝朱見深還沒來得及享受榮登九五之位的喜悅,一道百里之外的加急奏摺就送到了他的手上。
皇帝開啟摺子一看,頭立刻大了不少,原來是廣西潯州大藤峽一帶的百姓發動叛亂,聲勢浩大,已經接連攻陷了不少州府城池。
朱見深同志不是吃乾飯的,當即決定,派兵出征,平定叛亂。
軍隊開拔廣西,沒用多長時間,就平定了叛亂,因為造反的勢力並不是廣西大部的百姓,只是一些極個別的少數民族土司組織的。
明朝講究“以夷治夷”,意思就是在當地的少數民族中選拔領導者來管理當地人。
土司,就是明政府選出來領導者。
沒想到,廣西潯州這片兒的土司同志們不太安分,政府信任你們,把權力給你們,你們居然敢造反。
紀勇就是其中的一位造反土司。
明軍平定叛亂之後,紀土司身死亂軍之中,紀勇雖然死了,但依《大明律》,這個造反家屬大部分都是要處死的,紀勇有個十多歲的小女兒,由於史書中沒有留下她的名字,我們暫且叫她紀姑娘。
紀姑娘人長的非常帶勁,身材好,氣質佳,所以並沒有被處死,而是被明軍擄回了紫禁城,幾經輾轉,成了皇宮裡普普通通的一名宮女。
家破人亡,孑然一身,背井離鄉,落入宮闈。
這是紀姑娘留給人們最初的印象。
她過去的命運從這一刻已然終結,她嶄新的人生在這一刻即將開始。
換個思路去想的話,其實紀姑娘這命算是可以了。
進宮當宮女,總比殺頭強,也總比流落街頭要好,
但其實當宮女的日子也不好過。
宮女是個古典詞,詳細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宮中供役使的女子。
說白了,宮女就是下人,下人就是奴才,而作為奴才,在等級森嚴的紫禁城中,是要幹活的。
洗衣做飯,亭臺灑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如果僅此而已,那麼也許紀姑娘終其一生,就是一個普通宮女,在偌大的紫禁城裡了此殘生。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徹底地改變了紀姑娘的人生。
由於長的實在是很好看,紀姑娘居然被明憲宗朱見深給臨幸了。
說得好聽是臨幸,說得不好聽,就是被皇帝強暴了。
你可能覺得,這是好事兒啊,跟皇帝發生了關係,不就能搖身一變,成為皇帝的女人了嗎?
理論上來講,的確是這樣,但實際上,皇帝跟紀姑娘睡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因為皇帝的女人實在是太多了,皇帝睡過的女人也太多了。
皇帝不可能每一個都記住,皇帝也不可能每一個都封賞。
紀姑娘就成了那個被遺忘的人。
她只和皇帝有過一夜的露水情緣,隨即被皇帝拋棄。
如果僅此而已,也就算了,紫禁城裡宮女千千萬萬,有些甚至終其一生都沒見過皇帝一面,自己卻能和皇帝有過這樣的情緣,紀姑娘已經知足了。
但,命運之神再次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不久之後,紀姑娘懷孕了。
這時候可能又有觀眾朋友提問了:懷孕不是好事嗎?懷了皇帝的孩子,那不就母憑子貴,走上人生巔峰了?
別的暫且不論,我很想和這些一直認為紀姑娘的遭遇是幸運,是好事的讀者掰扯掰扯。
不要用個人的視角去看待別人的遭遇。
有人認為和皇帝睡一覺,懷了皇帝的孩子是美差,是好事,是因為他們貪慕榮華,他們不在乎。
但所有人都貪慕榮華嗎?所有人都希望在紫禁城裡往上爬嗎?
未必。
因為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我更願意認為,紀姑娘只是個平凡、敦厚又老實的姑娘,她最大的夢想只是希望能在宮裡辛勞的工作、然後有口飯吃,平平淡淡的度過人生。
所以被皇帝臨幸。甚至懷了皇帝的孩子,對她來說不是幸運之神眷顧了她,而是一個青蔥少女要承受巨大的屈辱和痛苦。
並且,從紀姑娘懷上皇帝的孩子開始,她就陷入了一種極度危險的境地之中。
當時的後宮,萬貴妃一家獨大,皇帝專寵,整個後宮基本上都是她說了算。
她一聽說宮裡有個宮女居然懷了龍種,這要讓她生下來,混個妃子一當,母憑子貴,那還得了?
