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長問我:
您好,孩子今年初三,開學換到遠城區學校了。剛剛去非常排斥,回家天天哭鬧,想回原學校學習。因為這邊老師抓得緊些,他本身性格較為幼稚、偏執,看事情只看一面,認為這邊學校沒有原來學校好。
我們也在慢慢引導他,告訴他這邊有好的地方,起碼老師比以前負責,學習氛圍也比以前好。但他目前自己跟不上,心裡排斥,成績在這邊反而下降了一些,班上排名是倒數十名,以前在自己班上是前十(以前班蠻差),前十在這邊估計也只能是個中等。
我們也勸了很多,告訴他初三都很辛苦,讓他不要有壓力,以後不能上高中,也可以上3+2的職高(以前學校的班上一大半同學不寫作業,上課睡覺,老師也不管)。
我現在慢慢和他在說,他鬧的次數少了一些,但還是沒有完全接納,上學情緒反反覆覆。說自己天天不開心,心裡很堵得慌,上課也不能集中精力。
我們感覺他有些焦慮、強迫,到一個地方去的時候總喜歡問我們東西是不是都拿齊了,買東西蠻糾結,看事情也蠻悲觀,總喜歡說自己最倒黴。家長該如何引導,這樣下去會不會出現心理問題,或者已經有心理問題了?謝謝!
賈教授:
最近遇到了幾個轉學的學生,都面臨著適應性問題,今天我就把這個事跟各位家長們分析一下。
一、轉學必然帶來焦慮
第一個原因:陌生的物理環境。我們任何一個人到一個陌生的物理環境中,都會激起人的神經系統的興奮,但興奮過度了,就會造成焦慮的感覺。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喜歡旅遊、到陌生的城市去玩兒。你沒去過的城市、沒去過的地方,會給你的感官造成刺激感,會不自覺地喚醒你沉睡已久的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旅遊給人帶來新奇感、興奮度,這個和轉學是一個道理,陌生的環境對人的身心的刺激。
第二個原因,陌生的人際關係。有的人會說,我跟熟人就很放得開,我跟陌生人就很拘謹。實際上生活中也是一樣,我們在一個熟悉的圈子裡邊,就感覺如魚得水。
到一個陌生的圈子,我們就要去觀察,甚至到拘謹的程度。因為擔心有某種忌諱、某些規則自己不清楚,人會比較警覺。一個學生到一個新環境中,還會涉及到融入問題、被接納問題、自己的形象等各方面的問題,所以必然會帶來焦慮感。
第三個原因,陌生的學習方式。既然我們要轉學,肯定是考慮到過去那個學校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學習紀律規範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換了個新的學校希望更適合,那這個適合就代表著變化。
過去那個環境不好,但是孩子在裡面待了幾年之後他有熟悉感。那麼到新的地方、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方式給孩子造成一個衝擊,必然會帶來焦慮。
陌生的物理環境、陌生的人際關係、陌生的學習方式,都會給轉學之後的孩子帶來必然的焦慮。
人在焦慮緊張的時候,本能的反應就是想逃離這個環境,想回到熟悉的環境中去。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我們要離開舒適區。離開舒適區,就會帶來焦慮。但是你在一個新的地方適應了,把新的地方變成新的舒適區,這就是一個適應的過程。
所以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孩子想離開,甚至有些情緒上的反應(哭、想回到原學校去、或者抱怨各種不滿等),甚至想回到原來的學校,這是必然的階段性反應。
所以家長們要承受他這種反應,給孩子一些情緒、情感上的安撫和支援,讓他去發洩。但是還是要繼續推著他、鼓勵他往前走,你不能縱容他倒退回來(或者他說要在家裡,或者提出新的條件),這個肯定是有問題的。
家長一定要鼓勵他往前走,他去幾天新學校不就從陌生變熟悉嗎?陌生變熟悉的過程,既是適應的過程,也是降低焦慮必然的時間代價。
孩子到一個新的環境,可能前一週、甚至前兩週他不能很好地進入學習狀態,作為家長也不必特別著急,因為他本身就要對前面那些環境適應。那麼他掉一點課,這個代價是必須付出來的。而從長遠看,後邊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把掉的課都補上。
