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上中學時,課本上有魯迅先生的名篇《為了忘卻的紀念》,其中引用了白莽(即殷夫)所譯裴多菲的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此,我到匈牙利時,專程踏訪了位於南部的巴奇—基什孔州,這裡有坐落在蒂薩河大平原上的小城小克勒什市,是裴多菲的故鄉。小城小巧秀美,一條主街穿城而過,市政廳和大教堂位於市中心,市政廳廣場的西南角是一尊裴多菲的站立雕像,廣場的東南側就是他的故居和紀念博物館。
從主街向左望去,一幢用蘆葦蓋頂、簡樸的房子出現在眼前。房子的東側是一尊白色的裴多菲半身雕像,西牆一塊銅板上醒目地寫著一行匈牙利文:“裴多菲·山陀爾,1823年1月1日出生於這裡。”這幢木結構房子的土牆和窗上掛著許多花環。進門的西面是臥室,有一張木床,是裴多菲出生的地方,他在這裡度過了童年歲月。簡樸的故居有3間屋子,堂屋是廚房,仍然儲存著土灶。故居東屋是展覽室,牆上掛著詩人父母的畫像。
展室透過照片、圖片和資料,講述著裴多菲的人生足跡。詩人出生在一個窮困的屠戶家庭,自幼過著清貧生活,做過演員,當過兵。他乘驛車和雪橇四處遊歷,有機會接近勞苦人民,為後來的創作打下堅實的生活基礎。1844年,他從故鄉來到布達佩斯,擔任《佩斯時裝報》的助理編輯。在這一時期,他出版了《詩集》《雲》等作品,引起強烈反響。1846年起,裴多菲團結進步作家,創辦進步刊物,先後寫下了《仙夢》《我的歌》等名篇。
我到布達佩斯時,在離城不遠的多瑙河畔,看到矗立著的匈牙利民族博物館,這裡記載著匈牙利民族革命的歷史。1848年3月15日,正是在這個博物館正門右側的高臺上,裴多菲向聚集在廣場上的1萬多名起義者朗誦了他在前一天晚上寫成的著名詩篇《民族之歌》:“起來,匈牙利人,祖國正在召喚!是時候了,現在幹,還不算太晚!是做自由人呢,還是做奴隸?你們自己選擇吧,就是這個問題!”裴多菲以詩歌為武器,手持軍刀,奔赴疆場,為祖國壯烈犧牲,年僅26歲。“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願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在恥辱之中,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詩人以革命精神和熱血踐行了自己充滿激情的名言。
裴多菲一生寫下800多首抒情詩和8部長篇敘事詩,他的創作和不屈的戰鬥精神曾經鼓舞和激勵了許多人。魯迅最早將裴多菲的詩介紹到中國,1907年,他在《摩羅詩力說》中作了論述。後來,魯迅翻譯了5首裴多菲的詩歌,並在《野草》的一篇文章中翻譯和引用了詩人的《希望》。1921年,茅盾翻譯了裴多菲的《民族之歌》,此後,殷夫、馮至等也做了許多譯介工作。在裴多菲故居院子裡,陳列著中國翻譯家孫用的《裴多菲詩四十首》譯本和翻譯家興萬生的《裴多菲文集》譯本。展廳後院樹立著許多外國翻譯家的塑像,其中便有魯迅先生。
漫步在布達佩斯伊麗莎白橋以東的河濱路上,眼望屹立著的裴多菲銅像,心中不由得想起他的詩句:“你要像一棵槲樹,大風將樹枝吹折,然而巨大的樹幹卻永遠挺直。”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22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