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東北軍中的意式武器(補)
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直係軍閥雖然獲勝,但是這之後卻被義大利奸商坑了,其重金採購的義大利軍火多數不堪用,而且他們內部矛盾重重,已經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了。吳佩孚見此情景深為擔憂,他在8月17日曾密電曹錕,建議“對奉策略,中央仍需主張容納舊派,設法運用,以資和緩”。
而作為失敗者的張作霖卻勵精圖治,從列強手中購買了大量武器。特別是除了步兵武器以外,還購買了大量的飛機、坦克、機器裝置,一舉取得了對直系的壓倒性軍事優勢。此消彼長之下,張作霖果斷抓住機會,挑起了第二次直奉戰爭。
一、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的“義大利炮”打飛機
在1924年9月4日,張作霖果斷向曹錕發出宣戰書,9月15日,張作霖自任鎮威軍總司令,動員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兵力約17萬人,陸海軍三軍齊動,兵出六路進逼熱河。無奈之下,吳佩孚只能被迫迎戰,著手組織了討逆軍,出動了包括直隸、河南、山東、熱河、察哈爾、綏遠六個省的兵力共計達25萬人,準備以全部實力一舉和奉軍決戰,第二次直奉戰爭就此爆發。
不過開戰以後,直軍卻連遭敗績。這其中除了軍械不足,糧彈供應不上的因素外,也和直軍內部分崩離析、重將懷有異心有關。由張作霖親自指揮的熱河戰場,是直奉雙方重兵接戰之處,對戰局有決定性意義。可是這裡的直軍重將馮玉祥已與奉方暗通款曲,他無視令其出擊奉軍側翼的命令,以籌措糧餉為名停止前進,坐視直軍在熱河戰場的失利。
而在山海關之戰中,雙方都投入了精銳部隊,直軍派出了壓箱底的精銳部隊第十五師在威遠城一帶佈陣,奉軍則呼叫了新到的飛機和大炮,以多兵種聯合作戰。奉軍新建成的空軍血氣方剛,多次轟炸掃射山海關,直軍則調來了義大利制高射炮進行射擊,以挫奉軍氣焰。
不過這事兒有些奇怪,義大利軍隊在一戰時並無好的高射炮,而且查遍了當時的訂單,直系也只買了義大利的山炮和野炮,沒有購買到意制高射炮啊。
所以這個事情其實應該是土法上馬,當年的軍隊缺乏高射武器,因此經常把山野炮架起來,在炮架後面挖坑,直接當成高射炮來用。當年在一戰時候,義大利人就曾經用他們的17倍65毫米山炮對空射擊。如今的直軍有樣學樣,把意制M1913式65毫米山炮和M1911式75毫米野炮當成高射炮來用,用於恐嚇和驅散低空轟炸掃射的奉軍飛機——這李雲龍的義大利炮不僅能打縣城,還能打飛機你可知道?當然了,這樣雖然能把炮彈打上天,但是真正打中飛機的機率,其實基本上和中大獎差不多。
不過這種“山野炮打飛機”的戰法,在其後卻被傳承了下來。1937年山西忻口會戰中,缺乏高射炮的晉綏軍官兵就曾經把野炮裝在一個支架上充當“高射炮”。直到解放戰爭中,我軍為了對付敵人的空軍,也使用了類似的戰術。
但是這樣的辦法畢竟只能應急,正當雙方膠著之時,馮玉祥部於10月22日倒戈,馮軍第二十二旅抵京郊北苑後,於當夜進入北京發動政變。馮玉祥倒戈的訊息傳至前線,直奉戰局急轉直下。
10月31日,吳佩孚所部被奉、馮軍圍追堵截,在夾擊之下走投無路,只好率領其嫡系第三師殘部兩千餘人,退到天津塘沽並登上“華甲輪”南逃,其餘參戰直軍則均被奉、馮兩軍收降。第二次直奉戰爭至此以直軍完敗而宣告結束。
二、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軍的意制武器
