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隆大教堂是世界最知名的哥特式建築之一,享有“世界最完美哥特式教堂”的美譽。不過,科隆大教堂更為著名的一個標籤是——“長期處於修繕中”,它也因此被稱為“永遠的建築工地”。近日,教堂北塔架設了十年的腳手架被移除,科隆大教堂的“真容”再次展露在世人面前。
莊嚴的腳手架移除工作
科隆大教堂是每個科隆人唯一真正向往的地方,即使是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然而,十年來,懸掛在科隆大教堂北塔上方30米高的鋁製腳手架讓教堂景觀蒙上了一層陰影。前幾天,教堂最後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腳手架在科隆人的見證下終於被移除了,科隆大教堂西立面的景色再次一覽無餘。
該腳手架設於2011年,用於教堂的修復工作。在1984年的一場風暴中,一塊石頭從約100米高處墜落。這給過道的屋頂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壞。此外,期間建築上方不斷墜落的岩石給經過教堂下方的行人造成了危險。石頭掉落的原因是,在用於裝飾塔角的支塔塔樓中使用了鐵。
“當鐵生鏽後,會導致石頭爆裂。因此我們在塔的所有角落用不鏽鋼鋼筋替換這種鐵鋼筋,這樣它就不會再生鏽了。”費塞尼奇解釋說。利用此次機會,也修復了戰爭導致的損毀,更換了兩尊三米多高的天使雕像。
“以這種形式移除腳手架的情況並不經常發生。這在科隆大教堂只發生過兩次,”大教堂的工匠發言人德姆(Matthias Deml)強調說。2006年和2013年也有類似的腳手架移除。
“科隆大教堂的特色之一”
腳手架的移除對於旅遊愛好者來說是個好訊息,因為這樣又可以在教堂完美的身姿前“打卡”留念了。事實上,回溯歷史可以發現,可以說是腳手架造就了科隆大教堂的景觀。
科隆大教堂的整個修建過程從1248年跨度到1880年,綿延了6個多世紀。在當時不具備現代幾何學和力學知識的前提下,設計方案中的每個細節都是建築師邊實驗邊建造的。教堂塔尖最高處達到157.38米,為了既保障地基穩固,有體現哥特式建築獨具的垂直線性效果,當時的人們竟然先修建高聳入雲的柱子,再在其上安裝木製起重機,最終實現“高空作業”。今天的人們已無緣看到那空中樓閣般的腳手架了。
此後,歷經材料短缺、官員腐敗、王朝更替、戰爭爆發,耗用石材40萬噸,科隆人終於憑藉虔誠的信仰造就了森然羅列的高大石柱、鮮豔繽紛的彩色玻璃、精緻的拱廊式屋頂,以及凌空升騰的雙塔。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科隆大教堂再次遭受劫難,被炮彈擊中約70次。尤其是北塔塔基,在戰後的幾十年裡都依靠臨時的磚結構加固才逃脫倒塌的命運。自此,它就處於不斷地修繕之中,渾身纏滿“繃帶”。大教堂的修葺歷史,也反映了它的命運多舛。常常有人調侃,“不同時期的腳手架儼然成為科隆大教堂的特色之一”。
“當大教堂完工時,世界將毀滅”
科隆大教堂的第一個腳手架搭建於1996年,此後源源不斷架設有腳手架。即使在此次大規模移除工作之後,科隆大教堂上仍然有許多腳手架,而下一個大型懸浮腳手架應會在2023年架設。
“當大教堂完工時,世界將毀滅,”科隆人如是說。幸運的是,世界末日還沒到。顯然,科隆人認為,大教堂的修葺根本無法完成,而事實也是如此。
許多人想知道:其他建築,如倫敦的大本鐘,只搭了幾年的腳手架,此後幾十年便如獲新生、容光煥發。為什麼這在科隆無法實現呢?
總建築師費塞尼奇解釋說,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擁有最大建築面積的教堂,風暴會對其造成損壞。過去,空氣汙染對大教堂的打擊也很嚴重,而且仍有戰爭損毀有待修復。最重要的是,科隆大教堂是一座金銀絲工藝(filigrane)建築,擁有眾多表面和數以千計的小支塔,總有一些事情要做。教堂約100名建築工人不斷忙於用新建築替換舊建築,從而保護大教堂免於朽壞。這是一項永恆的任務。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世界末日絕對不會到來。
不過,付出是值得的。科隆大教堂是歐洲教堂中收藏品最多的一個,也是德國參觀人數最多的旅遊景點之一,並於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海涅曾說:“看啊,那個龐大的傢伙,在那兒顯現在月光裡!那是科隆大教堂陰森森的高高聳起。”歷經滄桑的科隆大教堂默默地矗立在那兒,它是科隆人傾注了生命中所有的熱情、智慧、虔誠與信念所凝鑄而成的精神聖地,而它也教會人們謙遜、毅力、責任、合作和可持續性。
本報圖文綜合歐洲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