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系傳自中原望族,雖然遷居之地以山區為主,但生活崇尚亦耕亦讀。隨著人口的增加,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在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的經濟體系中,傳統手工製造業及商業相當活躍,使客家聚居地呈現百業興旺的社會經濟形態。
客家民居建築的格局,多以“明堂”為中心進行佈局,外圍則根據功能需求及各地審美與風俗習慣的不同,按圓、方、半圓、排屋、槓屋等形式延伸,建成一層或多層形式的建築群,形成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
客家多樣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流派。客家民居主要有三種樣式:即客家圍屋、客家排屋、福建土樓,下面分別帶大家去看看各自的特點。
客家土樓
土樓大多為方形或圓形,始於宋,成熟於明清時期,尤以圓形土樓最富有傳奇色彩,震撼人心。土樓主要分佈在閩西南的永定、南靖、華安、平和和粵東的大埔、蕉嶺、饒平等地。土樓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形制古樸、防禦功能強等特點立於世界民居建築之林,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圓形土樓
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橢圓形等形狀。其中最普通的圓形土樓,直徑大約50餘米,樓高三、四層,可住幾十戶人家,而一般的圓樓容納二三百人。最大的土樓有五百間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方形土樓
方形土樓主要分佈在從平原向丘陵過渡的中間地帶,這些地方因為耕地少,經濟落後,所以建造防禦性強的方形土樓更為合適。
方形土樓的體積較大,一般高三、四層,裡面都是一個家族而居的。全樓只有一個外大門,窗戶都開在二層以上的位置,且較為窄小。關上大門,就可抵禦外來者的侵擾。
民俗風情
客家地區秉承中州遺風,民風淳樸,保留著眾多古風獨具的民俗風情。客家人的風俗習慣,既傳承了中原漢族古風,同時又融合了粵閩贛邊地區土著居民風俗,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有著特別的習俗。
客家婚俗多循古禮,講究明媒正娶。婚嫁當天新郎新娘的行禮吃食,婚房擺設等均有講究,頗具深意。
客家人對傳統的尊重,表現在禮俗上遵規守規,是客家人傳承獨立精神、儲存族群記憶的最佳體現。在各地客家人的禮俗中,都有好客崇祖的習俗。雖有儉樸的傳統思想,但對於待客、祈福,客家人必恪守禮數。
客家人禮尚往來,把隨帶致送的禮物稱為“等路”,是人們出遠門回來時消給親友,或登門拜年、探親訪友、贈別錢行,特意攜帶的禮品。客家“等路”以土特產為主,表達的是敬意和鄉情。
客家服飾
客家服飾保持了中原寬膊及右任的服飾特點,同時融入了當地土著民族以短窄為上的服飾特點。客家人的服裝,無論上衣或是褲子,都保持了寬鬆肥大的古風。成年人的服裝基本上以藏青和黑色為主色調。
民國之前的女裝
涼帽Summer Hat
博物館裡面展示的涼帽用薄薄片成,頂部有布,有的還繡著花(多繡梅花),涼帽主要是除遮擋陽光、防雨水、防塵、防沙外,亦是客家婦女的裝飾物。
大襟衫Hakka Gown
這裡在客家年輕婦女很流行,它是多為開右大襟,色彩以藍色為主,所以稱為“藍衫”或“大襟衫”,客家藍衫在大襟處、袖口反折部分大都有鏡滾裝飾,這種服裝非常適合客家婦女日常勞作的穿著。
梅州農業
宋元以來,定居梅州的漢人中原農業技術的同時,融合了當地土著的耕種方式,發展出因地制宜的農業生產技術。
圖為揹著小孩幹農活的客家婦女。他們都是非常勤勞的。
旅遊小貼士: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五9:00-17:00,16:30停止入館
週六日、法定節假日、寒暑假9:00-17:30,17:00停止入館(逢星期一閉館,節假日正常開放)
地址:廣東省梅州市東山橋頭中國客家博物館
看完,留言告訴我,你想去這裡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