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對我說一定要個孩子。在我們這一代中,大部分人根本養不起孩子,我也沒轍,這就是現實。”珍·克利裡說。
珍·克利裡今年35歲,是所謂“千禧一代”(出生於1981年至1996年之間),曾是一名老師。9年前,她結婚了,夫妻二人貸款在英國倫敦郊區買了一套公寓。搬進去才幾個月,英國發生“格倫費爾火災”(2017年),該火災促使政府徹查全國建築,克利裡夫妻的公寓被發現有易燃材料,房價陡降,物業費卻猛增。
2017年12月14日,英國格倫費爾大樓發生火災,造成71人喪生,這場火災促使英國政府徹查所有建築的安全性
由於付不起物業費,克利裡夫妻只好賤賣掉公寓,虧了2萬英鎊(約16.7萬人民幣),因負債,二人無法再貸款買房。
為了多賺錢,珍·克利裡辭職去了一家公司,隨著年齡增長,她似乎已喪失生育能力,她想過領養,但領養的前提是必須有固定住所,可最窘迫時,克利裡夫妻半年搬了4次家。
珍·克利裡想過人工授精,但一次就得2000英鎊(約1.67萬人民幣)。她說:“真希望我從沒當過老師(一開始就在公司上班),那樣我至少能養得起孩子。”
我連一條狗都養不起,我怎麼養得起一個孩子
珍·克利裡的遭遇不罕見。
調查顯示,2020年英國出生率創歷史新低。
有學者稱:“五分之一的女性到中年仍沒孩子,其中 80% 是因生活壓力太大,而不是不孕症。這是一系列系統性問題造成的,比如學生債務、職業發展等,她們不得不推遲生育計劃。”
嬰兒潮一代在35歲時持有美國財富的21%,X世代(1965—1980年出生)為8%,千禧一代只有3%
“千禧一代”是最早受全球化衝擊的一代,他們支付教育、醫療保健、住房和賬單的費用,是他們父輩的10至100 倍。
在美國,“千禧一代”因貧富差距大,被稱為第一代貧窮的美國人,“他們同時打三份工,搬到有經濟適用房的郊區住,為育兒攢錢,可總是攢不夠”。
29歲的菲奧娜是來自中美洲的移民,現在倫敦一家公司當行政助理,與其他7人租在一套公寓中,年薪2.2萬英鎊(約19.3萬元人民幣),有兩份兼職,她常說:“I can’t even afford a dog, so how would I afford a child?”(翻譯:我連一條狗都養不起,我怎麼養得起一個孩子)
這已成為越來越多英美“千禧一代”的口頭禪。
有學者指出:“資本主義正在世界範圍內失敗,而首先受害的是窮人。”
英美女性早就不想當母親
英美是發達國家,收入高,怎能連養孩子的錢都掏不出來?
其實,在英國和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起,本地人生育率便持續下降。
主要原因是:女性受教育時間增加,一離開校園,便面臨“要事業”還是“要孩子”的選擇,隨著奧普拉、安妮斯頓、海倫·米倫等名人選擇事業,“不要孩子”得到女權主義認可。
“我沒有所謂的母性,從沒有要孩子的衝動。”32歲的英國女作家托馬斯說:“我喜歡自由。也喜歡在很多時變得自私。”
本地人根本不願意“生”!
不過,好在有大量移民湧入,他們多來自傳統社會,生育率高,抵消了英美人不願生的缺額。
移民們想生,但他們的生活壓力最重
然而,隨著全球化加速,移民受到的盤剝最重。
製造業逐漸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移民收入下降了,房價卻提高了。英美人可以住父母的房,得到父母資助,移民卻只能靠個人奮鬥,成了“最底層”。正如前面提到的菲奧娜所說:“巨大的貧富差距意味著,一旦有問題,你將沒有喘息的空間。”
菲奧娜最終接受了命運,也開始說,沒有孩子的生活是一種解放。她說:“我已經不再想要孩子了,現在重點是把我的生活過得最好,我們被帶到這個世界上,別無選擇,但我會盡可能掌控生活。”
如果有孩子,花銷特別大。據英國的調查,97%父母認為托兒費用太貴。可這些父母多是移民,對政府的影響太小。
學者喬安娜·扎亞克說:“我是波蘭人,我的先生是義大利人,在我們的祖國,政府會給育兒提供許多補貼,基本不用花錢,英國卻很少給。”
美國政府每年補貼育兒費用僅佔GDP的0.3%,不足波蘭的十分之一。
美國總統拜登曾提出,要給6歲以下孩子每月發300美元補助,此後一直持續到17歲,每月發250美元,但反響平平
安娜·扎亞克已37歲,很多人勸她再要一個孩子,可為省錢,她把孩子放在義大利,每年都要骨肉分離幾個月。她實在不敢再要一個孩子。
隨著房價提高,千禧一代只有 40% 擁有自己的房子,而他們的爺爺卻80% 有自己的房子。至於租房,則“非常昂貴,且不受監管”。
真正的罪魁禍首被掩蓋了
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美國生育率創歷史新低,很多學者預測,2021年可能是生育高峰。不過,更深入的調查表示不可能:過去幾年,美國年輕人生育率下降了75%,且疫情影響下,美國移民數量也明顯下降。
低生育率被包裝成“文化問題”,有美國學者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女性更“自由”了。
更多學者認為,生育率下降會對美國人口結構帶來負面影響,到2050年,美國65歲以上老人將達27%,比目前高近10%,在目前的老齡化水準上,已有近1/4的美國老人不敢看醫生。
顯然,低生育率最大的受益者是資本,透過抬高房地產價格、轉移生產等,已賺得盆滿缽滿。可在資本創造的議題中,生育反而成了“女性的枷鎖”。可生育率下降了,女性真的受益了嗎?
受疫情影響,照顧嬰兒的費用提高了47%,進一步影響了生育意願。
“幾年前,我精神崩潰,不得不請假,這讓我明白,如果有一個孩子,家庭將很難維持。也許我們將來會收養一個孩子,但只能在我們準備好,並確信能給他最好的生活後才行。如果做不到,那就不如現在這樣吧。”珍·克利裡說。
【本文由“叨俠”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