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慶假期第二天,一路穿山渡水,終於在夜幕降臨,萬家燈火時我和老公來到了蜀地要衝四川省劍閣縣。
登劍門關的計劃因為疫情一再被擱淺,但只要條件允許,計劃還是要越早實現越好。修整一夜,第二天起個大早,天空中濃雲密佈,但預報午後會轉晴,多雲的天氣很適合登山。
驅車緩緩而行,遠遠就看到青山如屏,蜀道天險已經橫亙在眼前。若要體會“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受,那沒有比登劍門關更好的去處了。沿著狹長蜿蜒的山道,聽著山谷中蟲鳥爭鳴,溪水潺潺,從那清脆的聲音中我聽出了山谷的快樂,這快樂感染了我,清風拂面,每一個毛孔都酣暢淋漓。
還以為我們來得早,想不到停車場早已沒有空位,好在路邊的餐廳有車位,也順便預訂了午飯,估計下山時已是飢腸轆轆,正好大餐一頓。
入景區大門,我們在體力尚好的時候選擇先往關樓出發。一路翠竹夾道,青苔鋪地,文人騷客的題詩分佈道旁,想到自己敬仰的李白,陸游等人也曾和我一樣仰望眼前這一片青山絕壁,便有一種莫名的歡喜,腳步也變得更加輕快。
李白像
山中潮氣很重,似雨非雨,溫潤清新的空氣,繁盛茂密的植被對從久旱不雨遠道而來的西北人來說是最好的撫慰。心入翠林,身沐絲雨,我要到青山更高處,濃霧更深處,去體會“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的驚險和壯美。
特別喜歡在竹林小道中穿行,兩邊綠的發亮的植被中偶爾探出的幾株碩大的芭蕉是我的最愛,不由想起李煜的詞“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棵。”
穿過竹林石板小路,過了子規橋和詩仙橋就是一長段棧道。拾級而上,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中間一座巍峨的關樓將左右峭壁聯通,劍門關就在眼前。
在春秋戰國時,秦國為爭霸天下欲吞巴蜀,由於關中入蜀的道路幾乎不通,便詐稱有五頭會屙金的牛送給蜀王,貪婪的蜀王中計,讓五丁力士開蜀道,這條道便是著名的金牛道。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馬錯沿金牛道南下滅蜀,將天府之國打造成秦國的大糧倉,為後來爭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古代很長時期裡,從漢中南下巴蜀主要有三條道路:金牛道、米倉道和荔枝道。金牛道是其中最為便捷的一條路,可直達蜀地核心成都市。而劍門關則扼守金牛道咽喉,是蜀地當之無愧的北方門戶。劍門關破,蜀地不存,歷來有“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的說法。
如此天險咽喉,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站在雄偉的關樓上四下環顧,想象著自己就是一名鎮守關塞的將士,“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據記載在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爭中劍門關創造了從未被正面攻破的紀錄。
遙想孔明當年,在此架設飛樑閣道,是多麼艱辛不易啊!“一將功成萬骨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要打通蜀道天險,要成就千秋偉業,有多少將士前赴後繼?兩邊的青山中埋葬了數不清的春閨夢裡人吧!然而歷史就是這樣,在艱難中跋涉,在險阻中前行,其中甘苦,誰又能真的體會呢?
在關樓南面的小廣場上,不少身披盔甲的“小將士”,在家長和攝影師的指導下襬出各種威武的POS拍照,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自豪,儼然自己就是那一夫當關的英雄。
從關樓下來,我們沿山道上了劍門棧道,這條棧道,依山傍勢,凌空架木,長長的棧道在青翠的山間盤旋延伸,就象一條白色的長龍翻滾遊戲在峭壁懸崖之間。綿延婉轉的盤山棧道,在險峻陡峭的大山石壁上,刻出一道嫵媚的曲線。走在那條逶迤蜿蜒的復建古棧道上,頓時會產生時空倒錯的感覺,也更加深切感悟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還有更驚險刺激的鳥道和猿猱道,但我們已經體力不支,好在網路上有很多身臨其境的影片可以彌補一下遺憾。
我和老公都是喜歡徒步登山的,幾年前黃山天都峰我們都是徒步上下的,所以非十分必要我們不喜歡坐纜車,因為坐纜車從空中一滑而過,就覺得沒有接到地氣,不想錯過與如此奇山險峰親近和道邊樹木花草交流的機會。
沿途有許多文人騷客的詩詞被篆刻在石碑上,但卻沒有看到我最喜愛的蘇軾的詩詞,想蘇軾本就是蜀中之人,蘇軾應該生平沒有到過劍門關,否則以他豪放不羈的個性,冠絕古今的才華,怎麼可能不留下一篇媲美李白《蜀道難》的詩詞呢?遺憾!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