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行走青海第六天|勝利大逃亡:我們與疫情擦肩而過

行走青海第六天|勝利大逃亡:我們與疫情擦肩而過

今天告別青海返航。

行走青海的這段日子,最讓人糟心的就是疫情的搗蛋,一旦撞上了這個“鬼”,那麼你的青海之行也就被攪黃了。

在我們來青海的第三天,甘肅內蒙疫情突起,造成周邊省市連連遭殃,絕大部分城市已經淪陷,唯獨青海苦苦支撐,彷彿一座孤島,尚未成為重災區。

行走青海第六天|勝利大逃亡:我們與疫情擦肩而過

我們再次感受到疫情的囂張,我們擔心自己能不能撐到安全離開青海的那一天。所以,這幾天的旅程中,疫情成了大夥的話題。我們也暗暗為青海鼓勁,加油,撐住!

所到之處,所有的疫情防控措施都用足了,一絲絲緊張不安的氣氛,隱隱瀰漫在我們經過的地方。旅遊點明顯加強了安檢,賓館入住必須人臉識別,安全碼和行程碼成了一路行走的唯一通行證。

行走青海第六天|勝利大逃亡:我們與疫情擦肩而過

最緊張的當屬我們自己的安全問題了。如果一旦遭遇疫情圍剿,那麼我們只能受困在這裡,即使回到家中,也會集中隔離。那樣的日子,我們在去年的抗疫鬥爭中經歷過,不想再回去了。

昨天,我們在國家地質公園附近的停車場,見到兩輛甘肅牌照的旅遊車,赫然一左一右夾持在我們車輛兩旁,內心突突直跳,趕緊捂緊口罩,逃也似地奔回自己的大巴。

但是,今天一早,就有疫情傳來,青海的海東市發現一名陽性感染者,看來疫情已經撕開了青海的一個口子,再不逃離,只能滯留在這裡了。

行走青海第六天|勝利大逃亡:我們與疫情擦肩而過

我們還算幸運的:一來今天正好是我們青海返航的日子,一切皆在計劃之中,一切按照節奏在走,所以也就無怨無悔了。二來我們的線路沒有接觸青海的感染地區,否則必須做過核酸檢測正常,才可登機。如此一來,今天肯定不能返航了,一旦滯留於此,後面幾天的情況如何變化,也是難說。

所以,上午,我們在一家靠譜的土特產商店購買了一些青海土特產後,就急急地趕往機場。但是,趕到機場入口處時,就見到兩條長得見不到尾的隊伍,心裡就是一沉。

行走青海第六天|勝利大逃亡:我們與疫情擦肩而過

當時,我們離班機起飛的時間僅有兩個小時,僅這個入口處的時間就耽擱了一個多小時。一切手續辦好後,在安檢口時,距離登機時間已經不到半個小時,而前面的隊伍依然很長。

安檢的隊伍實在滯緩,在距離登機時間只剩下十五分鐘時,我們按耐不住了。這個時候,忽然想起什麼似的,我們急急奔到緊急通道口,隊伍依舊長龍。

我們什麼也顧不了,插隊衝到前面,只聽後面一片抱怨聲。我們也只能陪著笑臉,連連道歉,“對不起,趕時間,只有十分鐘了!”

我不由感嘆起來,這就是中國式排隊吧。中國人做事,三個字,“看著辦”。正常情況下,我們一切按照規定來,誰也不能特殊化;但是,遇到特例情況,就特事特辦,這個特例到底是真特例,還是打著特例的幌子,給自己辦私事,這個就不知道了。

排隊也是如此。但是,這一次我們是真特例,我們也只能硬著臉皮,眾目睽睽之下衝到隊伍前面,否則我們真的趕不上這趟班機。這一切都是疫情惹的禍!

不過,這次還真的是有驚無險,我們正趕上最後一班機場大巴,總算安穩登機。

不過,飛機落地後,還有一場麻煩在等著我們,那就是全員必須接受核酸檢測!

