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尋訪大別山

來源:河南日報網

□田君

不知道是誰雕琢出這一片山丘、溝壑、溪流,又是誰鑲嵌上了玉石、鳥獸和雲朵,正是這些無法用文字一一描述的事物,才具體地構成了這起伏有度的八百里山川。這山川,就是大別山,一座被古人稱作“大別於他山”的山,它主要由花崗岩、片麻石、黑雲母,還有泥土、樹木和生長於斯的人構成。

出發,意味著開始和起筆,我們懷揣著有關紅色文學的創作雄心和經典夢想,向著大山的深處、更深處挺進。一輛七座商務車,成為我們此行的座駕,我們的目標是整個大別山區域。在我們心中,一個關於大別山、關於鄂豫皖的龐大寫作工程逐漸成形——《彼岸花》《尋你的路》《紅旗漫卷》《大別山傳》。這是一行人在路上給自己即將創作的作品擬定的書名,《彼岸花》是長篇小說,《尋你的路》是長篇散文,《紅旗漫卷》是長篇紀實文學,《大別山傳》是一首長詩,我必須在第一時間將其記錄在案,以免在採訪途中望而卻步,或者回到現實生活的煩擾之後,反悔或拖延。

道路兩旁的山嶺、河流、林木、房舍,還有那大片大片的野花,和我們擦肩而過,和我們互為過客。我們向前,他們就集體後退。那些道路,或筆直或彎曲或起伏,從市區馬路、高速公路、國道,到省道、縣道、鄉道,再到村村通。其中有水泥路面,有柏油路面,還有砂石路面。這些道路或寬闊,或狹窄,或陡峭,讓人驚心動魄,彷彿革命的隱喻。

當年那場革命,是岩石和泥土的革命,它從每一個人、每一棵樹、每一株草開始,那迎風低吟的馬尾松、油板栗、甜柿子,還有那些叫杉、槭、楓、櫟,叫油桐、烏桕、刺槐、漆樹、石斛、天麻、杜仲的後生,叫銀杏、油茶、茯苓、百合、靈芝、石耳、香菇、木耳、杜鵑、桂花、野山核桃的山姑村姑們,這些革命的積極分子,全程參與了組織和暴動。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拋家舍業,投身那場轟轟烈烈的革命之中的,這也就是我們此行所要尋訪的答案,儘管我知道,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們手持事先準備的日程表,或者叫“攻略圖”,按圖索驥,先河南信陽本地,再直達湖北,之後沿大別山南側邊緣一路向東,再從望江向北進入安徽,後從霍山折頭向西返回湖北境內,就此由淺山丘陵區進入大別山真正的腹地,這裡山高林密,是當年紅軍、新四軍和劉鄧大軍的主戰場,並最終從麻城向北回到河南新縣。

這裡的山我是熟悉的,我熟悉它們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我熟悉它們的走向、面積、海拔,我更熟悉它們的歷史沿革以及發生在這裡的紅色故事。這裡的山我又是陌生的,儘管我曾經在它的腹地生活工作過,但其實,我對它們的習性、趣味以及稟賦還是知之甚少,也許正應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抑或者“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後波,就是今天說的後浪。時間朝向未來,也回望初心。

就這樣,一路走過,儘管我們只能是走馬觀花,但那些博物館、紀念館裡有關大別山“二十八年紅旗不倒”的宏大敘事,以及那些個人命運的細節呈現,依然深深打動著我們。原來,那些人物和故事,鮮活如身邊無處不在的草木,從來都不曾遠離,稍一翻動,就颯颯爽爽,葳蕤蓬勃,即便折斷和凋零,也不屈服,依然保持原初的挺立之狀。

腥風、血雨、硝煙、殺戮,是上世紀前半葉的主題詞,彼時,蟄伏了億萬斯年的大別山沒能大別於他山,而是深度介入了國恨和家仇,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身全部——木材、鐵、糧食、蔬菜、鹽、硫磺、青銅、瓜果、石塊……以及不計其數的少男少女……

我可以肯定地說,沒有人會如此集中地一次性參觀這麼多的遺址、遺蹟,但我不能夠在此一一羅列,我只能按照行程次序講幾處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中原突圍紀念館,坐落在湖北宣化店,我不講那段歷史,大家都熟悉,我要說的是,一個鎮有這樣一座有相當規模的紀念館實屬不易;王家坊抗日根據地舊址,在長江邊上一個村子的後面,我們為了找到它,用時近四個小時;渡江戰役紀念館,因為時間關係,本來已經決定放棄,結果車一轉彎它卻進入了我們的視線,算是此行的一次偶遇吧;獨秀園,是我們全程看到的規模最大的紀念園,從《新青年》思想啟蒙,到“五四運動”總司令,再到兩個兒子為中國革命獻出寶貴生命,陳公配得上這份榮耀;金寨縣烈士陵園,到達時,陰鬱了數天的天空突然放晴,金寨革命烈士紀念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山坡上的杜鵑花燦爛怒放,整個陵園充滿生機;大別山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我們一行人中,最後只有那位體重最重、年齡排行第三的人成功登頂。看來,革命真的是不能分先後和大小。請原諒我只能寫這麼多,整個行程,我們參觀採訪遺址、遺蹟三十餘處,其密集程度,讓我們這一行要麼在參觀,要麼就在去參觀的路上。

