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法則:有邊界,懂分寸,不逾矩!

知乎上有這樣一段話:

“人和人之間,要想保持長久而舒適的關係,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壓迫、捆綁、奉承,以及一味的付出和道德式的自我感動!”

深感贊同。

關係的本質是互利的,當我們在經營一段感情時,如果總是一方付出,彼此間的平衡被打破,關係便會破壞,因此長久不了。

而盲目抱著所謂的“只要我真誠對他好,他就一定會對我好”的想法是非常不現實的。

你是自願對別人好,那麼別人對你的回報也應該是自願的,這是兩回事,也是最自欺欺人的社交方式。

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法則:有邊界,懂分寸,不逾矩!

一味的對別人好

反而得不到尊重

《菜根譚》: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

有個小和尚,每次師父讓他外出化緣,他都會到山下一個貧苦人家幫忙幹農活,只因第一次化緣經過這家,看家境貧寒,生了惻隱之心。

直到有一天,小和尚犯了錯,師父罰他面壁思過半個月,半個月後才下山化緣。

走到這家門前時,卻聽到這家人正在議論他,嘴裡罵罵咧咧地說:

“這禿和尚最近怎麼不來了,活都幹不完了,本想著有個免費的苦力。”

小和尚聽了傷心極了,此後再也沒去幫過忙。

這家人把小和尚對他家的好當做了理所當然,覺得你就是應當對我好,這是你的義務,所以沒有了感恩的心。

正如,經濟學中有個定律叫“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它是指同樣的事情,當人們做的越多,帶給人們的滿足感越少。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過度的付出,別人會習以為常,不放心上,然後由感激過渡到索取,再產生過度依賴到貪心,一旦停止幫助,就變成了仇人輕視並忌恨你。

曾有網友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真實經歷。

年輕時,她剛入職了一家公司。

為了能儘快和同事搞好關係,便主動示好儘快融入,於是她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ok女孩”。

每次同事提出的任何要求,她總會毫不猶豫地說“ok”;

每次和同事間有摩擦,她總會第一個妥協。

結果,時間久了,辦公室裡,髒活累活總是安排給她,從來沒人尊重她的意見,只要她稍微拒絕,同事們就會覺得她冷漠、脾氣差……

在同事眼裡,她沒有變成受歡迎的人,反而逐漸變成了一個好說話,好欺負,沒主見的人,她的付出成了理所當然,讓別人感到“廉價”。

《生活大爆炸》裡面有句臺詞:

“每次你找我幫忙我都欣然接受,如果有一次我不能幫你,你就會對我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厭惡感”,我才不要自討苦吃。”

記住,沒有分寸感的付出,換不來對等的關係。

盲目的給予只會適得其反,只會換來對方理所當然的接受和享受。

真正舒服的關係,是不需要用力討好來認可自己的。

真正意義上的好,是有溫度、有分寸的付出,也能有力量地捍衛自己底線的。

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法則:有邊界,懂分寸,不逾矩!

人與人之間

最怕的就是一廂情願式交往

你以為,你對別人好,別人就會接受並對你好,其實這是一廂情願的看法。

有時候,你的傾心託付,也許對別人反而是一種負擔。

所以,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

和一個對誰都沒意見,處處替別人著想的人相處,雖然感覺上被照顧,但同時又有種說不出的不舒服,久了便會覺得受不起,開始疏離。

之前,看孟非主持《四大名助》時,有一期來了一個男嘉賓,說他單戀了一個女孩。

女孩在外工作,他為了感動她,每週都去女孩家幫忙,照顧她父母,一做就是十幾年。

儘管付出了十幾年,當他表白時,女的不僅拒絕了他,還說他的行為給她造成了困擾。

男嘉賓非常委屈地說:

“我對她這麼好,對她父母這麼好,為什麼她就不能喜歡我呢?”

孟非聽完,回答說:

“不是你對我好,我就得接受,你對我好不好,那是你的事。我接不接受,是我的事。

如果你覺得對我好,我就得對你感恩戴德,那世界就亂套了。

有的好,就像雨停了,你給了我一把傘,抱歉,我不需要,留給別人吧!”

當我們不斷付出後,難免會帶有期待,希望得到回報。

然後一邊陷入自我感動,一邊又給別人強加道德約束,結果,只是感動了自己,彆扭了他人。

所以,永遠不要期望別人用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也不要讓別人因為你“一廂情願”的付出而造成困擾,付出了總想得到回報就會變成煩惱,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知名博主休閒璐說過一段話:

“大部分的好人,都活得很壓抑,好人,只是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圈套。”

日劇《凪的新生活》中的女主角:

從不拒絕男友的要求,因為男友不喜歡捲髮,她便每天把自然捲拉直;

為融入同事圈子,工作上隨叫隨到,把別人不喜歡的工作、犯的錯,都攬在自己身上,只要別人跟她說一聲謝謝,她就覺得很值。

她一廂情願地以為捨棄自己的意願,竭力讓每個人都滿意,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可換來的是,同事背後說她壞話和遠離、男友的嫌棄,當她因為過度呼吸暈過去,在醫院醒來後,沒有一個人問候、關心她。

最後她搬到鄉下,每天頂著天生自然捲,不用違心地附和別人。

敢於拒絕找上門來的男友,對於找錯零錢的店主敢於主動要求核對,開始做真實的自己,她才感覺生活多舒服。

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法則:有邊界,懂分寸,不逾矩!