第二次直奉戰爭前後約兩個月,一度最強的直軍兵敗如山倒,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其實直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從軍事上說,主要是馮玉祥一開始是靜坐觀望,後來直接倒戈相向,使直軍腹背受敵。而奉軍卻全力出擊,各部協調一致奮勇爭先,這是直系戰場失敗的主要原因。
從政治上說,吳佩孚的政治野心很大,特別是第一次直奉戰爭獲勝後,自以為天下無敵,行事日漸專橫,最後導致四面樹敵,直接促成了奉、皖、粵的大聯合。而在直系內部,吳佩孚盛氣凌人大力“削藩”,造成了高階軍官離心離德,最後導致直軍土崩瓦解。
而從武器裝備上來說,奉系提前從列強處買到了大量武器,以飛機大炮配合步兵猛攻。而直系主要依靠義大利奸商,武器彈藥不足,也是作戰中頻頻失利的重要原因。
而與此同時,外國商人則利用軍閥混戰的良機大發其財。雙方用各種進口武器殊死搏鬥,特別是用德式七九、俄式七六二、意造六五和日式六五的長槍身,進行過無數次白刃戰,義大利、德國、日本商人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是中國大地的哀鴻遍野和血流成河。
而隨著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戰敗,直系手中的這些義大利步槍又大量流到張大帥手中。不過奉軍有名的不善於保養武器,加上連年戰鬥的損失,奉軍每年需要的新步槍就有4萬支之多。因此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大部分意造步槍已經損壞撤裝。當初張大帥購買的意國武器,其中被日軍搶走的有:
6.5毫米卡爾卡諾步槍27 000支,被日軍搶走120支。
6.5*52槍彈4 400萬發,被日軍搶走意造65槍彈190萬2550發。
75毫米野戰炮24門,被日軍搶走17門(一說13門)。
75毫米炮彈24000發,被日軍搶走7200發。
值得一提的是,同時被日軍搶走的還有174萬4375發“6.5米釐曼德夏槍彈”。該彈並非是義大利卡爾卡諾6.5*52步槍彈,而是希臘曼利夏·舒瑙爾6.5x54mm子彈。這是奧匈斯太爾曼利夏的外貿步槍彈,使用於曼利夏·舒瑙爾Y1903步槍。一戰奧匈解體後,其武器也曾經大量流入到奉軍手中。當然,在7.92的遼十三步槍量產以後,這些雜牌武器也被撤裝了。
三、後來各軍閥的意造武器
當時除了奉軍和直軍以外,意械的另一個大使用者是馮玉祥的西北軍。當然了,老馮那是很窮的,他家的意械可不是買的,而是用各種手段巧取豪奪來的。馮玉祥從曹錕處輾轉領到的3 000支步槍,就是“義大利造比斯尼步槍”。而後來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發動政變,更是奪取了不少直軍的武器。這些意械在西北軍中使用的很久,直到1930年中原大戰中,還有使用的記錄。
而其餘小軍閥擁有過的義大利武器,已經不可統計了。據目前資料,江蘇督軍齊燮元、浙江督軍盧永祥、閔軍總司令王永泉、福建軍務幫辦周蔭人等大小軍閥,都曾經購買過義大利65步槍。1927年蘇州商團收繳民間武器時,商團的槍械收購價目表裡面也出現了意造步槍。可見意造武器流入中國民間的也不少。
當時有個獨特的現象,就是遍佈中國各地的外國教堂,其實經常是走私軍火的窩點,義大利教堂做這種事更是家常便飯。當時除了在蘇州,河南南陽也有類似的情況,那裡的義大利天主教教會的靳崗教堂,就是個大走私販子的窩點,當地大部分地方武裝的槍械都是義大利造的。而在紅軍攻打均州城時,負責掩護“土坦克”燒燬城牆的15名神槍手,就是用的義大利步槍。而這批武器,就是從走私軍火的義大利神父那裡獲得的。
除此之外,意式武器還曾經國產化。四川軍閥劉存厚在接管靖國軍兵工廠以後,曾經仿製過“意式六粒步槍”,總的生產數量大約近萬支。而吳佩孚倒臺後也曾送給劉存厚軍火,在運送軍火時還借用了日本商船,讓劉存厚部隊完成了意械化。當時有人稱“劉存厚十幾個團的槍都是義大利造的”,這些槍自然也都是卡爾卡諾M1891。
