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楊東平。不久前中考的普職分流在家長群裡引起了很大的恐慌,這似乎被認為是一項新的政策。其實普職分流是國家的一個既定方針,從80年代以來就有,要求在高中階段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比例大致相當,通常我們理解為是5:5,很長時間都是按這個概念來實行的。由於這些年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這個比例正在慢慢改變,在很多大城市中普職比實際上已經達到了6:4甚至7:3,也就是說普通教育的比例還是在不斷地提高。
職業教育是失敗者的選擇嗎
為什麼在高中階段教育要進行普職分流呢?實際上這是一個勞動力市場的客觀需求,也就是說我們市場上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不可能所有人都去上大學,我們可以看兩張圖來認識這一點。首先是美團外賣小哥的學歷分佈,我們發現外賣小哥的平均學歷分佈還是比較高的,初中佔34%,高中佔29%,中專17%,本專科以上的佔到了20%,這個結構其實比我們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的學歷水平還高。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高中、中專、專科、本科畢業的小哥也加入到外賣的大軍?這是因為有需求,相反他在其他領域的就業難以滿足。
我們再看一個OECD國家職業教育的分佈,看到這個圖我是非常震驚的,因為可以看到在德國、芬蘭、奧地利這些德語系國家和北歐國家,高中階段中的職業教育比例非常高,佔到了60%、70%以上,這是很令人驚訝的,跟我們想象的不一樣。因為在那些地方高等教育早就普及了,也就是說人人都可以上大學,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不願意上大學呢?第一個是因為勞動力市場的調節,在那些領域,他照樣可以有很高的收入。第二個則是個人的選擇不同,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上大學,很多人還是喜歡做動手的工作,或者說喜歡比較單純的工作,比如說開大卡車或者做一個修理工。他們的收入並不比當教授更低,即每個人是按照自己的個性和興趣做出的選擇。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現在有很多研究生因為寫不出論文,甚至走上了自殺的道路,發生了這種悲劇。
我個人有一個猜測,就是這其中有一部分人並不適合做研究型工作,是趕鴨子上架,勉為其難。他要是做一個職業性的、技能性的工作,可能做得很好。這就叫做因材施教,每個人應該按照自己實際的能力和秉性做出選擇。
另外就是一個國家的教育結構,應當是與經濟和產業結構相適應的。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國外的一個學者,他說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當時農業的比重非常大,但是農業院校卻不成比例,非常小。他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即指出了教育結構應當與產業結構相適應。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在中國上職業學校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或者說被認為是一種失敗者的選擇。我認為這背後實際上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念,就是我們中國人特別鄙視動手的工作,鄙視職業教育,信奉唯有讀書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而在應試教育的競爭軌道當中,它是按分數來評價人,分數低的都進入職教系統了,這又為職業教育打上了非常負面的標籤,認為職業教育就是失敗者的選擇。
所以直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家長的觀念是很難改變的,最近我看到一個行業調查,70%-80%的家長都有這個概念,都是希望子女上普通大學。
過去在多子女的時代,家長其實還是有理性選擇的,因為他有四五個孩子,他很清楚哪個是讀書的料。讀書的料就讓他去上學,調皮搗蛋的就去當兵,腦袋活絡的去經商,忠厚老實的留在家裡種地養老。
那麼現在只有一個孩子了,就都把他當作天才來培養,都要上211、985,其實這個是不真實的。
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現在職業教育整體薪資待遇不高,社會地位不高。與公務員與白領收入差距比較大,社會保障也不足,這個跟歐洲尤其是北歐國家是根本不同的。因為那裡社會差距比較小,社會保障非常充分,每個人轉換職業、失業、就業都沒有後顧之憂,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收入沒有很大的差別,都有社會保障。因此這是中國在社會發展當中需要逐漸改進的問題,就是要如何保障職業教育的發展。
需要重新認識職業教育
而就勞動力市場的變化而言,這種變化已經出現,由於人口紅利的消失,流動人口的減少,新出生人口的減少,勞動力的薪酬待遇正在提高。
