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1935年 2月,在扎西整編,紅三軍團撤銷師的番號,軍團直轄第10團、第11團、第12團、第13團,彭德懷任軍團長,楊尚昆任政委,劉少奇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3月,中央紅軍在貴州活動,時任紅一軍團教育科科長的彭紹輝,調到紅3軍團任教導營營長。 據彭紹輝的日記中記錄:“3月1日,在懶板凳,聞軍委命令我回3軍團,彭德懷同志也要求我回去,但林(彪)軍團長仍挽留我,並聽林打電話給彭,彭不肯。”
“3月3日,彭德懷軍長讓我到教導員工作,之後我即到3軍團教導營,同李志民一道接替了李天佑、黃克誠同志的工作。”
1935年4月23日,中央紅軍從貴州進入雲南。
4月24日23時紅軍軍委作出25日的部署(節錄):“……我軍決明25日迅速脫離追敵,向沾益、曲靖前進,並在有利時回擊敵一部,3軍團先遣團於26日早佔領沾益,其主力期於27日早趕到沾益;1軍團準備26日佔領曲靖;軍委縱隊到沾益分縣,從其以東轉到西北地區;5軍團隨軍委前進,其後衛團,須盡力阻滯追敵,並吸其追敵向平彝。”
4月24日24時,紅軍軍委致電林彪(節錄):“據情報,敵調布重兵於水城、黔西、畢節、宣威、平彝(今富源)、盤縣(今貴州省盤州市),我軍不便打萬敵與機動於平彝其東北地帶,而應對沾益、曲靖線上要道,以便消滅追敵。你們明應堅決依規定路線,向沾益分縣進軍,避免擁擠交叉。①
彭紹輝1935年4月25日的日記中記道:“ 4月25日,教導營奉命向沾益、曲靖轉移佯攻,並圍困沾益,掩護主力於曲靖地區集結,消滅白水、曲靖等地的滇軍。我採取‘圍而不攻’,拖住敵人的戰法,掩護主力轉移集結後完成任務。”
彭紹輝這則日記說明:紅3軍團派出去圍攻沾益城的先遣部隊是彭紹輝率領的教導營。可惜的是,彭紹輝1935年4月份只有25日這一天的日記,紅三軍團教導營攻沾益的具體過程在他的日記中找不著蹤影。
據沾益老百姓回憶:1935年4月26日下午4點,教導營從白水鎮兵分兩路進駐沾益城附近的落腳塘、渾水塘、黑橋、大灣村、水橋等村。沾益城內,縣長張偉早在之前就佈置加固城牆、構築工事,又從城外鄉鎮上抽調保衛隊壯丁700多人,加入駐紮在城內的常備隊員180人,再加上警察及城內退伍滇軍100多人,又有從白龍山潰退到城的李菘獨立團的官兵27人,都加入城防隊裡,共負城防。4月26日下午4點多種,張偉得報有紅3軍團彭德懷一部約1000多人到達沾益城周隱伏,就通知城防部隊進入警備狀態。②
入夜,紅3軍團教導營漸向城東門和北門集聚,先在東門鳴槍,敵人慌忙撲向東門,敵副團長潘子胡急令城內居民每戶敲石頭一籮筐送到城牆上當武器。紅軍徵用民間樓梯,把兩架或三架樓梯綁成長梯,在火力掩護下,在西門、東門、西門同時動作扒城,並以手榴彈擲入城上。紅軍將到垛口,或被彈石擊下,或被戈矛刺倒。午夜1點,在北門外的紅軍用麻繩把手榴彈捆成一包一包的,悄悄地把梯子搭在城牆上,紅軍敢死隊隊長爬上梯子,快到城垛時,用力把手榴彈甩進城裡,與此同時,城牆上的常備隊小隊長潘子臨一槍打中了紅軍,潘子臨被炸死在城牆上,一個團丁也一同被炸死,另一個團丁剛想探出垛口,一陣密集的槍聲把他擊斃。紅軍的梯子又搭上了城牆,團丁馬為麒看見城牆垛口處的梯子,不敢探身,只好側身一腳踢倒梯子,一陣槍聲,只聽他“哎喲”一聲捂著胳膊滾到地上,梯子上的紅軍也摔下去。守城的壯丁聽到城外的紅軍戰士說:我們的營長帶花了(帶花即受傷)。深夜5點以後,城外槍聲漸稀,紅軍在離北門200多米的地方、後來的沾益縣客運站一帶做工事,監視城內的敵人。③
4月26日早上8點,紅3軍團11團到達白水。白水是沾益縣的分縣,因此也建有城牆,但城牆已倒坍,紅11團勝利佔領了白水城。為掩護紅3軍團在白水宿營,紅11團沿公路向平彝縣(今富源縣)方向進深十里處警戒。④
26日下午4點,當紅3軍團的先遣部隊教導營到達沾益城附近時,紅3軍團的軍團部在白水鎮以東地區,飛來國民黨飛機八架、共投彈120枚,並往返掃射紅軍,那裡是開闊地,四周沒有遮掩物,紅軍傷亡300多人,紅3軍團組織部長歐陽欽、宣傳部長劉志堅、政委楊尚昆負傷。⑤