二、轉學後的分數和名次
第二個焦慮來源,就是孩子對於自己在新的地方的學習成績、學習水平的擔心。這裡要注意四個方面。
第一,學習水平。學習水平不可能從舊的學校到新的學校突然之間有質的變化,既不會一夜之間飛躍,也不會一夜之間滑落。
所以人的學習水平、過去的這種應有的狀態它是穩定的。這個要跟孩子講清楚,他的學習水平不會因為到新的環境中就有變化。
那到新的環境中為什麼有變化呢?——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有變化,這也是必然的。因為兩個學校可能出題的難度不一樣,兩個學校學生的水平不一樣,那你的分數和名次自然會有變化。但是分數和名次的變化,不代表你水平的變化,我覺得這一點要跟孩子說清楚,而且非常重要。
孩子至少認識到我沒有退步。不然的話,他會想我原來是前十,現在變成倒數十了,我是不是退步了呢?我們家長自己想想,他的水平是退步了嗎?不是的,只是競爭對手更強了,相對來說排名就更靠後了。所以把這個說清楚,對於孩子樹立信心是有一些好處的。
第二,榮譽和自尊。當分數看起來不好看、名次不好的時候,會給孩子帶來一些榮譽上、自尊心上的影響和損害,這個也要承認。因為人人都想有更好的形象,到一個新的環境需要有好的人設,突然之間做不到了,這就需要風物長宜放眼量。
就是我剛進來的水平雖然不高,但是隨著我的努力,我經過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最後如果我有比較好的水平,或者我是個逐漸上升的狀態,那麼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即使不好,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成績的進步、你努力的表現逐漸的有所改觀。所以就要有一個耐心去透過努力慢慢地獲得別人的好感。
第三,解決現實困難。因為我們只是從觀念上解決問題,還不能夠解決孩子具體面臨的現實問題。比如孩子說我不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我不想跟別人說話、我不知道怎樣上課更用心等等,他會有一些很具體的問題。
那麼作為父母的支援,跟他把這些具體的問題找出來,而不能在“我不想去、我不喜歡、我不能”這些結論上跟孩子過多的討論和糾纏,而是要去考慮孩子到底遇到了什麼,他具體的問題和困難是什麼。
他把這些東西說出來,我們想辦法把具體的問題解決掉。那麼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就是給予孩子最直接的支援。解決一個問題他的焦慮感就少一個,他的掌控感就多一分,他的適應就會進步一點點。這個時候家長對他的具體問題的關注,是很重要的。
第四,目標設定。有時候家長會安慰孩子說“你放心啊,我們可以降低目標,你考不上了未來也還有出路”。這個看起來能給孩子減輕一點他的焦慮,但實際上不是最好的減輕焦慮的方法。
因為你既然降低目標,那還不如不來新學校,那樣就失去了轉學的意義,和最初做這件事情的初衷不符。
孩子到一個新學校,他是有憧憬的,希望換一個新的環境,有新的開端。結果現在到這裡,家長卻說我們還可以降低目標,那我為什麼還要來這裡、還要受這個罪呢?轉學的意義就沒有了。
所以家長不要輕易用降低目標的方式來安撫孩子,可以暫時接受不好的目標,鼓勵孩子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實現最初的目標。
眼前的遇到困難感覺是必然的,我們把這個情緒的困難克服了,我們就可以投入學習。投入學習後我們就可以實現最初轉學之初我們家庭的目標。
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方式是一個正常的鼓勵;而不是說那我到新學校就放棄了、選擇躺平,那我還不如在原來的學校躺平還舒服一些。所以不要輕易降低目標,這個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如何克服轉學帶來的焦慮”的一些方法,跟各位家長朋友們參考。
立心作者:賈洪武, 教授、心理醫生、中學生厭學與思維力訓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