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方面。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教師的適時引導對學生的思維起“誘發”、“點撥”作用。我透過在鄉村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摸索出幾種在課堂教學常用的“引導”方式。
1 示範性引導
針對學生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得學生聽講後,不僅在知識 得以解疑,還要在如何觀察、分析、思考問題等方面受到啟發。
例如:“一輛汽車6小時行駛240千米。照這樣計算,8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分析題義:由條件“6小時行駛240千米”作順向聯想→“每小時40千米“,由問題“8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作逆向聯想→“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這樣不僅使學生找到了解題思路:先求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再求8小時行駛多少千米,即240÷6×8=320(千米),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如何將思維發散——集中方面有啟發、仿效和借鑑作用。
另外,教師講整理知識的結構方法,在定律、性質、法則教學中,對這些結論的由來進行“回味性”總結、改過,都能對學生起示範性引導的作用。
2 遷移性引導
根據兒童從已有知識出發童話新知,鞏固深化這一認識過程,注意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和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在新舊知識的聯絡點上下功夫,從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化難為易,使得新課不新,難點不難。
例如,教學“一項工程,由 A隊修建需要40天,由B隊修建需要60天,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題中未告訴工作量、工作效率,學生一時會感到困難。如果從學生已知出發,逐步引出新知識,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我從簡單的一步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係入手,設計了這樣一組引題:
(1)修建一項工程,用40天可以完成,平均每天完成了幾分之幾?
(2)修建一項工程,每天完成工程的1/40,幾天才能完成?
(3)修建一項工程,AB兩隊合修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24。兩對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4)修建一條長1200米的公路,由A工程隊修建需要40天,由B工程隊修建需要60天,兩隊合修需要多少天?
引題都是運用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之間的數量關係進行解答的。例題中的工作量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但可以從引題中受到啟發,得到:1÷(1/40+1/60)=24(天)
3 例證性引導
為了使學生具體理解某些概念、定律、法則、性質,可啟發學生列舉正反兩方面的具體例項進行認識。這樣引導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也有利於學生掌握將概念具體化的方法。
例如:教學“比例的意義”時,引導學生不僅舉出一些比例來,並說明它們為什麼是比例;還要舉出一些反例,並說明它們為什麼不是比例,使學生把概念的內容具體化,從而真正掌握概念。
4 展望性引導
展望性引導是對問題的前景進行描述,引導學生產生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方向明確,而把達到這一前景的途徑、方法等留給學生自己去研究解決。
例如:“農業專業組設計在2700公畝地裡播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播種公畝數的比是3:2。兩種作物各播種多少公畝?”
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不知如何解答。教學時可先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註上“5公畝”,然後問:“把5公畝的怎樣分成兩部分,才能使它們的比是3:2,如果是10公畝、20公畝、30公畝呢?”從而使學生領會到3:2是兩種作物公畝數的最簡比,表示糧食作物的公畝數佔3份,經濟作物的公畝數佔2份,一共是5份,分別佔2700公畝的3/5和2/5。這樣引導後,實質上是為學生架起了兩座“橋”,一是舊知識的橋,二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橋。這兩座“橋”一接觸,問題就不難解決了。
5 邏輯性引導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智力活動也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的,因此教學中應進行邏輯性引導。
例如,用比例解答“一輛火車從甲城開往乙城,4小時行了140千米。用同樣的速度又行了5小時到達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可這樣引導:1、應用題裡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什麼比例。①從題目的哪句話中看出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時間和路程;②根據這兩種相關聯的量可以寫出的數量關係式是什麼;③根據題目中“用同樣的速度”這個條件,說明什麼一定;④由此作出判斷:汽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麼比例。2、根據對應關係式列出怎樣的比例式。邏輯思維是一種步驟,有根據,有條理的思維,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邏輯性引導,才有助於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6 誘誤糾錯引導
針對多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錯誤認識的特點,教師要利用誘誤的引導把學生的錯誤誘發出來,並即使給予糾正。
例如,為了幫助低年級學生掌握簡單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防止學生錯誤地認為:問題中如果有“一共”兩字的應用題肯定用加法計算。教師可出示這樣一組題,讓學生辨認。
⑴小軍上午做了9朵紅花,下午做了8朵紅花。這一天它一共做了多少朵紅花?
⑵小軍有4束紅花,每束都是6朵,小華一共有幾朵花?
⑶小軍有18朵紅花,每6朵紮成一束,一共有多少束?
⑷小軍原來有16朵 紅花,媽媽又送給他6朵後,它現在一共有多少朵?
在學生沒有認真分析數量關係,僅憑問題中個別字詞就確定解法後,再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討論,使學生從事實中吸取教訓。
引導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以上常用的幾種方法,往往不是孤立地進行的,只有靈活地、巧妙地將各種引導交叉或綜合在一起進行,才能達到引導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