就這樣,我們一路成了大逃亡。想想五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中間還要路過山東臨沂,停機半個小時,又少不了安檢一番,平安落地後,一車人全部被拉到指定地點接受核酸檢測。

但是,只要我們的綠碼沒有變色,這一切還是值得的。

以上是青海行最後一篇文字,在空中完成,因為飛機內不允許使用充電寶,所以只能急急寫就,聊作文章吧。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0-20

相關文章

阿爾茨海默病神經表觀基因組研究正在從整體發展到特定水平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見的病因.經過幾十年科學家的努力,許多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如澱粉樣蛋白-β而tau病理,終於被理解了.但是這些里程碑式的發現仍然未能幫助我們找到一種治療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德國基爾大學研究揭示表觀遺傳修飾影響小麥致病真菌的自發突變率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德國基爾大學研究揭示表觀遺傳修飾影響小麥致病真菌的自發突變率
突變是遺傳變異的來源和進化的基礎.全基因組突變率似乎受到選擇的影響,並且可能具有適應性(eLife |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揭示獨特的染色質圖譜定義了植物病原真菌的適應性基因組區域!Trends in G ...

科研人員構建T淋巴細胞膜修飾干擾素表觀遺傳奈米誘導劑

科研人員構建T淋巴細胞膜修飾干擾素表觀遺傳奈米誘導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煙臺藥物研究所等合作,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關於工程化T淋巴細胞膜修飾干擾素(IFN)表觀遺傳 ...

劉文教授團隊在腦膠質瘤“表觀免疫”聯合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劉文教授團隊在腦膠質瘤“表觀免疫”聯合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腦膠質瘤是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之一,平均生存期只有15個月,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近期,廈門大學劉文教授團隊在Molecular Therapy期刊上發表題為 BRD4 inhibition boos ...

直播預告|《玄奘西行》今晚8點亮相敦煌大劇院 中國甘肅網現場直播

直播預告|《玄奘西行》今晚8點亮相敦煌大劇院 中國甘肅網現場直播
中國甘肅網9月23日訊 (本網記者 張慧雅)以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在西行取經的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故事為題材,以民族管絃樂隊為表演主體,我國第一部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今晚八點將在敦煌大 ...

李佳琦9月20日直播預告來嘍~今晚是萌寵小專場

李佳琦9月20日直播預告來嘍~今晚是萌寵小專場
關注課代表,直播預告早知道- 李佳琦萌寵小專場來啦- 有大家期待已久的:貓砂,尿墊,貓抓板,衝牙器,電動牙刷,漱口水,印表機,卸妝膏,蘇菲娜防曬,takami小藍瓶,歐萊雅染髮等超多好物! 今晚7點半 ...

免疫檢查點藥物和小分子抗血管藥物的發展為小細胞肺癌治療帶來新格局

免疫檢查點藥物和小分子抗血管藥物的發展為小細胞肺癌治療帶來新格局
作者:吉林省腫瘤醫院 程穎教授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難治的頑固性腫瘤,過去40年來EP.EC方案一直是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選擇,然而中位的生存只有8-10個月,近年來免疫治療的發展讓廣泛期小細胞肺癌 ...

常年不發燒正常嗎?從不發燒的人,容易患癌,有沒有科學道理?

常年不發燒正常嗎?從不發燒的人,容易患癌,有沒有科學道理?
"經常發燒的人,看起來身體很強,實際上卻不堪一擊!" "怎麼說呢?我已經二十多年沒有發燒過了!" "人如果經常被病毒.細菌攻擊,免疫系統就會得到鍛鍊, ...

領悟植物“攻守”之道

領悟植物“攻守”之道
--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專案"植物響應生物脅迫的機理" 群體成員:戚益軍(左一).謝道昕(左二).柴繼傑(影片裡).劉玉樂.受訪者供圖 記者 張雙虎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英國UKRI資助樹木適應性研究助力淨零目標實現

英國UKRI資助樹木適應性研究助力淨零目標實現
2021年8月9日,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宣佈資助1050萬英鎊支援6個研究團隊開發新的工具和方法,幫助樹木和林地適應氣候變化.該批資助包含的6個專案旨在使英國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提高人們對樹 ...