劉存厚的這些意械,後來有不少被紅軍繳獲。1933年紅四方面軍解放綏定城時,就繳獲了劉存厚存在城裡的義大利步槍2 000支。根據紅33軍99師師長王波的回憶,意造步槍當時是紅軍內最好的步槍:
“義大利造步槍很新,槍身比三八式還長,射程很遠,但不多,只有三百多條,槍彈也少。”而另有一份紅四方面軍的武器清單中,也提到了義大利造步槍,總數量有144支,僅次於數量最多的漢陽造步槍212支。
四、抗戰中的意械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意造子彈的逐漸缺乏,出口到舊中國的這大約18—20萬支(各地小軍閥估計買了兩三萬支)意造六五步槍逐漸撤裝,逐漸退出了一線主力部隊的行列。不過在1937年全面抗戰打響前,蔣介石的南京國府不吸取教訓,仍然從義大利人手裡採購了一批飛機和輕型坦克。當然了,按照義大利人一貫的德行,那說起來都是淚啊。不過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此處按下不表。
所以在全面抗戰中,其實各地的意械已經不多了,當時僅有福建軍隊還在批次裝備。日軍編寫的中國兵器裝備的相關資料,也提到義大利步槍主要在福建地區的部隊使用,其他部隊很少。
另外,八路軍和新四軍也在戰鬥中繳獲過意械。1940年7月,八路軍冀東軍分割槽十二團夜襲趙各莊偽礦警,繳獲了“義大利造六粒步槍”100多支。新四軍根據地的民兵也在一次戰鬥中,從偽軍處繳獲過義大利步槍,每槍配有400餘發槍彈。當然了,《亮劍》中李雲龍的部隊曾經繳獲過“義大利炮”,這種事雖然有可能,但是史料並無記載,應該屬於藝術加工、不必較真了。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日本為了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也專門從義大利訂購了一批發射6.5毫米友坂彈、並使用5發橋夾供彈的卡爾卡諾步槍,日軍內部稱為“義式步槍”,並在1938年到1939年間製造了約60000支。然而該槍容易發生故障,因此日本陸軍使用不多,而是主要裝備步槍使用率不高的海軍作為警衛武器。所以卡爾卡諾步槍就此成了除了捷克式輕機槍以外,中日兩軍都曾經批次裝備的武器。
而到了解放戰爭時,仍然有卡爾卡諾步槍服役的記錄,老兵董永明回憶道:
“俺虧著有一棵好槍。那是一支步槍,義大利造的,六七成新,打六五特好使,也不後坐也不振,指哪兒打哪兒,使得很順手,那支槍還是俺從郝鵬舉的部隊帶過來的。具體打了多少敵人,俺也沒統計過,但只要出手,十有八九就能命中目標。”有一次董永明戰鬥時被炮彈皮打中,當時他在身上圍了100發意大利步槍彈,這些槍彈幫他擋住了炮彈皮,只傷到右側肋骨部位。
而二戰結束後,卡爾卡諾步槍轉入民用市場後,卻在1963年11月22日一鳴驚人,刺殺了美國的肯尼迪總統!
當時的兇手奧斯瓦爾德購買的卡爾卡諾M91/38型步槍,就是售價僅19.95美元剩餘物資,然後又用7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具4×18倍日製瞄準鏡。而這僅用不到27美元就幹掉了一個美國總統,可謂是少見的低投入高產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該槍憑藉長槍管和高速小口徑彈頭,在中遠距離的精確度還是極高的。
而從卡爾卡諾1891步槍的經歷來說,該槍對外的戰績不多,真正在中國參加的主要是內戰,從某種角度來看,該槍真的是外戰無名,內戰內行啊。
參考資料:
《北洋陸軍部檔案》
《中國近代兵工史》
《九一八國難痛史》
《張作霖傳》
《吳佩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