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之一,也被認為是美國的盟友中極有可能協助美國介入臺灣問題的國家,但哪怕是從澳大利亞鷹派人物的發言中,我們也能看出澳大利亞在此問題上的動搖。10月16日,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在剛剛竄訪臺灣之後,又在臺灣問題上大放厥詞,阿伯特叫囂稱一旦臺海地區開戰,澳大利亞國防軍必定參與其中。不過在被問及澳大利亞是否會為了臺灣問題,而和中國大陸陷入衝突時,阿博特話鋒一轉,辯稱根據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條約,任何一方受到攻擊就會做出反應。按照他的話說,就是“美國在哪裡,澳大利亞就在哪裡”。阿博特的這番發言,支援美國的立場是顯而易見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番發言中其實也給美國埋下了一個伏筆。
雖然阿博特號稱美國在哪裡澳大利亞就跟到哪裡,但這番發言的前提,就是美國得自己先介入局勢。換句話說就是美國得首先衝到臺海和大陸進行對抗,澳大利亞才能隨後跟進,這就相當於為澳大利亞的介入設定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如果美國自己不率先武力介入臺海局勢的話,那麼按照阿博特的意思,澳大利亞也是不會主動介入的。這一下就把皮球踢到了美國這邊,阿博特的發言看起來是對美國的堅定支援,但其發言背後這個含義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相比於此前部分澳大利亞政客幾乎無條件地追隨美國,阿博特的發言相當於給美國提出了一個條件。
事實上,阿博特發言中隱含的這種態度,是很多美國盟友都存在的情況。曾經有人畫諷刺漫畫來諷刺美國的盟友體系,那就是美國的盟友們個個都覺得自己是緊緊站在美國旁邊的寵物,而其他美國盟友都是被拴在美國手中的狗,全部頂在前面。這種諷刺漫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美國盟友體系中的勾心鬥角,各方都指望其他國家衝到前面去頂住壓力,而自己則和美國一起縮在後面提供支援。美國政府自己其實就更是如此,在無數次地緣政治危機時之前,信誓旦旦要挺身而出的美國政府最終都縮了頭,將盟友推上前去之後自己縮在一邊。從喬治亞戰爭,到敘利亞戰爭,還有烏克蘭危機來看,美國人都暴露出了這種盟友頂上自己先撤的做法。而在臺灣問題上,完全有理由認為美國會鼓動盟友率先衝上去,而自己則可能保持距離。畢竟有關是否要介入臺海戰爭的問題,美國國內已出現了日益激烈的討論,不排除到時候美國人直接放棄介入的可能性。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作為典型鷹派分子的阿博特,才會在發言中埋下這樣的伏筆。
某種程度上說,阿博特看似強硬的發言,其實既是認慫,也是把美國架在火上烤。一方面,阿博特表明了澳大利亞只會在美國介入的情況下進行介入的態度,這迫使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作出更為直白的表態,此舉無異於把美國推上了和中國對抗的第一線,將美國政府架在火上烤了。另一方面,阿博特這種帶有前提的發言,其實也是側面表明澳大利亞有可能不會介入臺灣,這等於給他們自己留下了退讓的餘地。雖然他自己不會承認,但這其實是認慫服軟的表現,畢竟堅定的強勢方,可不會做出這種帶有退讓餘地的表態,這隻能說明澳大利亞自己也沒有那麼多的信心。
其實,無論澳大利亞介入與否,對臺灣問題的走向都沒有決定性的影響。澳大利亞的軍事實力相當薄弱,尤其是缺乏遠洋地區的戰力。澳大利亞別說是要介入臺海了,就是把一個旅送過來都做不到,除非他們乘坐民船大搖大擺地來。軍力如此薄弱的澳大利亞,敢於在臺海的問題上跳腳,還是因為距離大陸實在太遠,不會受到軍事上的懲罰。澳大利亞在遠離大陸的地方跳腳還能確保自己的安全,一旦他們腦子昏了頭,真的要介入臺灣的話,反而給了我們一個痛擊他們的機會,任何試圖進入臺灣海域的澳軍,沉入大海才會是他們最終的歸宿。作為鷹派分子的阿博特,都不得不在自己的對美承諾中預設前提,可見澳大利亞人自己心裡也清楚實力上的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