貓叔總結過一段話:

“如果你是用‘討好’的姿態去對別人好,別人並不會覺得你有多好,你也得不到想要的尊重和珍惜,更得不到真正的友誼。關係,不討,才能真好。”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過得不好,不是因為做得太少,而是一廂情願付出太多,高估了別人,貶低了自己。

取悅了他人,委屈了自己,然後降低我們的價值感,讓自己失去了快樂,把自己逼入絕境。

我們是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可,但自我的認可更加重要,想讓別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先尊重自己。

因此,與其做一個“老好人”陷入自我感動的付出中,不如做一個完整不委屈的自己,守住關係的界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

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法則:有邊界,懂分寸,不逾矩!

適度給予、真實地互動

才是正確的社交方式

佛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清;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老員外,在退休之際,面對三個優秀的兒子難以抉擇繼承人,於是他請教禪師。

禪師問了三個兒子同樣的問題:說一件自己曾經做過的善事。

大兒子說:

“我看到一個乞丐,走路搖搖晃晃,像是好幾天都沒有吃東西了,於是把我身上僅有的十兩銀子給了他。”

二兒子說:

“我見到商人和顧客因為缺斤短兩的問題在街上打架,於是把我身上的銀子補給了顧客。

那商人追問我名字,我沒辦法才告訴了他。”

三兒子說:“有一天,我父親的死對頭家裡著火,我把他救了出來還要了十兩銀子。”

聽完三個兒子的回答,禪師告訴老員外:“三兒子能擔此任。”

老員外不解,禪師說:

“他救的那人是你的死對頭,但他並未因此而棄之不顧;救下人後討要了銀子,說明他不想為此讓對方欠下人情,這樣彼此才能夠留有空間。”

產業交給了第三個兒子,果然生意越做越好。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適度定律”:說的是在人際交往中要懂得把握好一個度,超過這個度,人際關係就有可能走向反面。

因此任何關係,交往要適度,不過分付出,不過度索取,如此才正確。

三毛24歲時,獨自去西班牙留學,她聽從父母的叮囑,要和身邊的人搞好關係。

最初,她跟室友們相處得很好。

在宿舍裡她處處退讓,熱心幫助室友,自己的衣櫃也拿出來共享。

可時間久了,發現沒有人尊重她,反而在她的床鋪上喝酒打鬧,被發現後,院長將責任都怪在她身上,這讓她忍無可忍,選擇奮起反抗。

結果,反而沒有人再對她指手畫腳,她享受到了久違的平等待遇,也找回了自己應該受到的那份尊重。

聽過這樣一句話:

“對方傷害了你,如果你不真實地去回應他的行為,你既沒有尊重自己和對方,也沒有尊重這一段關係。

相反,如果你對他表達不滿,甚至是恨意,這意味著你給了他一份尊重,也讓他明白了他的做法是不對的。”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生活中有哪些殘忍的真相?”

有個高贊答案這樣說:“成年人之間的社交,99%的付出都是沒用的。”

成年人的社交關係說複雜也簡單,當你清楚該和誰好,該遠離誰,才會發現有很多關係是沒有必要去維護的。

你懂我的付出,我惜你的不易,真實的互動,保持平衡,這才是最好的社交狀態。

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法則:有邊界,懂分寸,不逾矩!

作家李小墨說:

“就算再不計較的人,潛意識裡也藏著一杆秤,暗暗衡量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默默盤算一個人是否對自己有用。”

人際交往,不需要去踮起腳尖強融進不適合的圈子,然後靠自欺欺人去維繫一份關係,其實最好的人脈,是你自己。

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對自己好,提升自己,才會吸引別人對你好,然後進入優質的圈子裡互相滋養彼此,如此關係才會長久。

願我們每一個人在任何關係中都能學會彈性地表達,真實地互動,做真實的自己,舒服自在地活著。

- END -

來源:富小書

作者:沫小童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類: 情感
時間: 2021-09-28

相關文章

成年人最舒服的關係

成年人最舒服的關係
作者:李可沫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西方有一則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有兩隻刺蝟凍得瑟瑟發抖. 為了取暖,兩隻刺蝟緊緊抱在一起,卻不曾想把彼此扎得鮮血淋淋. 思慮之後,兩隻刺蝟調整位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
讀書的時候,我是不喜歡魯迅的,因為他的文章難讀懂,考試還特別容易考到,實在不討喜. 正所謂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後來再去讀魯迅,還是不喜歡他,因為他的筆太刻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讀懂了祥林嫂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讀懂了祥林嫂
生活中,當遇到特別囉嗦.絮絮叨叨的人,你是否就會想起課本里,早就學過的祥林嫂? 年少時,只讀出她的悽慘可憐. 成年方懂,這囉嗦.絮叨的背後,是極度的悲傷,和自我的迷失. 在魯迅的小說<祝福> ...