群山巍峨,傲立於大地之上。無數的紀念碑、烈士陵園、無名烈士墓,散落在山野、溝壑之中。英雄們長眠在他們熟悉的地方,這裡是他們為之戰鬥的家鄉。他們的一生,因為短暫而不曾開枝散葉。曾經的軍號、刀槍、草鞋等遺物都已進入博物館、紀念館。槍口因寂寞而生鏽,木槍托早已迴歸山林,長出了新的樹木。

好在,共和國沒有忘記,人民沒有忘記。領袖來了,群眾來了,這是屬於大別山的驕傲與榮光時刻。今天,我們當以此山為尊,用山泉、露水、井拔涼水沖泡大別山特有的茶葉——信陽毛尖、桐城小花、霍山黃芽、六安瓜片……用不同的鄉音、俗語、五句山歌把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份,二十四節氣反覆吟唱——春華秋實,物阜民豐。

時間如白駒過隙,十幾天的旅程轉眼已成追憶,只有文字能夠記住他們,散文家陳峻峰,詩人扶桑、河夫,小說家沈靖,文學評論家呂東亮,還有我,一個大別山子弟,一個詩歌寫作者。我們走進大別山,尋訪那個年代的先知先覺者,說是尋訪,其實更像是一次精神的還鄉。但那精神到底是什麼呢?我卻一時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堅守信念、胸懷全域性、團結一心、勇當前鋒”,這是共同的答案。而我想找到一個更加個性化,屬於我自己思考的答案,這個答案,我仍然在努力尋覓。

從大革命時期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到土地革命時期的三大起義和十支主力紅軍隊伍,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新四軍第四支隊及五師,再到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原突圍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那一面面迎風飄揚的紅色軍旗,那一幕幕精彩絕倫的人間正劇,向我們輪番講述曾經的輝煌。二十八年烽火如熔爐,不斷地冶煉,反覆地淬火,最終鍛造出數百顆將星,他們閃耀在鄂豫皖三省二十餘縣的上空,也閃耀在新中國的夜空之中。這些大別山的傑出代表,代表的還有那些為革命犧牲的一百多萬大別山兒女。

二十八年太長,難以想象,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個體的生命要經歷多少生離和死別才能夠看到最後的勝利,等來新中國的誕生!一百年太短,一個政黨剛剛收拾好行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面小康”“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條通往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正在我們的腳下延伸……

刊發於河南日報2021年8月13日10版



本文來自【河南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分類: 旅遊
時間: 2021-08-13

相關文章

深山中的藝術樂園,曾經的三線軍工廠,被譽“大別山第一畫家村”

深山中的藝術樂園,曾經的三線軍工廠,被譽“大別山第一畫家村”
霍山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淮河支流淠河的上游,這裡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藏著許多別有風情的村子,就比如霍山境內的作家村.畫家村和攝影家村,三座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村子,如今可是當 ...

挺進大別山的過程中,劉鄧大軍為何會損失過半?

挺進大別山的過程中,劉鄧大軍為何會損失過半?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意願,執意發動內戰.1946年6月,蔣介石指揮國民黨軍隊,對東北.華北.西北等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此時解放區無論是裝備上還是軍隊數量上,都與國民黨軍隊有著巨大的 ...

親測推薦大別山國家風景道霍山段 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夏日避暑首選

親測推薦大別山國家風景道霍山段 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夏日避暑首選
常聽人說旅行就是一種生活,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所看的風景,還有看風景的心情.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增加,似乎對這句話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尤其當一個人駕著車行駛在景緻獨好的風景道上,迎著朝霞,追著夕陽, ...

兩人一狗勇闖大別山無名山洞,爬至洞內三里處,狗卻突然大聲狂吠

兩人一狗勇闖大別山無名山洞,爬至洞內三里處,狗卻突然大聲狂吠
我獨自開車旅行至大別山的時候認識了八筒和大郎,大郎是八筒養的一條黑背獵犬. 八筒原名叫揚偉,是一個痴迷的探險愛好者,他從小到大就熱衷於鑽各種洞.他在幼年時跟隨爺奶住在農村,院子大門口旁就有一個狗洞,雖 ...

老戰士張玉祥回憶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1947年,國民黨被我軍所迫,將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企圖將戰爭引向解放區.因此黨中央和毛主席決定:舉行全國性的反攻,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解放全中國,即以主力部隊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敵佔 ...

激戰南陽: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真正轉折點,從此擺脫白崇禧魔影

激戰南陽: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真正轉折點,從此擺脫白崇禧魔影
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我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向來被視作重要的戰略轉折點. 然而劉鄧進入大別山區後,國民黨軍由桂系大佬白崇禧指揮,向我發動持續"圍剿",一度對我軍 ...