4月27日,紅3軍團11團繼續在白水執行阻敵任務。增援白水的敵人6點鐘進攻。開始時,紅3軍團11團佈置了約三里的防禦正面,這就使敵人不得不將隊伍大量地展開。展開在我正面的敵人有三個團的兵力,後面還跟隨著尚未展開的後續部隊。11團僅僅以一個營構成了約三里寬的正面防禦陣地,敵人以為我軍是大部隊與之作戰,所以規規矩矩地展開兵力向我施行正規的攻擊。當敵人的兵力正展開向我攻擊時,我軍不頑強抗敵,而是自動撤退。這樣,敵人不得不集結其已展開的兵力,就這樣展開、搜尋、集結,又展開、搜尋、集結,小心地經過炮轟、機關槍射擊、尖兵搜尋,然後一班、一排、一連、一營……的集結。在集結後繼續前進時,又必須經過那一套老公式。他的主力老是不敢輕舉妄動地前進一步。直到下午3點鐘後,敵人才前進了十三里地,佔領了26日失守的白水城。⑥
4月28日早,紅三軍團全部撤出沾益,往尋甸方向前進。
這就是紅三軍團在沾益的經過。事後,國民黨政府沾益縣的縣長張偉上報說:紅軍到沾益縣境,共計三股,一股為朱毛林彪部,於4月23日進入沾益縣的羊腸營(羊腸營即今富源縣營上鎮,時屬沾益縣,是一塊飛地,不與沾益縣接壤,1937年,羊腸營才從沾益縣劃歸平彝縣。1954年,平彝縣改名為富源縣,羊腸營有一個村子叫營上村,於是以營上之名取代羊腸營),經過平彝屬之糯岡、車心口、朝陽箐,本縣屬之甘塘、烏柴溝、珠街子(烏柴溝、珠街子時屬沾益縣,今屬麒麟區)等處,25日,自珠街子出境,透過曲靖境內;一股為彭德懷部,又分為兩部,一部分由烏柴溝、分順、東山,經桃園,向西於27日離境,向尋甸方面而去,一部分自羊腸分向白水,順汽車道於26日到達附郭,圍攻縣城,此股經萬耀煌師到達進擊,於28日晨潰往尋甸方面。張偉還上報說:紅3軍團教導營攻擊沾益城時,他親自督戰,擊斃教導營營長1人,兵50餘人,俘10餘人,奪獲雙美伽槍1支,子彈9發,樓梯10餘架。⑦
從彭紹輝日記中可知紅3軍團教導營圍攻沾益城不假,但是張偉上報說“擊斃營長”就是誇大其功了。彭紹輝不但沒有被擊斃,解放後還成了上將。
彭紹輝出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瓦子坪。從小給地主放牛,16歲起當長工。1926年,彭紹輝參加農民協會和農民赤衛軍,民國十九年(1930年)起,彭紹輝在紅3軍團任第1師1團團長、第4師參謀長、第3師10團團長、第1師參謀長和師長等職,參加了長沙戰役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多次中彈負傷,並帶傷指揮戰鬥。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彭紹輝率紅1師參加撫州草臺崗霹靂山戰鬥,帶頭衝鋒陷陣,左臂骨被擊碎,但仍不下火線。因傷勢嚴重,做了3次手術都沒成功,最後只得截去左臂。同年8月,彭紹輝被中央軍委授予二等紅星獎章。出院後,他堅持留在部隊工作。1934年10月,彭紹輝參加長征,任紅1軍團司令部教育科科長,3月任紅三軍團教導營營長。1955年,彭紹輝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78年4月25日病逝於北京。⑧
1935年4月26日至27日,彭紹輝率領教導營圍攻沾益縣城,雖然未攻克,但完成了“掩護主力轉移集結”的任務。
參考資料:
①參見 《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彙(中集)第二分冊》第1387頁。
②參見《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彙(中集)第二分冊》第1444頁至1446頁。
③參見《民國沾益縣誌稿》第104頁,《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彙(中集)第二分冊》第1444頁至1446頁。
④參見曾任紅3軍團第11團政委的張愛萍、以筆名艾平發表的回憶文章《一個團與一個師誰勝》,此文錄於《紅軍黔滇馳風雲錄》第771至772頁。
⑤參見 《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彙(中集)第二分冊》第1458頁《黃毅夫報告紅軍到曲靖附近》和《楊尚昆回憶錄》。
⑥參見曾任紅3軍團第11團政委的張愛萍、以筆名艾平發表的回憶文章《一個團與一個師誰勝》。
⑦參見《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彙(中集)第二分冊一一國民黨政府官員函電一沾益縣長張偉函》第1437頁至1438頁。
⑧見百度網《彭紹輝簡歷》。
本文來自【曲靖日報-掌上曲靖】,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