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礁磯釣
“釣魚重在打窩子,窩裡有魚才能釣魚,窩子裡沒魚神仙也難釣到魚”。那麼魚兒是聞味兒而來的,還是看到窩裡的餌料或早已聚集的小魚兒來的呢?
有的魚主要嗅味兒器官靠鼻子。
硬骨魚類一般有兩對嗅味兒器官,每側的前後鼻孔外表有中隔,下方是鼻囊.水流從前鼻孔進入鼻囊,從後鼻孔排出.鼻囊內嗅覺小褶(也稱嗅小板)密佈著嗅覺細胞黏膜.含有各種味兒的水就由這些小褶接收,並把接收到的資訊透過嗅覺神經傳至端腦,再在中樞神經中分辨,篩選,確認,最後下達進食或捨棄指令.
這類魚嗅覺感應能力是視覺的幾十倍.這就是為什麼玩兒競技釣魚的,開餌時總強調“霧化”“你用的餌霧化的咋樣”的原因。
鯉科魚長有兩個與口腔不相連的鼻孔。從前鼻孔吸水從後鼻孔再排出去,一進一出,即嗅出水中不同的氣味。 魚唇部、口腔和觸鬚上佈滿味蕾,其它部位也有味覺神經,依靠味蕾與鼻子辨別水中物質。所以鯉魚鯽魚覓食都反覆吐吐吸吸,辨別是否可食。合乎口味就吞吃,不合口味的就吐出。鯉魚鯽魚不是像鱸魚 鯰魚等肉食性魚類那樣看到食物就兇猛地一口吞下。
釣雜食性底棲主要靠嗅覺覓食的鯽魚之類,蚯蚓就不必穿得過長過粗。穿好蚯蚓把尾巴掐了,是極為重要的細節,讓蚯蚓體內腥味液體滲出來,必然增強誘魚效果。
有的魚類頭部佈滿的觸覺神經是它覓食和禦敵的法寶。
魚不是色盲,對顏色很敏感。不同魚對顏色有不同偏好。鯉魚喜歡紅色,鯽魚喜歡黃色,草魚喜歡綠色。做餌最好陰天用淺色,晴天用褐色和紅色,白色餌則通用於暗淡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