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是步兵的基本武器,在20世紀初甚至是戰爭中的主要武器。20世紀步槍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從非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中間口徑自動步槍到小口徑自動步槍這樣一個發展過程。本書主要回顧二戰結束之前世界步槍的發展歷程。
20世紀的步槍與19世紀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口徑由11~15mm減小到5~6mm;槍全長由1200~1300mm縮短到800~1000mm或更短;容彈3~5發的彈倉變為20~30發的彈匣;發射方式由單發射擊變為半自動、全自動射擊或3發點射,射速提高,火力密度加大;隨著戰術地位的變化,有效射程由1200m降至400m以內;並具備槍多用功能,既能發射槍榴彈,又能下掛榴彈發射器,等等。
20世紀前半期步槍發展的主要特點
19世紀下半葉,步槍出現三個明顯的發展動向:由於彈道學的發展,1900年前後普遍採用空氣阻力小的流線型尖頭錐底彈頭,彈道效能顯著提高;由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發明的新發射藥的應用,軍用槍彈彈頭直徑逐漸減小;閉鎖機構得到了改進。到20世紀初,各國普遍裝備了彈倉式步槍,同時出現了半自動步槍甚至全自動步槍。這個時期步槍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無煙火藥的採用使槍彈口徑減小步槍設計經過1870年、1900年間的大變革以後,到20世紀初,逐漸在世界範圍內趨向統一,普遍採用了口徑在7.92mm左右的大威力槍彈。
槍彈口徑得以減小,應歸功於無煙火藥的發明。金屬彈殼槍彈雖是一個重大突破,但由於當時仍然裝黑火藥,彈殼尺寸不免很大,發射後,槍管內膛和槍機機構汙染嚴重,因此步槍的進一步改進仍然受到不少限制。
無煙火藥的發明是槍炮史上的一個決定性突破,它的意義在於,在較小的容積內裝藥,可以產生較大的能量,使彈頭獲得較都的初速,因此彈頭和彈殼的直徑均可相應編小。據粗略統計,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檢彈口徑減小約25%。槍彈口徑減小,彈頭確輕,初速增大,彈道效能大為提高。
彈倉式步槍的發展如火如荼
這裡所說的彈倉式步槍,是指帶有彈倉的單發裝填步槍,早期也叫連珠槍。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期是軍用彈倉式步槍開發與裝備的高潮時期。較之19世紀的連珠槍,彈倉式步槍的作戰使用效能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別是德國毛瑟彈倉式步槍的問世,奠定了現代步槍的基礎。
不過,在此期間各種型號的彈倉式步槍很難分出高低。不同的評論家有不同的著眼點,有的強調威力,有的強調機動性,有的強調生產經濟性,等等。當時,英國的李-恩菲爾德彈倉式步槍最重,但發射的都是比較輕的彈藥,它的彈道效能良好,如果把柯達無煙藥換成效能更佳的發射藥,它的彈道效能還會進一步提高。但該槍生產成本高,而且使用了10發裝、交錯排列、可拆卸式彈倉,在當時有不少專家對此大搖其頭。而對俄國裝備的7.62mm莫辛-納甘新型彈倉式步槍及美國裝備的新7.62mm斯普林菲爾德彈倉式步槍,讚賞者則大有人在。
半自動步槍走上歷史舞臺
雖然彈倉式步槍比起以前的步槍有很大進步,可它還是非自動步槍,射擊一次要向彈膛裡裝一發子彈,儘管有彈倉,但要用手推彈入膛。自從英籍美國人海勒姆·S.馬克沁於1884年首先發明瞭利用火藥燃氣實現武器自動化以後,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槍械設計師都在探索和研究利用燃氣能量研製半自動步槍,其中包括德國的毛瑟、美國的勃朗寧、俄國的費德洛夫等。
半自動步槍又稱自動裝填步槍,是一種可以自動裝填槍彈並自動待擊但不能自動發射的步槍,在射擊過程中需鬆開扳機,然後再扣扳機才能發射次發彈。這樣的步槍可以提高射擊精度和單兵火力。
據說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半自動步槍是蒙德拉貢(墨西哥的一位將軍)設計的。1908年墨西哥軍隊正式裝備了蒙德拉貢6.5mm半自動步槍。除墨西哥外,德國、法國、瑞典等國都在研製半自動步槍,但受技術條件及戰術思想限制,半自動步槍發展緩慢。因此直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M1伽蘭德步槍才成為世界上第一支正式大量列裝軍隊的半自動步槍。M1伽蘭德步槍的自動機設計為以後的半自動、自動步槍提供了標準,是軍用步槍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反坦克步槍曇花一現
反坦克步槍,顧名思義,是專門用於對付裝甲目標的槍械,但它也可以有效地對付800~1000m距離的機槍、火炮、土木工事及永久性火力點。過去曾稱為戰防槍,其特點是:口徑大多在
6.5~15mm之間,以大口徑居多;槍管及全槍較長,槍管長可達1200mm其至2000mm;通常發射穿甲燃燒彈,彈頭由硬質合金材料製造,穿甲厚度不超過35mm;一般配兩腳架,槍口裝有制退器,發射方式一般為單發。
反坦克步槍誕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中。英軍在索姆河戰役中首次使用坦克向德軍陣地衝擊,德軍傷亡重大。德軍很快意識到,在手榴彈和火炮之間應當有一種步兵使用的近程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步槍,於是於1917年底下令研製13mm反坦克步槍。毛瑟兵工廠的設計師參照9.8式步槍將槍口徑放大,並加裝兩腳架,成功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支1918年式13mm反坦克步槍。其他國家也相續研製了類似產品,但隨著坦克的裝甲不斷增厚增強,步槍的威力提升卻遇到瓶頸,因此反坦克步槍的作用逐漸下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基本就成為了邊緣武器。
全自動(突擊)步槍開創新紀元 全自
動步槍是指利用火藥燃氣能量完成自動裝填和自動待擊發,既能單發射擊、又能連發射擊的步槍,有效射程通常在400m以上,自動方式多為導氣式和槍管短後坐式,多采用彈匣供彈。
自動步槍的發展隨著作戰思想的變化和彈藥技術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大威力槍彈步槍(1918年開始裝備)、中間型威力槍彈步槍(1944年開始裝備)和小口徑槍彈步槍(20世紀60年代開始裝備)三個階段。
美國的M1918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支正式裝備的自動步槍,1918年裝備美軍。由於該槍屬於步兵壓制性武器,帶有兩腳架,也有人將其歸類幹輕機槍。
突擊步槍屬於自動步槍範疇,發射中間型威力槍彈或小口徑槍彈。20世紀40年代,中間型威力槍彈的出現,使突擊步槍的綜合性能有了全面的突破,不僅保證了400m以內的殺傷威力,而且大幅度減輕質量和縮小尺寸,後坐力、射擊精度都控制在合理範圍。
與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舊式自動步槍相比,突擊步槍結構更為緊湊輕便,較好地結合了火力性和便攜性。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發射中間型威力槍彈(7.92x33mm彈)的突擊步槍,於1943年研製定型,該槍火力猛烈,是傳統步槍與衝鋒槍戰術效能的成功結合,標誌著突擊步槍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