萬貴妃當即決定,派人去給紀姑娘墮胎,把這個孩子扼殺在肚子裡。
這個被派去給紀姑娘墮胎的人,是萬貴妃手底下一個平平無奇的的宮女。
平平無奇到什麼程度?
翻遍明史,也查不到這個宮女年方几何,姓甚名誰,她給人們留下的所有的也是唯一的印象,就是兩個字:宮女。
但就是這位宮女,在見到小腹已經微微隆起的紀姑娘時,突然生出了惻隱之心,
這個寂寂無名的宮女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打算幫紀姑娘留下這個孩子。
所以她不僅沒有給紀姑娘墮胎,反而在回稟時,欺騙了自己的主子。
她告訴萬貴妃,紀姑娘並沒有懷疑,只不過是肚子里長了一個肉瘤。
這位宮女在歷史上的記錄戛然而止,再無音訊。
人們無從得知她以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無法瞭解到她以後的命運。
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她是一個好人。
一個一念之間拯救了一條生命的好人。
孩子保住了,並且被偷偷的生了下來。
是一個健康的男嬰。
但紙是包不住火的,很快,萬貴妃就知道紀姑娘懷孕並且誕下男嬰的事。
於是萬貴妃同志再次派出手下,要求直接找到紀姑娘,並且弄死這個出生不久的男嬰。
這次萬貴妃學精了,她認為宮女容易和紀姑娘產生同理心,不太靠譜,所以這次她派出了一位太監。
這個太監的名字叫做張敏。
由於張敏同志名字比較女性化,就導致每次我講述這段歷史時,很多讀者都會誤認為他是個女的。
但幸好,張敏同志,有字,字太德,所以我們暫且稱呼他為張太德。
張太德同志從萬貴妃手裡領了任務就出發了,但當他到了紀姑娘的住處時,看到天真爛漫的男嬰,卻也心生憐憫。
這個男嬰唇紅齒白,稚嫩可愛,張太德實在是下不了手。
張太德也決定冒一次險。
他打算保住這個男嬰的性命。
於是他和之前的那位宮女一樣,選擇了欺騙萬貴妃。
他告訴萬貴妃,男嬰已經被自己弄死了。
這事兒很冒險,也很玄。
因為萬貴妃獨得皇帝的恩寵,掌握著整個宮闈的生殺大權。
而且萬貴妃脾氣非常不好,伺候她的下人稍有疏忽,命就沒了,何況是對萬貴妃撒下彌天大謊的張太德呢?
但這個勇敢的太監已然決定,要用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換這個男嬰的一生平安。
於是,張太德幫助紀姑娘,把男嬰藏在了後宮深處的一間暗室裡。
男嬰的藏匿生涯開始了。
他全天二十四小時不能見光,不能到外面去,但紀姑娘和張太德會經常來看他。
有時帶給他一片煮熟的菜葉,有時是半個饅頭,有時是半塊冰糖。
可一天天長大的男嬰不僅僅需要吃飯喝水,還需要其它的營養補給。
紀姑娘和張太德微薄的薪水,是負擔不起這個孩子的成長的。
聰明的張太德很快就找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吳皇后。
這位皇后曾經是皇帝的正牌夫人,但因為和萬貴妃素來不睦,於是直接被皇帝給廢黜了。
吳皇后是個善良的人,她知道了這件事後,主動承擔了照顧男嬰的責任。
之後,越來越多的宮女和下人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
他們紛紛獻出了一份自己的能力,有錢的給錢,有力的出力,什麼都沒有的,閒暇時間,就給這個男嬰唱一支鄉間的小曲兒。
於是,一個奇蹟發生了。
紫禁城等級森嚴,殘酷無比。
人踩人,人殺人,人吃人。
在這個無間地獄中,一群生活在最底層的宮女和太監們為了養活一個和自己毫無關係的男嬰,通通賭上了他們自己的身家性命。
因為他們的這種行為對萬貴妃來說無疑是忤逆的,一旦事情敗露,他們將通通死無葬身之地。
他們不求功名,不求利祿,他們別無所求,只是希望能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這個可憐的孩子擁有活下去的機會。
整整六年時間,這個男嬰一直活在這些宮女和太監的保護之中。
他們聯合起來欺瞞了萬貴妃。
這些宮女和太監們明白,自己在這悠悠深宮中,註定一生悽苦終老,非死不得出,他們不會再有指望,但這個孩子不一樣,他是皇帝的血脈,他的未來一定不止於此。
而為了這個孩子,這些生來命賤的下人們願意付出一切。
可這個孩子一天一天長大,他的未來又落在何處呢?
