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獨有的信譽體系中,印章的發展,除注重印面的篆刻藝術,亦注重材質、形體外觀雕琢的美。
完整而標準的《典章制度》啟於秦漢,從印章的材質,印鈕、印綬即可窺得官階。
受其影響,在金石學大興的明清時期,出現了文彭、丁敬等一代篆刻大家,楊玉璇、林清卿等印鈕雕刻大師和壽山田黃、昌化雞血、青田封門青的材質劃分。
印章收藏,藏的是文人情懷。故,印面的篆刻藝術是印章的靈魂與價值所在。因此藏者必須精通篆刻,方能看出印章所刻內容,使用技法,出自何人之手,是否符合該作者手法特徵等,是印章辨偽和評定價值的關鍵。其次是材質,印鈕和印體的雕刻工藝。
秦漢以絳的官印歸類為文物,藏的則是歷史。
總之,一方好的印章藏品因具備三好,印面好,材質好,印鈕好。
藏印屬文物收藏範疇,從大量藏品中發現,無論官印還是私印,上下兩端雕刻印文的天地印佔據了藏印的半壁河山。
根據出土文物與史料記載,天地印或稱雙面印章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印體矮扁中間有孔,上下為相同大小的方形印面,其一面為官職另一面為姓名;或一面為吉語另一面為吉祥圖案。這種印體矮扁使用不便的印章,據考證皆為隨葬品。
明清金石學大興,雙面印章被好事者重又拾起,且進行了深度開掘,印面內容涉及極廣。印面多做上圓下方形,取“天圓地方”之意,這種形式的印章,快速成為書家在書法作品上的印章表現形式,流行至今。一般而言圓形印面多做朱文姓氏,方形印面為白文的名、號或齋館名稱。
青藏高原古時是政教合一的地區。宗教統治遠勝於政治手腕,在其影響下,無論官印亦或是佛寺、貴族印章皆代有濃郁的佛教文化。
藏族天地印,最早出現於遼金時期,它獨立於印章固有的表現形式。印體從中間以蓮花臺的形式分為上圓下方兩部分,蓮花臺中間有孔可穿綬帶繫於腰間。圓形印面或為族徽圖案或為八寶,而方形面為官職或姓名,為顯莊重大多數方形印面使用八思巴文。
根考證,天地印的使用者絕大多數為寺院活佛、喇嘛和土司以上的貴族官員。
隨著歷史變遷,藏印不再使用而淡出歷史舞臺。又因印面文字的識別困難,導致藏印研究成果慘淡,昔日輝煌不在重現。
印章自古為權利的載體,是身份的象徵,是簽發文書的憑證。藏印同樣如此,對研究古代藏區的官職結構,佛寺僧人的管理,典章制度及藏區人民生產生活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想,隨著西藏的快速發展,藏印這一瑰寶也會得到更深層次的挖掘,使之重新展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