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了一趟安康老家,見了許多多年不見的老同志、老朋友。他們曾經和我長期在一起工作過,現在人都老了,再不見見,以後恐怕沒有機會了。
大家碰到一起,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養老。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養老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養老也成了一大新興產業。我認為,養老主要就是養好心態,養好精神。老年人只要有一個達觀的心態,良好的精神,愉快的心情,就能長壽。我們老年人應當怎樣渡過老年這段時光?
其實,老年這段時光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時光。學習任務完成了,工作任務完成了,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任務也完成了。為國、為家、為下一代,都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剩下的這段時間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無任務,無壓力,無負擔;有自由,有時間,有養老金,完全可以優哉遊哉的好好生活。
但據我觀察,現實生活中老年人對此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消極的態度,就是認為自己老了、不行了,黃土都擁到脖子了,自己先沒信心,先唱衰自己,這種態度很不可取。一個老年人的生死,除了自己的親人關心外,其他人少有關注,活得好不好,完全看你自己怎麼對待。
另一種是持積極的態度,我贊成這種態度。就是要自己給自己鼓勁,不要自己給自己洩氣。這一段時光雖然不長,但卻是最美好,最有意義的一段人生。我常常打比方說,人生就跟吃甘蔗一樣,前面那麼長一截子都不很甜,只有最後這一截雖然短,卻越嚼越甜,有滋有味。所以一定要積極對待,不能消極對待。
智慧的老
人老了,要越老越明白,不要越老越糊塗,這就需要有智慧,要智慧的對待三件事:如何看人,如何看事,如何看錢。智慧的老就是要把這三點搞明白。
關於如何看人。老話說得好,人老了要多栽花、少栽刺,要跟人和平、友好相處,不要為一點小事跟人爭得臉紅脖子粗,非要爭個我高你低不可。結果自己鬧得氣呼呼的,別人也很不高興。非原則的小事,何必跟人過不去。退後一步天地寬,讓他三尺又何妨。人老了,要與人為善,不要與人對立。
在家裡,不要把兒孫的事情管得那麼寬、管得那麼嚴,一點不聽你的話,你就生氣,甚至發脾氣,這不是自找煩惱嗎?老話講“兒孫自有兒孫福。”要學會放手,要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的處理辦法,把自己管好,不給兒女添麻煩。
關於如何看事。人老了不要摻和那些複雜的事情,更不要攪到是是非非的泥潭裡,要找一點快樂的事情來做。中國有句老話叫“老小老小”,這話很有哲理。就是說人到了老年,要跟小孩子一樣,活得天真一點、快樂一點、單純一點,甚至活得傻一點都可愛,不必事事關心、斤斤計較,不要摻和那些不該摻和的事,不要去想那些不該想的複雜的事。要重開童心看世界,多找快樂,少找煩惱。
關於如何看錢。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一輩子都在掙錢。咱們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是省吃儉用、勤儉節約。存了一些錢,一輩子都捨不得花。這個習慣也要改變。人老了,也要學會享受自己的勞動所得,倖幸苦苦一輩子,老了也該犒勞一下自己。吃好點,穿好點,該買的買,該花的花。當然,也不要鋪張浪費。人老了,在花錢上也要善待自己。正如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母親對阿甘說的話:“孩子,你攢的錢,除了自己花的外,其餘都是給別人保管的。”這是一句大實話。
瀟灑的老
這個話題有點時髦,甚至有點浪漫。我覺得人老了,應該時髦一點、浪漫一點。在這一點上,老頭們要像老太太們學習,你看老太太們跳廣場舞,穿得多漂亮、舞得多高興,相比而言大多數老頭子還是比較保守的,比較封閉的。
我說瀟灑的老,就是思想要開放、解放一點,要跟上時代潮流。比如現在人人都玩手機,老年人也應該學學玩手機,學學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網上查資料、網上玩遊戲。我現在每天用一定的時間在電腦上玩簡單的遊戲,目的是活躍大腦。人的大腦要經常用著,不動腦就容易僵化。最近二三十年,科技飛速發展,人類幾千年遠端交流的方式就是寫信,現在用手機立馬就撥通了,即使在國外也都能聯絡上。現在網際網路,不光能打電話、發信息、寫郵件,離多遠都能影片,都能見面,不僅方便,還很有意思,所以還是要學一點現代的東西。不會玩,就找會玩的師傅教,兒孫們就是最好的師傅。
我們一輩子忙公務,忙家務,現在老了,要把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好好發揮一下。愛寫字畫畫的就寫字畫畫,愛唱歌跳舞的就唱歌跳舞,愛出外旅遊的就去旅遊,愛照相的去攝影拍照……給自己定個小計劃,搞出點小成績,自己也就有了點小滿足、小快樂。
論起穿衣服,我看老頭們在這一點最不容易突破。我也有這個經歷,兒女們給買的新衣服自己先不敢穿出去。我們這一輩人絕大多數都是“一身黑、一身藍、一種顏色幾十年”。我認為人老了還是要穿得寬鬆一點、得體一點,鮮亮一點,這樣,自己感到精神,別人看起來也很爽快。這點確實要向老太太們學習,她們真是思想解放,穿得紅紅綠綠,花枝招展。又唱又舞,多麼快樂,多麼瀟灑。她們要把年輕時浪費的時光都補回來。所以,咱們老頭子們也要瀟灑一點,時髦一點,跟上潮流,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
健康的老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叫“生命在於運動”,我每天要在省政府大院走3000步。但說生命取決於運動我不贊成。你看不少運動員活得並不長,因為他們運動得太過火,走極端。運動是需要的,但運動不能決定生命的長短。
我的體會是,生命在於平衡。你看冷熱不平衡就會生病。涼了就會感冒,熱了就會中暑,甚至暈倒、嘔吐。飢飽不平衡也容易生病。困難時期大饑荒,沒有吃的,那時營養極端不良,浮腫病、乾瘦病、肝炎病等等都來了。現在日子好了,營養又過剩了,肥吃海喝,糖尿病、肥胖病等富貴病又來了。勞逸也要平衡。你不能一晚上不睡覺、也不能一天一夜不起床。過去講一天24小時,要工作8小時,休閒8小時,睡眠8小時,這就是平衡。當然最重要還有心態要平衡。心態不平衡,焦慮症、抑鬱症都來了。總之,生命在於平衡。你看癌症,好好的地方長了個包,而且到處擴散、到處生長,它就是不平衡了嘛!