他從來沒有踏出過那個幽深黑暗的房間,他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對這個孩子來說,世界就是一片黑暗。
而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
難道這個孩子要一輩子就在這小小的房間裡苟延殘喘的生活?
成化十一年,一切即將改變。
憲宗皇帝朱見深已經執政很多年了,時光如白駒過隙從指間溜走,朱見深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早已失去了年輕時英偉的容顏,轉而變成了一個兩鬢微霜的老人。
太監張太德正在替皇帝梳理他那繁雜而稠密的頭髮,黑髮中白髮叢生,皇帝連連嘆道:我已經很老了,但卻還沒有兒子。
皇帝當然只是一句感嘆,因為皇帝有兒子,但皇帝的兒子們要麼早夭,要麼就藩,沒有一個讓朱見深中意的。
張太德梳理頭髮的手停住了,他知道這一刻遲早要來。
他即將要面臨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抉擇。
是繼續隱瞞事情的真相,還是將一切全都告訴皇帝?
張太德沒有猶豫,撲通一聲跪在了皇帝的面前,然後說了這樣一句話:
“死罪,萬歲已有子也。”——《明史·后妃傳》
張太德告訴皇帝,你有一個兒子,被我們一直偷偷藏在宮裡,今年已經六歲了。
皇帝大喜,立刻要派人去後宮中接出這個孩子。
一切塵埃落定。
張太德釋然了。
他明白,自己只要把這個真相告訴皇帝,就代表了自己已經無路可退。
自己欺瞞萬貴妃的行徑將會公之於眾,而向來歹毒的萬貴妃一定不會放過自己。
但張太德沒有後悔,他已經心滿意足了。
皇帝要來派人接走這個孩子的訊息傳遍了整個後宮。
大家都很開心。
因為自己養育的孩子終於不用再躲藏,終於可以出人頭地了。
最為開心的當然是作為孩子母親的紀姑娘。
她一遍一遍地撫摸著孩子的臉龐,一遍,又一遍。
因為常年不見太陽,這個孩子面色蒼白,毫無一絲血色。
蓬頭垢面,簡直沒有人樣。
她知道,這也許是自己和這個的孩子的最後一次見面。
因為知道真相的萬貴妃一定不會放過自己。
所以她語重心長的告訴這個孩子:要好好活著,媽媽永遠愛你。
然後這個孩子就被接走了。
母愛無私偉大,親情永垂不朽。
不久之後,這個孩子就被正式立為皇太子,紀姑娘因為誕育皇嗣有功,被封為淑妃。
可一切並沒有迎來大圓滿。
幾個月後,紀姑娘橫死宮中,死因不明。
張太德則在一個寒冷的早晨吞金自盡,緣由也不得而知。
但我們不難想象,作為藏匿孩子的始作俑者,紀姑娘和張太德一定遭到了萬貴妃的瘋狂報復。
他們的死,一定和萬貴妃脫不了干係。
這位偉大的母親含辛茹苦,將這個孩子撫養長大,卻連一個真實的名字都沒能在史書中留下。
捨命保護了孩子的太監張太德,一生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死後也不會再有人記得。
如果不是這篇文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曾經有這麼一個太監存在過。
那些曾經直接或者間接給予過這個孩子幫助的宮女和太監們,就連故事也不配擁有了。
我們只能記得有這麼一群人,而這群人都是誰,都叫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他們才是真正應該被記住的人。
帝王將相,千秋霸業,在這群人面前什麼也不是。
而這,就是我熱愛歷史的原因。
就像明史作家當年明月曾經說過的話一樣:(大致是這麼說,具體內容我也忘了)
因為我始終相信,在那些殘酷無情,充滿殺伐征戰、血腥屠戮的歷史之下,人性的善良和光輝,將永遠存在。
正是因為有了這一份人性之善,這個曾經像野狗一樣出生,像野狗一樣的長大的孩子終於一步一步地成為皇太子,最後還繼承了皇位。
這個孩子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明憲宗朱見深駕崩,同年,朱佑樘改元弘治,即位九五。
這個寄託了所有人夢想和希望的孩子,終於成為一代至尊。
而未來,他將帶領大明王朝的黎民百姓,文武群臣,將這艘王朝的巨輪,駛向,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