今年開春的時候有一個說法,像在長三角的城市,3000元招不到一個農民工,但很容易招到一個大學生。本來上大學是為了獲得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待遇,但是現在看來這並不是一個線性的結果,也就是說很多情況下並非如此,這也是很多人投身外賣隊伍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後普及教育階段,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職業教育,認識到這是在普及教育之後,高中階段教育的多樣化是一個必由之路。
事實上最近這些年來,參加中職教育的人數正在顯著地增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打通了中職、高職、大專、本科的通路,即中職教育原來是一個斷頭路,你上了中職你一輩子就是中職,現在則可以透過3+2、3+3學制,完成大專和本科的學歷,所以這是最近中職生源增加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們需要在學習化社會、終身教育的概念當中來認識職業教育。在新的社會環境中,職業教育並非一選定終身,第一個是職業教育可以繼續往上走,可以通到本科、專科等。同時,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間也是可以互通的。我們還要看到在網際網路的環境當中,從就業到創業的轉變。也就是說,職業的變化和新職業的可能性在大幅地增加,不是簡單的用學歷的概念可以定義的。正在出現的很多行業或者說傳統職業迅速地轉換,同樣,獲得高等教育學歷而就業不理想的,也可以重新選擇。選擇性比原來是大幅度地增加了。
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魅力
當然,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魅力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事實上,由於多年來我們教育的重心是升學教育,而把職業教育作為另外看待,所以地方對職業教育比較輕視,投入不足。相當多的職業學校是比較薄弱的,尤其是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我們到雲南,他們認為學生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上衛校,要麼上師範當幼兒教師,其他的職業教育基本上沒有。
很多家長擔心的還不是職業教育的質量,學不到東西,而是擔心學校的風氣不好,把孩子帶壞了。事實上也有這個問題,很多學生在職業學校待了一年就離開了。在農村地區的職業學校非常薄弱,缺乏吸引力。
那麼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魅力是一大問題,國家和政府都非常關心,我也說一點簡單的意見,我認為核心概念就是要打破現在體制的束縛,要改變我們現在由教育局辦學,像辦普通高中那樣辦職業高中的做法。也就是說,需要更大規模地與企業、產業合作,形成產學合作的新體制機制。
這不僅僅是培養幾個雙師型教師,實際上許多農村地區由於缺乏活躍的市場經濟和企業資源,職業教育是很難辦好的。由此有學者建議應當把農村的中職教育辦到沿海地區去,這樣子他可以在沿海地區接受有質量的技能教育,然後在當地就業。
另外改變教育局辦學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要有品牌、有聲譽的大企業參與辦學。如果我們的這所職高是由中國重工,是由騰訊舉辦的,就業有保障,待遇也不低,是不是就很有競爭力了?這並不是空口白說。我們參觀過韓國的職業教育,其就是用這個方法來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我們參觀過一所培養工程監理的中職學校,其是由一個跨國公司直接舉辦的,畢業以後就派到海外的公司,薪酬待遇非常高,所以其學校的競爭性也非常強,不亞於進入首爾大學等高校的競爭力。
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拓展靈活、短期的職業教育。尤其是中職教育、高職教育是按照辦普通學校、普通高中的概念去辦的,過於強調正規化、學歷化。不足三年就不能發放中職的文憑。很多學生獲得的也僅僅是學歷而非技能,導致了中職教育的去職業化。解決的方案就是要大力發展短期的、靈活的、實用的職業培訓。因為大多數崗位根本不需要三年。德國培養一個糕點師或美髮師,也就是半年到八個月,頒發證書後,你就可以在市場上就業。只有這種短期的、靈活的職業教育才能夠適應大多數成人的實際需要。比如說下崗再就業、復轉軍人等等,他們不可能脫產到學校裡住三年來獲得一箇中專文憑,要用職業證書、職業認證來取代所謂的學歷教育。
最近有一個訊息,就是谷歌的職業認證證書專案,他們意識到其經濟保障不應當是一紙大學文憑,應當提供新的、簡便易行的職業培訓解決方案,來幫助美國的經濟復甦和重建。谷歌所提供的職業課程有三個專案,分別是專案經理、資料分析員和使用者體驗設計師。谷歌宣稱參加這些課程並不需要任何學位或先前的經驗,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工作和所需基本技能。與傳統的大學學位不同,谷歌的證書專案大概在6個月內即可完成,花費不到300美元,甚至低於許多在校學習學生一個學期的課本費。我想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改革中等教育的方向和思路。
我們21世紀教育研究院也正在舉辦一個職業教育的研究,希望大家來關注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