楊金奎教授解讀EASD年會Albert Renold獎

楊金奎教授解讀EASD年會Albert Renold獎
今年的 EASD 大會於9月27日~10月1日在線上舉行.Pedro Herrera教授是今年的糖尿病基礎研究大獎--阿爾伯特·雷諾獎(Albert Renold)的獲得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 ...

細數那些“跑偏了”的心血管藥物

細數那些“跑偏了”的心血管藥物
每一種心血管藥物都有著自身獨特的研發歷史,有一些本來是心血管藥物,但是在臨床應用過程中觀察到了非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有些藥物本身不是心血管藥物,但在應用過程中發現了其心血管作用.今天我們和大家梳理一下那 ...

改造DNA,讓孩子更聰明

改造DNA,讓孩子更聰明
人創造環境, 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馬克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環境會影響人,這種觀點廣為人知,但很少有人認識到外部環境的重要作用,它甚至能夠改變DNA. 環境改造基因 一對教授夫妻,孩子卻智力低 ...

2650萬美元發現一個治療HIV的新方法

2650萬美元發現一個治療HIV的新方法
在過去的40年裡,艾滋病毒已經從一種致命而神秘的病毒轉變為一種可以透過日常藥物控制的病毒.但是,試圖從艾滋病毒攜帶者體內徹底清除病毒.治癒他們的努力都失敗了. 現在,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2 ...

光谷企業生產2萬種抗體,幫助全球科學家發表6萬篇論文,“我們的廣告寫在論文裡!”

光谷企業生產2萬種抗體,幫助全球科學家發表6萬篇論文,“我們的廣告寫在論文裡!”
"抗體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疫情中,科學家徵集治癒者的血清,實際上就是徵集抗體.我們打新冠疫苗.狂犬病疫苗,也是為了刺激身體產生抗體,阻止病原菌的傷害.抗體也是研究蛋白質的最好工具,可以輔助科 ...

長期不發燒的人,不僅免疫力低,還更容易患癌?有沒有科學依據?

長期不發燒的人,不僅免疫力低,還更容易患癌?有沒有科學依據?
老徐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聽說不容易發燒的人得癌症的機率更高,於是很擔心.他今年50多歲,初中的時候得過腮腺炎,從此以後,每逢感冒,症狀就只有流鼻涕.咳嗽,幾乎很少發熱. 老徐很擔心:難道我發生癌症的風 ...

用技術“製造”人類,會帶來什麼樣的倫理難題?

用技術“製造”人類,會帶來什麼樣的倫理難題?
關注生物技術這一神秘議題的朋友,不會感到陌生的是,每當生物技術向前邁進一步,它在倫理上都會引起不少爭議.今天的文章談的也是生物技術與倫理的關係. 故事從4年前的一個實驗說起.2017年夏,英國倫敦大學 ...

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發燒可以遏制癌細胞

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發燒可以遏制癌細胞
來源:生命時報 發燒是人體炎症感染的常見症狀,當人體免疫系統受到病毒病原體刺激後,經過一系列反饋,體溫調控中心便會將人體的體溫設定點提高,以對付病毒.歷史上,癌症患者經高燒不治自愈的例子有跡可循的.發 ...

有甲狀腺結節能吃海鮮嗎?血栓日義診資訊,諾獎延伸解讀——疼痛的感知 | 廣濟一週

有甲狀腺結節能吃海鮮嗎?血栓日義診資訊,諾獎延伸解讀——疼痛的感知 | 廣濟一週
麻醉手術部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延伸解讀--疼痛的感知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舉世公佈,美國生理學家David Julies和神經科學家Ardem Patapoutian由於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而 ...

貧血一定是缺鐵嗎?警惕惡性血液病!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血液科研究生 覃樂榮 在門診中,我們遇到有的患者對自己的健康很重視,一看到自己的體檢結果中血色素輕度降低就自己上網查,查到的結果甚至有"白血病"&q ...