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素質教育發展為主的當下,高考成績的高低變化依舊受大眾關注,每年都會成為熱門的話題。
雖然都說“考得好不如報的好”,但在實際情況中分數就是通行證。如果想要考一所國內名校,而高考成績卻沒達到院校自身或者基礎分數線的要求,那麼有再多的報名技巧也是沒用的,根本就不會被提檔錄取。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情況極為特殊的省市,學生考個600多分,就可以摸到一本大學的門檻了,這個時候才是發揮報考技巧的好時機,幸運的話是可以上個排名不錯的985或者211大學。
那麼600分+對於考生來說難度在哪裡?在提出問題前,還是要先了解如今的高考分數計算方式。
新高考模式下,分數計算讓人眼花繚亂
如今除了個別的省市實行原本的考試方式,如今很多省市都在實行新式高考模式,雖然“3+1+2”和“3+3”在科目的選擇範圍裡有一點不同,其中“3+3”自由性更強,沒有必選的副科。
但是他們的計算方式都差不多,在三門主科和必選副科以外的副科裡,算成績時都使用了“賦分制”。
簡單的解釋,賦分制就是不使用原本的考試得分,而是透過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數轉化,得出一個“區間”分數。
不要小看這個制度,正是因為它的影響,讓考得好和分數高從正比關係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和比率有關。
舉個例子:如果學生考試,按照百分比算佔據前1%的學生就會是100分賦分成績,考零分的學生在後1%,雖然也會有分但是就只有40分。
而且如果兩個人恰巧考在了一個區間內,不管中間差多少分,最後的賦分都是一樣的,拉不開差距。
所以說,越是難度大能夠拉分的科目才可以凸顯出分差,要是多數人考得差不多,那差距就會很小,即使分高也競爭激烈。
到時候別說600了,700也不一定有特別好的學校。這一點上天津就是例子,高考700多分的人數好幾百,卻依舊沒法各個上名校。
所以說想要考600分,不光要看大家的考試成績高低,還要看科目的選擇,選的好了分數會更高,更有競爭力。
高考成績要想考600+,普通學生有多不容易?老師給出答案
- 從主科方面來看
要想拿到600+的分數,主科是不可以有偏科行為的,任何一門如果低於100或者是不及格,都會影響考生的最終分數。
在老師們的設想中,如果主科每一門都可以達到120,那麼就穩了。但是畢竟大家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科目,主科中英語和數學就是“老大難”的問題。學生要著重注意這兩個科目,拉分的可能性都很高。
- 從副科方面來看
根據地區的不同,賦分的科目範圍也不一樣,但是在高考750滿分的情況下,減去主科的360分左右,副科要達到240分即可。
因為賦分制干擾,科目的選擇就變得很重要。建議大家根據自身的情況避開一些科目,像是生物和地理,除非自身很有把握能夠考到前20%左右,不然就不要嘗試,這樣會沒法拉開分數差。
但是要注意,每個學校專業的錄取要求不一樣,副課選擇得看自己的志願選擇,不然考的好也沒書讀。
不過說到底,還是成績越好越佔優勢,大家只要足夠優秀,即使是賦分制也沒法改變什麼。如今面對“3+1+2”和“3+3”,網上都有不少分析推薦組合,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可以說,只要考生不偏科,主科和副課成績平均,選擇選的好,那就可以考到600+的分數了。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成績上升呢?
成績上升不是幸運,合理方式更加分
- 抓住科目痛點
每種不同型別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學習方式,要知道自己要怎麼做。對於計算類的科目,要準備一個錯題本,透過記錄搞清楚自己的薄弱點,是知識點不瞭解還是計算粗心或者是題幹理解錯誤,針對性的進行改進。
而文字背誦多的科目,要搞清楚自己的失分點是什麼,是要加強背誦還是分清楚問題的題點作出有效回答。
- 做好自律管理
學習型是個苦差事,不是隨便就可以成功的。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智力問題,高中的知識都是可以學明白的。關鍵就在於大家願不願意鑽研,花不花時間去學。
如果能夠做到不懂就問,複習、預習都實施,長期下來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總結:600+看起來遙不可及,但是將其拆分開來,每一科大家都有機會做提升。主要還是不要偏科,而且600分的科目要選擇的有意義,不然考得高也沒啥用處。
【今日話題】:在你的省市600分+可以上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