尋訪左宗棠:湘江夜話憶左公

尋訪左宗棠:湘江夜話憶左公
湘陰左宗棠廣場雕塑(供圖:@長沙犟牛) 晚清湘軍四大名將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左宗棠出道最晚.貢獻最大,極少負面評價.據羅爾綱<湘軍兵制>統計,湘軍先後有將領194人, ...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後損失過半,為何半年後仍撤出了大別山?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後損失過半,為何半年後仍撤出了大別山?
1947年6月,解放戰爭已經進入第2個年頭,此時,經過一年的艱苦作戰,解放軍不但讓蔣介石全面進攻的謀劃徹底失敗,而且,自身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戰略反攻 因此,毛主席審時度勢,作出了"主力打 ...

鮮為人知的大別山第一高峰 自然生態環境絕好 與中國第一古剎有關

鮮為人知的大別山第一高峰 自然生態環境絕好 與中國第一古剎有關
我們知道地處江淮之間的安徽省六安市,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魅力古城,它襟江濟淮,連豫望吳,是區位優越的戰略要地,是"中國司法鼻祖"皋陶的"故鄉",還是經典的 ...

尋訪巴黎公社牆
今年是巴黎公社革命150週年,我想起自己1987年尋訪巴黎公社社員牆的經歷. 1987年8月14日,在倫敦拜謁馬克思墓之後,8月15日夜晚,我乘船經英吉利海峽駛向對岸的法國. 法國是一個對歐洲文明,乃 ...

在尋訪中感悟黨的輝煌歷史
[長鏡頭] "湘水泱泱,思潮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恆,這裡是湖南紅色革命策源地,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全國第一所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學校--"4月26日,湖南大學萬 ...

曉莊十英烈尋訪│沈雲樓:從“地主少爺”到革命戰士

曉莊十英烈尋訪│沈雲樓:從“地主少爺”到革命戰士
主播君的話 在江蘇省興化市湖西口村,至今還保留著沈雲樓烈士的故居,這座民國時期的民宅歷經風吹雨侵,早已斑駁老舊,烈士生活過的痕跡也蕩然無存,但走近它,卻總想了解這位出身富庶人家的青年是如何將似火的熱情 ...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部隊損失7萬人,卻換來中原決戰的巨大勝利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部隊損失7萬人,卻換來中原決戰的巨大勝利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發生在解放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階段,是黨中央和毛主席從全國戰場態勢的戰略高度進行思考,進而實施的一次變被動為主動的戰略進攻行動,在到達大別山時劉鄧部隊已經減員超過7萬人,但卻讓 ...

曉莊十英烈尋訪|姚愛蘭:曾被國民黨汙衊“投江自盡”
主播君的話 你知道"曉莊十英烈"嗎?你瞭解他們的故事嗎?這個暑假,一群南京曉莊學院的青年學子,奔赴英烈家鄉,尋訪英烈故事,挖掘出一段段不太為人知的歷史~ 馬名駒.葉剛.湯藻.沈雲樓 ...

劉鄧大軍大別山籌棉衣,軍民齊心過寒冬

劉鄧大軍大別山籌棉衣,軍民齊心過寒冬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值此之際,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四史微講堂"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 作者簡介 王書波 ...

尋訪父親當年戰鬥過的地方——一次跨越時空的“相遇”

尋訪父親當年戰鬥過的地方——一次跨越時空的“相遇”
圖①:八路軍東渡黃河舊址今昔對比:圖②:王克西父親王志臻行軍作戰日記:圖③:王克西與老伴尋訪父親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本版圖片由本人提供 黃河東渡渡口 "現在看到的風景是絕美的,而父親當年渡河是 ...

傳奇紅25軍:從大別山走出的“種子部隊”,誕生97名開國將軍

傳奇紅25軍:從大別山走出的“種子部隊”,誕生97名開國將軍
網上介紹紅25軍軍史的文章有很多,但大多過於簡短,很多地方也敘述不清,比較含糊,一些文章更是漏洞百出,顯然是在對紅25軍軍史缺乏瞭解下就輕易成篇.出於對紅25軍軍史的濃厚興趣和對這支部隊的崇敬之情,作 ...

康德大街的見證(海外學子尋訪革命前輩的紅色足跡·第六站:德國柏林)
20世紀20年代初,一批中國青年為了探索救國的道路遠赴海外,周恩來.朱德等中國共產黨人曾在德國柏林學習和從事革命活動. 近日,我們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實地探訪了革命先驅在德國柏林留下的印記,感 ...

曉莊十英烈尋訪│郭鳳韶:悲壯!19歲大家閨秀視死如歸

曉莊十英烈尋訪│郭鳳韶:悲壯!19歲大家閨秀視死如歸
主播君的話 她出身優渥,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她能書會畫,多才多藝,她憤世嫉俗,毅然投入革命洪流,她堅貞不屈,將革命視為第一生命--她叫郭鳳韶,是"曉莊十英烈"之一,如今,她的故居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