退休後的社交潛規則:我不麻煩你,你也別來麻煩我

退休後的社交潛規則:我不麻煩你,你也別來麻煩我
01 魚放三天,發臭,客住三天,人嫌. 明朝有一個才子叫徐文長,喜歡遊山玩水,廣交朋友. 有一次,他外出訪友,本想在朋友家小住兩日,便離開.可是,恰逢梅雨季節,窗外一直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耽誤了行程. ...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783期)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783期)
為了在特殊時期為家長提供特別的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婦聯推出了"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微信欄目,家長可以透過家庭教育微課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 ...

為什麼你越好,別人越想攻擊你?

為什麼你越好,別人越想攻擊你?
編者按 對別人好,卻不能得到相應的尊重: 在人群裡,無法捍衛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 下面這3個人際關係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作者|黎響 責編|陳沉沉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知乎問題:" ...

迴歸最愛的舒適圈,長安UNI-K滿足“工作狂”的舒適需求

迴歸最愛的舒適圈,長安UNI-K滿足“工作狂”的舒適需求
現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舒適圈.不過,走出舒適圈的同時,生活壓力也隨之劇增.重壓之下每個人似乎都成為了"工作狂",不過"工作狂"也需要舒適 ...

一個人吃飯,會越吃越窮?

一個人吃飯,會越吃越窮?
有書君問你,你覺得是什麼原因,會讓你明明週六很想在家睡懶覺,卻堅持爬起來,趕往各個社交場所嘛? 對,是人脈. "多個朋友多條路","人多好辦事",都是我們常說的 ...

家裡不要留無用的東西

家裡不要留無用的東西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常常給生活添彩: 當你看到你喜歡的東西時,不要考慮你是否需要,只要買就行了. 走進社會,忽視自我感受,管理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 當我走得更遠,經歷得更多的時候,我總會有一些事情 ...

生活圈子決定你的命運,你不得不信
圈子雖小,乾淨就好 眼睛純淨,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心靈乾淨,才能擁有純粹的感情. 有一種定律叫"圈子定律",來源於社會學裡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 ...

班婕妤:人生不過是路過,沒什麼不可以放下

班婕妤:人生不過是路過,沒什麼不可以放下
作者:慕璽,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納蘭性德在<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曾寫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千古名句源自一個女人,她曾是 ...

做人可以不聰明,但一定要有分寸感

做人可以不聰明,但一定要有分寸感
作家李筱懿曾說:"進退相隔不過是分寸的把握,人生苦短不過迂迴之間." 一個學會把"分寸"留給自己的人,才是最高階的活法. 1.善用說話的分寸,留點幸福給自己 前 ...

人生之度,知足常樂
生活之中,更多的是三餐與四季的平凡恬淡.心滿意足. 如老子所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最大的災禍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莫過於貪得無厭. 生活快樂與否,不在於擁有多少,而 ...

做6件事,輕鬆獲得好人緣

做6件事,輕鬆獲得好人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想多結識點人脈,奈何嘴笨不會說話,和別人相處一般,做事也不完美. 在同樣的時間內,有人能很快就認識了好多朋友,而有的卻苦苦沒有結果. 刻可有想過,要想擴充人脈圈,找對方法才 ...

成年人相處最舒服的3種狀態

成年人相處最舒服的3種狀態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紅樓夢>中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在與人交往的一言一行中,都能透露出一個人的智慧和格局. 漫畫家夏達在< ...

最自欺欺人的社交方式: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你好

最自欺欺人的社交方式: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你好
文|沫小童(富書作者) 成年人的社交關係說複雜也簡單,當你清楚該和誰好,該遠離誰,才會發現有很多關係是沒有必要去維護的. 知乎上有這樣一段話:"人和人之間,要想保持長久而舒適的關係,靠的是共 ...

夜讀 | 快樂生活的15條法則

夜讀 | 快樂生活的15條法則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作者:小嗲 主播:路人佳 編輯:江梓依(實習) 文章已獲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絡原賬號授權 1.不對別人期望太高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保持愉快心情? 人生建議:不 ...

害怕衝突,不敢發火?用這個方法對人,會收穫更舒服友好的關係

害怕衝突,不敢發火?用這個方法對人,會收穫更舒服友好的關係
讀者提問 大叔你好!我發現我身上一個缺點,就是生氣時會本能地"僵住",不敢反抗不會回懟,等事情過去了才在大腦裡演練怎麼反擊,只能一個人生悶氣. 好多次都是這樣的,比如昨天開會討論的 ...

夜讀丨人與人最舒服的關係: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

夜讀丨人與人最舒服的關係: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
名家畫廊 | 阿爾貝·馬爾凱,被認為是一位最早的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稱他是"我們的葛飾北齋". 把握好"度",才能維持好一段感情. 有人說:"與朋友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