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是在偉大的中央領導帶領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也因此成立了新中國,正是在偉人的帶領下,新中國越發的強盛,才能夠讓新中國不再受到外國的入侵。
而在解放戰爭的勝利也是有原因的,甚至還在抗日戰爭之時,毛主席偉大的目光,早已經看到會發生解放戰爭,因此也早早地做好了準備,而這個高瞻遠矚的目光,在1942年的時候,毛主席發給劉少奇的絕密電報中就已經提到過,那毛主席是怎麼預感到國共必有一戰呢?這個電報說了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回顧歷史,瞭解歷史真相。
1942年,抗日戰爭慢慢地接近尾聲,那時也正是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時刻,彼時的日本也是非常的強勢,世界反法西斯依舊如火如荼,但那時日本也有預感戰敗,因為在此前1942年1月4日,在長沙保衛戰中,日軍被打退,此時的日軍也看到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決心,同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再次經受了戰敗。
那年的抗日戰爭十分艱難,因為日本在經歷幾場戰敗之後,發動了更加猛烈的攻勢,雖然抗日戰爭艱難,但偉大的毛主席卻早已看到日本必敗,但那時的新四軍駐地,仍是以東北為主,全國大部分的地區,還都是在國民黨的手中。
特別是當時共產黨駐紮的山東地區,那時的山東,缺少一個領導骨幹,而彼時的劉少奇因為要參加七大,所以在劉少奇到了山東之後,毛主席考慮山東問題更加的成熟,意圖也比較明顯,那就是想讓劉少奇長駐山東指揮作戰,所以也曾致電讓劉少奇指揮山東及華中黨政軍全域性,也正是這個決定,為了後來的作戰,取得了極大的方便。
電報內容是什麼?
除了讓劉少奇指揮山頂地區作戰之外,毛主席預感到日本必敗,也看透蔣介石野心,知道在日本戰敗投降之後,國共必有一戰,所以在7月9日之時,在致電劉少奇之後,也曾發了一封對任何人都不允許說的絕密電報,電報中說:
“我們的方針是極力團結國民黨,設法改善兩黨關係,並強調戰後仍須合作建國。整個國際局勢戰後一時期仍是民主派各黨合作的統一戰線的民主共和國局面,中國更必須經過民主共和國才能進入社會主義。因此就須估計日本戰敗從中國撤退時,新四軍及黃河以南部隊須集中到華北去,甚或整個八路新四須集中到東三省去,方能取得國共繼續合作的條件(此點目前不須對任何人說),如此則山東實為轉移的樞紐。同時又須估計那時國民黨有乘機解決新四的可能,如蔣以重兵出山東切斷新四北上道路,則新四甚危險,故掌握山東及山東的一切部隊(一一五師、山縱、楊蘇縱隊)造成新四向北轉移的安全條件,實有預先計及之必要。……上述掌握山東任務須請你擔負之。至於執行此任務,自以你在山東為便利,但如蘇北比山東安全則在蘇北亦可執行,或在山東一個時期再返蘇北,最後再去山東,請你斟酌情形決定。在你確定行止後,中央即通知華中、山東及北方局付託你以指揮山東、華中全域性的權力。”
由此可見,雖然抗日戰爭還沒獲得勝利,但反抗日本的勢頭越來越大,毛主席早就又預感日本會戰敗,並且從這封電報中,也能看出一開始時,毛主席是想要聯合國民黨,改善兩黨的關係,並且還打算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共產黨和過國民黨一起聯合建國。
但面對蔣介石,想要聯合建國的話,還是很困難,因為蔣介石野心極大,所以也要保證自己的手中部隊安全,隨時能夠做出相應的打算,這是因為抗日戰爭時還有很多部隊沒在東北三省,因此如果蔣介石不同意的話,那些部隊就會有損失的危險,因為如果蔣介石一出兵把黃河以南的部隊後路截斷的話,那就只有被動挨打的局面。
所以毛主席在想到這種情況之後,就給劉少奇發了這封電報,讓其早做準備,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槍桿子裡出政權”,所以只有保證自己部隊的存在,才有跟蔣介石談合作的資本,這個問題早在共產黨成立初期之時,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而我們也能從這封電報中,可以清楚地知道當時的毛主席,目光是多麼的長遠,甚至其高瞻遠矚的目光,早已穿透抗日戰爭的黑暗,思索抗日勝利之後的形式和方針了,也正是毛主席這樣偉大的戰略思考,才為後來的解放戰爭獲得了勝利。
解放戰爭的到來
果然正如毛主席預料的那樣,在1945年8月15日之時,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至此,抗日戰爭結束,我國也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面對抗戰勝利的果實,國共又展開了新的鬥爭,但蔣介石的野心極大,想要一個人獨吞抗戰的勝利果實,還想著消滅共產黨,不過由於當時國內的輿論壓力特別大,所以蔣介石連發3封電報邀請毛主席到重慶進行談判,也剛好讓蔣介石有時間準備,然後贏得解放戰爭的勝利。
共產黨對於蔣介石的野心,心中早已知曉,但也要前往重慶進行談判,所以當時由毛澤東、周恩來和王若飛為代表前往重慶談判,而在談判之時,人民解放軍也已經做好應對蔣介石發動戰爭的各種準備。
同年10月10日,歷經43天的談判之後,國共簽署了雙十協定,但在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期間,國民黨卻是在秘密印發反共的《剿匪手本》,在簽訂雙十協定之後,便調集110萬軍隊向華北地區進攻,意圖剿滅共產黨。
殊不知人民解放軍也早已做好面對國民黨進攻的準備,因此在面對蔣介石的攻擊,也有了各種戰略方針,特別是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指揮晉冀魯豫部隊取得上黨戰役勝利後,人民軍隊也相繼地贏得了邯鄲、平綏、津浦等戰役的勝利,殲滅國民黨部隊人數高達10萬餘人,成功的阻止了蔣介石的美夢。
也正是蔣介石發動了內戰,引起了國內民眾的憤怒,紛紛舉行反內戰活動,在美夢的破碎之後,加上美國的干預之下,國民黨只能給自己臺階下,和共產黨在1946年1月10日簽署了停戰協議,雖說簽署了停戰協議,但蔣介石卻也已經在做好下一次的內戰準備。
到了6月之後,國民黨獲得美國的支援之後,單方面撕毀了停戰協議,再次開啟了內戰的道路,面對蔣介石的反覆無常,人民解放軍早已習以為常,所以早就做好了準備,也開始了對蔣介石的反擊,至此,解放戰爭正式打響,直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