所以我說生命在於平衡,而平衡的關鍵,又在於規律的生活。生活不能無序,要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按時運動、按時作息,特別是人到了老年,又沒有人給你安排任務,沒有人逼著你幹什麼事情,更要建立一套穩定的生活秩序,生活規律了就能長壽。一個人的生命要靠自己掌握,不要單純靠醫生,靠醫院,靠吃藥。因為自己最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健康先要靠自己保健,自己鍛練,自己保養,等到住進醫院那就晚了。
老年生活 “三戒”
第一,戒孤獨。原來咱們都工作,都上班,生活在單位裡,生活在集體中,每天能見很多人,有來往,有交流。退休後,離開了單位,離開了集體。好多人就自我封閉,孤孤單單,整天宅在家裡,就看那幾樣桌子板凳,看一家那幾個人人。人的視線和思維變得很窄了,這就容易孤獨。人退休以後,應該走出小天地、融入大社會,建立新秩序。不接觸外界、不與人交流,腦子也停滯了,這樣對身心健康都不利,長久下去就有痴呆的危險。所以退休了,要積極的融入新集體,換一種生活方式,就會換一種心情,換出一種精神。愛好啥就幹啥,自己要給自己找快樂。我退休後,就去搞慈善,搞收藏,參加各種文化活動,一有空就研習書法,有時間也外出旅遊,參與親友聚會。有點愛好,有點活動,就會感到生活很愉快。
第二,戒懶散。幾十年來,我們都生活在社會崗位上,工作有規律,生活有節奏。整天有任務逼著,有工作壓著,有領導盯著,有同事看著,每天不敢懈怠。退休了,不工作了,離開了單位,壓力沒有了,徹底解放、自由了。這個時候切忌懶散、生活無序。整日無所事事。“睡在床上甩鼻涕,甩到哪裡算哪裡。”人活的是精神,精神跨了,身體也就跨了。退休了,也要精精神神的活著。要有追求,要做事情。不論大事小事,公事,私事,每天總要找點事做。使晚年生活,過得充實,有滋有味,健康快樂。
第三,戒胡吃藥。現在有些騙子專門騙老年人,給你推薦稀奇古怪的保健品、保健藥,吹得神乎其神。不少老年人還愛信這些東西。這些騙子比自己兒孫還殷勤,還孝順,又是請你吃飯,又是請你旅遊,又是給你送東西,最終都是騙你錢,其實買了一大堆,沒有什麼保健作用,錢花了,有的還吃出了毛病。有病要找正規醫院、找正規醫生、吃正規藥品,不要聽社會上一些虛假宣傳,花了錢還有害健康。
情歸故鄉
我是1935年出生在安康老城,生在小北街,長在鼓樓街,我對這座城充滿了眷戀。人越老越思念家鄉,離家鄉越遠越思念家鄉。我想好多遊子都有這種情感。安康是我的生長之根、生命之源,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地方。
過去,我回來常到老城的街巷去看看,那些都是我很熟悉的地方。找街坊鄰居熟人聊聊,那都是相處幾十年的老相識。特別是對漢江我有很深的感情,幾乎每次回來都要到漢江邊走走,坐船在漢江上看兩岸風景。家鄉變化真大呀,變得那麼美好!
習近平同志講“要記得住鄉愁”。鄉愁是什麼?我覺得,鄉愁就是對故鄉故園的一種眷戀;鄉愁就是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的一種牽掛;鄉愁就是對自己一輩子相識相處的那些鄉親們的一種思念;鄉愁還是一種舌尖上的感覺。是從小吃慣了的那些家鄉的菜餚和小吃。至今我每天仍要吃一頓苞谷糝和魔芋炒酸菜,現在我的安康晚輩和親朋們知道我愛好家鄉菜,就常把安康的各種新鮮菜帶給我。安康氣候好,西安還沒上市的菜,安康早早就有了,什麼香椿呀、蒜薹呀等等。人的胃是有記憶的,一輩子吃慣了的東西,總不忘記,總感覺有滋有味。所以我說鄉愁還是一種舌尖上的記憶。
我這一輩子,呼啦一下都將過去,現在人老了,年紀大了,每回故鄉一次,總想見見熟人朋友,總想去老地方看看,見了,看了,就有一種心靈迴歸的滿足。我已公開宣佈,死後要回到家鄉,葉落歸根。我已給墓上寫好了一副對聯:“情繫漢江三千里,魂繞秦巴十萬山。”橫批是“生死相依”。魂歸故里,到那個時候,我就永久地和故鄉故土再不分開了。(徐山林)
(作者系陝西省原常務副省長、陝西省慈善協會終身名譽會長)
來源:《善天下》雜誌2021年第9期
編輯 | 張萌 稽核 | 吳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